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體檢報告裡的血糖!可能反應出一個大問題,你最好早點知道

糖,五味的調和,是舌尖最先感受到的味道,也會被我們拿來形容喜悅和幸福的感覺。嗜糖,是刻在人類基因裡的癖好。但甜蜜背後,卻也隱藏著不少健康風險,比如:蛀牙、肥胖、衰老。除此之外,過量攝入的糖分可能會引起脂肪堆積,進而

影響心血管健康

,甚至導致糖尿病。

老王今年剛退休,患糖尿病有4年了,當時確診的時候,按醫生的意思,糖尿病是沒跑了,血糖這麼高,胰島素肯定終生離不開了。

自打確診那天起,老王的健康觀念立馬轉變了,特別關注自己身體而且非常自律,飲食控制,適度鍛鍊,每天定時定量服藥,每年的例行體檢一次都沒落下,

但連續3年的體檢結果,血糖指標控制得都不是特別理想,而且還有逐年攀升的趨勢

,這讓老王心裡泛起了嘀咕,連續服藥也沒見多大效果,是不是身體出現耐藥性了。

看體檢報告裡的血糖!可能反應出一個大問題,你最好早點知道

老王控糖心切,在沒有任何醫囑的情況下自作主張

調整了降糖用藥和劑量

,心想要是還沒有效果再去醫院讓醫生看看。

看體檢報告裡的血糖!可能反應出一個大問題,你最好早點知道

誰知沒等到理想指標的好結果,卻給自己平添了一場劫難,調整用藥後老王突發了一次

嚴重的低血糖送到醫院已經昏迷

,據老王事後回憶:“當時手顫抖得厲害,儘管穿著保暖衣,還是不停地在打寒顫,頭上還冒虛汗,緊接著眼前一黑倒了下去然後就什麼都不知道了”。所幸是在家裡,家人打了120一點沒耽擱。

在搶救室老王經歷了一次心臟停跳,因為送醫及時再加上醫生奮力的搶救,這才轉危為安,一切身體指標趨於正常已經是他到達搶救室後1小時的事情了,意識慢慢恢復,直到第二天老王才逐漸清醒,雖然醒了過來,但說話已經沒有之前吐字那麼清楚了。

在醫院治療期間,得知自己的搶救過程,想起來還心有餘悸的老王,一五一十地把前前後後這幾年體檢的情況和自己控糖經歷都告訴了醫生,自責的同時也倍感疑惑,糖尿病理應會引起高血糖,怎麼反而會出現低血糖呢?還不禁感嘆:“這一次的反應這麼嚴重,完全沒了意識,之前也有過幾次眼前突然發黑的情況,但還都清醒,還以為是低血壓了。”

醫生嚴肅地告訴老王:“千萬不要讓理所當然限制了你的想象。糖尿病患者一般都會關注血糖會不會升高,很多人卻忽略了低血糖的存在,和高血糖比起來,

低血糖的危害毫不遜色

甚至會更加兇險

。具體來說,不同人出現嚴重低血糖的因素有所區別,常見的就是過量使用降糖藥物。其實

降糖治療是一把雙刃劍

,用藥不夠,血糖控制不住,用量太狠或搭配不合理,尤其是和患者本身的健康狀況不適應的情況下,就容易導致嚴重低血糖。

當然,不只是降糖藥物,不少糖尿病患者往往合併有多種基礎病,需要多種藥物聯合使用,而這些藥物也可能會對血糖代謝產生一定的影響從而導致嚴重低血糖。除了主要的藥物因素,還有生理因素,如身體各臟器功能異常,以及不當的飲食運動等因素都會導致嚴重低血糖。

看體檢報告裡的血糖!可能反應出一個大問題,你最好早點知道

如果

反覆發生嚴重低血糖

,可能會對機體產生長期的損害,比如會導致血栓的形成,引發心臟功能異常,並對神經系統產生損傷,這些都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影響。而且由於嚴重低血糖往往發生在夜間,危險來得悄無聲息,也給發現和救治帶來了相當大的難度。

