150元純手工,黃龍山小煤窯,你踩了朱泥的幾大坑

150元純手工,黃龍山小煤窯,你踩了朱泥的幾大坑

上週陪朋友去丁山玩耍,路過抖音直播基地,便索性進去瞧一瞧。

展館裡陳列了不少紫砂壺,主展位30餘把朱泥小品壺鱗次櫛比。

150元純手工,黃龍山小煤窯,你踩了朱泥的幾大坑

我隨手掂了一把,胎薄質輕,明豔嬌俏,真叫人愛不釋手。隨即掃了眼桌上的價位牌——150元,瞳孔震驚,心生疑惑。只賣150?手工費怕是都不夠吧!不免引人對其生產原料、生產地浮想聯翩。

(一)

朱泥是我一直不太願意觸碰的話題。

前有潮汕手拉胚,後有輥壓機車壺,劣幣驅逐良幣的風頭正勁,手工朱泥壺都已被踢出群聊。

150元純手工,黃龍山小煤窯,你踩了朱泥的幾大坑

小煤窯朱泥

連日夜守在泥料生產線上的工人,都很難對泥料背書,遑論消費者面對的是一塊經過藝術加工後的紫砂製品,更是美猴王打架——真假難辨。

(二)

朱泥本不叫朱泥,我父親爺爺那輩的人都管它叫紅泥。朱泥的叫法是臺灣人傳出來的。

150元純手工,黃龍山小煤窯,你踩了朱泥的幾大坑

未開採的朱泥礦

朱泥的礦層極薄

,往往是夾在紫泥、甲泥等礦層中間。

開採難度大,產量還少。

朱泥泥性酥

,意味著嬌嫩,稍一使力就很容易碎。工匠們做壺時,必須得拿出十二分的耐性與技巧來征服它。做得人少要求又高,所以朱泥普遍都比紫泥、段泥壺貴。

朱泥含鐵量高

,這是它髮色紅潤的根本原因。鐵元素嘛,加溫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紅。

(三)

宜興紫砂的產區並不只有黃龍山。

朱泥少,黃龍山朱泥更是鳳毛麟角。明清時的朱泥壺,都是採用黃龍山老朱泥製作,做出來的壺灰頭土臉,賣相一般都不太好,不過現在也幾乎見不到。

150元純手工,黃龍山小煤窯,你踩了朱泥的幾大坑

黃龍山紅泥

換句話說,

現在生產的朱泥壺,絕對不可能是黃龍山朱泥。

優質的朱泥礦區主要集中在川埠。

150元純手工,黃龍山小煤窯,你踩了朱泥的幾大坑

川埠

川埠因生產紅泥而聞名,據業內某資深前輩考證,以下三個重要礦區都屬於川埠:

香山嫩泥,1976年在紅衛村香山北面約100米處的露天嫩泥礦;

趙莊嫩泥,位於趙莊村西面趙莊山,是歷史上記載出產石黃泥的礦源地;

蔣笠嫩泥,位於蔣笠村伏牛山東面;

150元純手工,黃龍山小煤窯,你踩了朱泥的幾大坑

小煤窯朱泥原礦

大家更為熟悉的小煤窯朱泥,其實多產於川埠。

1980年,紅衛村集體在香山一帶開採朱泥。朱泥礦層恰好位於煤層中段,各層泥料分佈比較統一,且該朱泥礦料質地較純(黃龍山朱泥雜質多),大家習慣性的稱呼為“小煤窯朱泥”。

只不過現在泥料命名,都很隨意,是朱泥都能叫“小煤窯”。

150元純手工,黃龍山小煤窯,你踩了朱泥的幾大坑

趙莊朱泥原礦

150元純手工,黃龍山小煤窯,你踩了朱泥的幾大坑

如果去掉文字解說,只看壺表面的顏色和紋理,你能看出是什麼產區的嗎?答案是,不能。

(四)

趙莊朱泥的收縮在20%,成壺後為

硃砂、暗紅色,表面會有輕微的褶皺

,必須泡養後才會包漿。

150元純手工,黃龍山小煤窯,你踩了朱泥的幾大坑

小煤窯朱泥

小煤窯朱泥的收縮有30%,油性強,含漿量高,出窯水色就很好。

成壺顏色溫潤橙紅,熱水衝淋立現大紅色。

單論水色,小煤窯朱泥最好,趙莊次之,黃龍山朱泥最差。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內容,喜歡的朋友記得點贊、評論、轉發!

我是磚磚,關注我,一起交流紫砂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