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反擊戰,唯一被軍委授予稱號的炮兵部隊,來自雲南民兵

1979年9月17日,軍委釋出命令,授予在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中功績突出的143個英雄模範單位和個人以榮譽稱號。在52個英模單位中,只有一個是炮兵單位,而且這個炮兵單位還是來自於民兵,從組建到投入戰鬥,僅有短短的45天,他們就是“英雄民兵炮兵連”,雲南省交通局文山州汽車運輸總站民兵76加農炮連。

炮連裝備火炮6門,由83名幹部和工人組建,平均年齡24歲,除了20人當過步兵,4人打過仗之外,其餘大部分都是剛剛參加工作的新職工。在投入戰鬥之前,只進行了21天的直接瞄準射擊訓練。就是這樣的一個新單位,2月17日第一次參戰,就打了一個漂亮仗。

越南上蓬公安屯位於雲南省富寧縣田蓬公社所在地西南1100米處,在一個海拔1675米的山樑子上,這裡地勢險要,山高坡陡,氣候多變,濃霧較多。是越軍對田蓬地區進行武裝挑釁的一個重要支撐點。

對越反擊戰,唯一被軍委授予稱號的炮兵部隊,來自雲南民兵

70年代中期之後,已經暗中與中國為敵的越南,在法國人40年代時用條石、混凝土修築的碉堡群的基礎上,不斷地修復加固,苦心經營,使其規模更加龐大,堅固配套。構成了由4個高8至10米,厚80釐米的大型碉堡為骨幹的的環形火力據點,其中還構築了許多暗堡、地道、地下室,與交通壕、塹壕相連。

據點周圍埋有地雷,越軍檢查站道路旁邊還架設了鐵絲網,與其左右各個高地組成連環防禦體系。上蓬公安屯是越軍的一個連級公安屯,有大約80人據守在1875高地,他們憑藉著險要地形和堅固工事,經常向我方邊境人民和正常巡邏的邊防戰士開槍開炮,嚴重地威脅著田蓬地區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前夕,文山州汽車總站民兵76加農炮連奉命以火力摧毀1675高地的堅固工事,為雲南省軍區邊防第11團2連攻佔上蓬公安屯創造有利條件。

根據敵人的工事構築情況和76加農炮的技術性能,指揮部決心將該連靠前配置,用直接瞄準射擊的方式近戰殲敵。炮兵陣地選擇在距離敵人1200米的小山上,後面是一座不規則的夾層石大山,左右兩側是山高而且坡陡的山嶺,位置雖然有些暴露,但是便於發揚火力。為了保證順利進入陣地,擬製了2個方案,一是當白天有任務時,強行佔領;二是利用大霧和夜幕進入。

對越反擊戰,唯一被軍委授予稱號的炮兵部隊,來自雲南民兵

連長受領任務之後,帶領指揮班對越軍據點各號目標,進行了多次反覆認真的偵察和精確交會;組織了各班長、瞄準手到前沿仔細觀察目標,進行逐次分段編號,規定了各號目標的基本瞄準點(由於碉堡堅固耐震,位於稜線位置,因而把瞄準點定於目標下沿四分之一處)。

為了使火炮在戰鬥中展開迅速,撤離及時,同時又不至於過早地暴露陣地,對於進出道路、炮位等進行了周密選擇。修築了2條路,一條比較平坦寬敞,適應夜間進入;另外一條比較陡峭狹窄,但是比較隱蔽,有利於白天佔領。

全連奮戰8個夜晚,採取嚴密偽裝、嚴格燈火管制、不準高聲喧譁,避免金屬物碰觸聲響等措施,在敵前秘密隱蔽地構築了6個火炮掩體,2條火炮進出道路,以及一些交通壕、貓耳洞、彈藥掩蔽部,為突然猛烈地打擊敵人,做好了充分準備。

2月16日20時,炮連奉命進入陣地。在陰雨濃霧、目標時隱時現的情況下,各班派出觀察哨, 晝夜監視觀察,抓住大霧流動中目標顯露的瞬間,及時對目標瞄準標定,並記下分劃。

對越反擊戰,唯一被軍委授予稱號的炮兵部隊,來自雲南民兵

17日7時40分,指揮部命令炮連進行炮火襲擊。這個時候,濃霧仍然沒有散去,目標看不清楚,連隊利用之前測定的資料標定射擊諸元,迅速進行了9分鐘的炮火襲擊。全連6門炮行2次4發急促射和2至4發等速射,發射炮彈58發。首輪彈群就將越軍前沿碉堡的頂部掀掉,並且把碉堡頂上的越南國旗炸上了天。