正因為如此,我們一定要清楚什麼是低血糖。同時,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瞭解並掌握一定的應對嚴重低血糖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臨床上判定低血糖要結合病人實際情況,可表現為如頭暈、心慌、出虛汗、手抖、以及精神上的認知障礙、抽搐甚至昏迷等。所以再強調一遍:

嚴重低血糖的治療關鍵是要及早識別,及早把血糖升高,才能最大程度減少對腦細胞的損害。

看體檢報告裡的血糖!可能反應出一個大問題,你最好早點知道

在醫學上,不同人群的低血糖判定標準不同,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值≤3。9mmol/L就屬於低血糖範疇,而非糖尿病患者血糖<2。8mmol/L時是低血糖。可怕的是,有些患者往往沒有典型的低血糖反應症狀,可能只表現為嗜睡,如果此時沒有引起重視,很可能會增加死亡風險。

建議一般家庭中,應當常備一些蜂蜜、果汁,或者隨身可攜帶糖果之類的食物。這樣當低血糖出現的時候,及時補充糖分,可以儘快緩解低血糖的症狀。除此之外,不要存在任何僥倖心理,要及時就醫,請醫生提供更加完整的診療方案。”

聽了醫生詳細的講解,老王才意識到低血糖的危害。但是,自己調整用藥和劑量也是事出有因:

3年下來血糖控制得都不理想

,確實在這件事情上是心急了。

醫生表示:“這種做法是及其危險的,絕大多數

患有慢性疾病及心腦血管疾病

患者都要長期服藥。值得注意的是,相同的藥物、相同的劑量、不一定適用於同種疾病的所有患者,不同人服藥後產生的療效和毒副作用存在個體差異,這些差異不僅限於與聯合用藥、年齡、性別、臨床症狀/合併症、吸菸、飲食、家族史相關,在人口統計學特徵、生理病理相同的情況下,

基因多型性是最首要的影響藥物反應個體差異因素。

看體檢報告裡的血糖!可能反應出一個大問題,你最好早點知道

我們

傳統用藥

是根據醫生診斷經驗,給予用藥方案(包括藥物選擇及劑量)。這樣的話,不同患者可能會出現藥物不良反應或者藥物療效不佳等情況,因此需要反覆調整用藥方案,這可能會錯過黃金治療時間,其後果更是難以預估。

且不說多花了錢,延誤了治療時間,達不到滿意效果,如果出現不良反應可能對身體是致命的。

看體檢報告裡的血糖!可能反應出一個大問題,你最好早點知道

精準用藥

對不同患者進行基因檢測,配合臨床資訊,指導醫生進行基因導向性用藥

,有針對性地選擇藥物和合適的劑量,為患者的治療贏得時間。

精準用藥可以幫助每一位患者得到精準化、個性化的用藥方案,使治療更加安全有效。”

看體檢報告裡的血糖!可能反應出一個大問題,你最好早點知道

另外,醫生告訴老王:“隨著我們國家藥物基因組學研究的深入,

越來越多的藥物代謝與遺傳變異聯絡起來,因此推薦在用藥前進行相應的基因檢測

,摸清自己身體對藥物的基本反應,對症下藥且根據自身情況合理調整藥物用量。”

老王聽了醫生的建議,二話沒說立馬做了基因檢測,結合檢測結果醫生給予了明確的用藥方案,選用了適合他的藥物和劑量。這下了卻了3年一直困擾老王的一塊心病。

老王這下把心放在了肚裡,覺得用對了藥就萬事大吉。醫生連忙搖頭並勸解道:“一方面用對藥把血糖的峰值降下來,另一方面也是容易被忽視的,要

減少血糖的波動

,血糖忽高忽低像坐過山車對血管的損傷程度甚至比穩定性的高血糖還要大,尤其是服藥以後,一定要注意監測血糖的波動,認真監測血糖也可以給生活帶來儀式感。要知道,治病是欲速則不達,過猶不及。選對藥,只吃藥也不是萬能的,邁開腿,管住嘴改善生活習慣,從根本上減少血糖波動才是長久之計。”

聽了醫生的一番話,老王終於頓悟了,更是對自己之前的荒唐舉動充滿悔意,再也不敢拿身體開玩笑,一切謹遵醫囑。拿了醫生開好的藥,服用了一段時間後,老王又來醫院進行了複查,結果顯示身體各項指標都很理想,血糖指標已經恢復到正常範圍內。他開心地對醫生說:“之後再沒有出現低血糖的症狀。”這下老王的問題解決了,他臉上也洋溢起了久違的笑容。心裡暗自竊喜,終於可以盡情地享受安穩的退休生活了。

關於糖尿病科普

:我國是糖尿病大國。我國糖尿病患者的發病人數已超過1億人,位居全世界首位,在最新的《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1概要》中,歷次糖尿病患病率調查顯示,

患病率也是在逐年攀升

。據統計,

每10個人中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

看體檢報告裡的血糖!可能反應出一個大問題,你最好早點知道

糖尿病的危害主要是引起很多併發症,包括

微血管病變、大血管病變、神經病變等等、可以粗略地說,凡是有血管的地方,都可能受到損傷,比如腦、視網膜、心臟、腎臟、腳等等

關於糖尿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十分複雜,總的來說,

是遺傳因素、環境因素、自身免疫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結果,如果有糖尿病家族史,那患病風險就會增加。

遺傳因素

與糖尿病的發生是有關聯的,目前,有國內外的專家共識及指南指出,透過基因檢測檢出糖尿病相關的致病變異對疾病的診斷及治療有一定益處,而對於單基因糖尿病來說,

基因檢測更是確診的金標準

糖尿病的

高危人群

有哪些呢?(如圖)

看體檢報告裡的血糖!可能反應出一個大問題,你最好早點知道

如果有上述一種或多種情況,患糖尿病風險會明顯增加,所以堅持健康生活方式是預防糖尿病最有效的辦法,首先

體重管理

:理想體重“身高(cm)-105”也可以透過計算體重指數(BMI)來對自己的體重進行初步判斷,BMI=體重(kg)/身高(m2),對於大多數人來說,BMI正常範圍是18。6-23。9Kg/m2 ,高於23。9 Kg/m2就需要警惕超重/肥胖的問題了。其次要

合理膳食

,選擇“優質碳水”全穀物類食物,適當增加蔬菜、水果,減少精加工類食品、糖的攝入。也別忘了優質蛋白攝入,如:肉、蛋、奶類食物的組合食用,還有要選擇適合自己的

運動方式

戒菸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態

。而對於糖尿病患者就要靠更嚴苛的飲食控制、運動鍛鍊、降糖藥物、血糖監測、患者教育,缺一不可。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似乎已經成為“吃的太好”的代名詞,和案例中的老王有著相同經歷的人不勝其數。大家

首先想到的往往都是透過調整規律作息、加強鍛鍊和飲食控制、按時服藥來控制血糖,殊不知我們每個人存在個體差異

,對於糖的吸收、代謝不盡相同。另外,藥物在體內的代謝,排洩等過程可謂千人千面,受諸多因素影響,其中

殊不知我們每個人存在

看體檢報告裡的血糖!可能反應出一個大問題,你最好早點知道

基因

,進而明確基因多型性與個體藥物反應差異的關係,選擇個體化用藥方案(量體裁衣,因人而異),以起到有效延緩甚至避免併發症的發生,這樣在臨床治療上才有實際意義。同時,有些型別糖尿病是

多型性是影響個體差異的首要原因,所以僅憑生活方式層面的改善是遠遠不夠的,需要結合精準用藥,透過檢測個體的基因多型性

導致(如單基因糖尿病),

所以

內容來自:心血管科普綜述

責編:咕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