中午時分,大霧已經消散,目標顯露出來,炮連抓住時機,分別採用全連6發、8發急促射和等速射,對各個目標進行了25分鐘的炮火裝擊,發射炮彈102發,擊毀了檢查站營房、2個碉堡以及大部分外圍工事,但是整個據點的主碉堡還沒有被完全破壞。當指揮部下達徹底摧毀敵人整個據點的命令時,連隊黨支部召開緊急骨幹會議,總結經驗提出要求,進行戰鬥動員,確定了新的戰鬥方案,決定採取“”先強後弱,集火打點,由表及裡,層層剝皮”的戰術。

炮連首先集中火力,向對步兵威脅較大的1號碉堡進行射擊,將敵人大部殲滅。隱藏在暗堡裡的殘敵用高射機槍對炮兵陣地進行猛烈射擊,但是指戰員們毫不畏懼,立即行2次4發急促射,摧毀了目標。同時,倒塌的碉堡和炸爛的磚石滾到山坡上,引爆了埋設在據點周圍的大量地雷,為步兵衝鋒創造了有利條件。

對越反擊戰,唯一被軍委授予稱號的炮兵部隊,來自雲南民兵

全連指戰員打得英勇頑強。由於發射炮彈多,震動力大,4班長廖明興、5班長王政、民兵袁志明等8人的耳朵都被震出了血,但是他們仍然堅持戰鬥。一炮手廖一心在緊張的射擊中,頭碰在防震板上,當時面色發青劇痛難忍,戰友們都勸他下去休息,可是他一直堅持到戰鬥結束。

炮連越戰越勇,又進行了2次炮火突擊,徹底摧毀了上蓬公安屯殘餘調堡,使越軍吹噓的“固若金湯”的據點,變成了一片廢墟。邊防11團2連步兵於16時30分開始發起衝擊,用一個小時的時間攻佔了上蓬公安屯,民兵76加農炮連隨即奉命撒出陣地,整個戰鬥歷時10個小時。

此次戰鬥,炮連發射炮彈231發,摧毀碉堡4個、營房2棟以及大部分外圍工事,斃敵2名,傷敵28名,首戰告捷,有力地支援的步兵戰鬥,受到上級的通令嘉獎,體現了四個方面的成功經驗。

對越反擊戰,唯一被軍委授予稱號的炮兵部隊,來自雲南民兵

反覆偵察,測準距離。戰鬥打響之前,連隊幹部組織各班長、瞄準手到前沿仔細觀察地形,分析敵情,逐次對目標分段編號,規定各目標瞄準點,使骨幹做到心中有數,並且帶領指揮班對各號目標反覆偵察和交會,做到了測量細、距離準,保障了射擊精度。

發揚火力,近戰殲敵。根據敵人工事堅固情況和76加農炮初速大,穿透力強,直接瞄準射擊效果好的特點,將陣地配置在距離敵人1200米的小山上,看得清打得準, 有效地發揮了炮火的威力。

軍事民主,群策群力。在2次火力急襲之後,由於敵人碉堡堅固,未能完全摧毀,致使其火力復活。針對這一情況,連隊黨支部立即在火線上召開幹部、骨幹會議,發動大家出謀獻策,適時改變戰術,全連集中火力射擊對步兵威脅較大的1號碉堡,達到了摧毀的目的。

因陋就簡,土洋結合。 在倉促參戰、裝備不全的情況下,全體指戰員在黨支部的帶領下,發揚民兵的光榮傳統,自力更生土洋結合,自制了測距板、標杆、標燈、駐鋤樁等器材,對戰鬥起到了保障作用。

不足之處在於:火力分散,主次不明,不能有力地打擊敵人。由於首次參戰缺乏經驗,前面2次急襲,分別用急促射全面開花,看起來敵人陣地一片火海,實際上只是嚇唬了敵人,效果不大,及時總結經驗之後,才給了敵人以致命打擊。在同一陣地持續戰鬥的時間過長,如果敵人進行炮火還擊,勢必造成傷亡影響戰鬥。應該選好預備陣地,認真構築工事,適時交替轉移,才能有效地儲存自己消滅敵人。少數指戰員在戰鬥打得好時,暴露在掩體外面觀戰,歡呼雀躍不注意隱蔽,導致陣地目標暴露,被敵人用高射機槍猛烈掃射。

作者為歷史學碩士,大學講師,專注中越戰爭史。

微信公眾號:南疆烽煙正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