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大事,再也抹不掉了

這些大事,再也抹不掉了

2022年即將過去了,這一年,翻開相簿,你留下了多少張照片?

裡面是難忘的風景,是無法忘卻的人,還是歡樂和淚水交加的場景?當時間褪去,每張照片的印記便顯露出來了。

照片是有自己的生命力的。你怎麼選擇構圖、場景、角度、內容,取決於當時的心態和狀態。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鏡頭——或是相機,或是手機,或者只是眼睛。

從這扇窗戶,世界呈現出不同的模樣。

幸得有照片

不久前,央視在新媒體平臺上釋出了一則主題是

#手機相簿裡的2022#

的影片。這段3分鐘的影片裡,記錄了過去一年發生的各種瞬間。其中,不乏令人難忘的重大事件:

12月4日晚,神舟十四號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安全返回;

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中國健兒取得了卓越的成績,中國運動員谷愛凌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臺的出色表現,讓人們看到中國兵團在冰雪世界馳騁的可能性;

當然,還有意外的森林大火——8月份,重慶發生山火,航空救援隊、消防、武警等力量紛紛前往,齊心協力,投入到搶救山火的救援中。

這一幀幀的畫面,重新喚起了人們的記憶。3天后,這段影片在微博上的播放量就有1400多萬,在抖音上也留下了10萬多次“贊”。

從攝影角度來看,那是明與暗的對比,是光線的藝術,是在現場第一視角的真實;從紀實的角度看,這是時代在2022年留下的樣子。

這則影片引發共鳴的原因不僅在此,它還提及了普通人的另一面。在影片裡,我們還看到這樣的照片:開著麵包車的老司機,握住了小孩子的手,兩人開心地相視而笑,麵包車的身上寫著:“漫遊 換個活法”;

這些大事,再也抹不掉了

我們看到,新婚的中年夫婦,盛裝打扮,在路邊拍著婚紗照,也許是攝影師提議,也許是兩人太開心,丈夫將妻子抱了起來,在空中轉圈;

這些大事,再也抹不掉了

我們看到,路邊灑水車噴灑的水跡裡,因為太陽的折射,長出了彩虹的光影,變成了城市裡最迷人的瞬間。

幸得有照片,將這些一閃而過的瞬間都記錄了下來,讓他們給更多人帶來治癒的能量。

人的成長,總是伴隨著對“記錄”“儀式”越來越重視的過程的。很多人長大後,也許會有這種感受:小時候不理解父母到哪裡都喜歡拍照,感覺不耐煩;長大後,閱歷增加了,拍照的習慣也養成了,從朋友聚會的必備“禮儀”,到家人團圓的隨手記錄——原來時間過得很快,如果不用鏡頭記錄下每一刻的點點滴滴,那麼就再也想不起這一年、這一個月自己都經歷了什麼。

韓劇《今生是第一次》有這樣一句臺詞,“人生當中時而會有閃閃發光的時候,你要留意去抓住它,好好裝在自己的星星兜裡。”

2022年即將過去,沒有什麼能比相簿裡的瞬間讓人動容。

鏡頭之下,是看待生活的角度

很多人以為,好的照片都和專業裝置聯絡在一起。比如只有大塊頭的單反相機、重得不行的長焦鏡頭,才能拍出精細、打動人心的好照片。

但是,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人們漸漸發現,攝影不再是一門遙不可及的學問,而變成了每個人都可以信手拈來的生活技能。

劉剛是北京一名油漆工。每天,他有超過八個小時的工作時間在大樓的外牆。幾十米的高空中,風勢很大,裝著油漆工人的吊籃經常被吹得搖搖晃晃——而劉剛早就習慣這樣的環境了。他還會時不時掏出手機,對著身邊的人和風景拍上幾張照片。

20年前,劉剛第一次買了部可以拍照的手機,那時手機的畫素還只有20、30萬。後來他也嘗試過卡片機和微單,但最喜歡用的還是手機。因為他覺得,用手機拍照很方便。

在他的鏡頭下,構圖很乾淨,人物的互動感很強。看著這些照片,好像能感受到當時的場景和故事。

這些大事,再也抹不掉了

攝影/劉剛

工友們都不愛攝影,喜歡抽菸、喝酒和打牌,每當這個時候他就出門逛逛街道和公園,心裡是歡喜的,想的是“終於又能拍點好照片了”。他說,工友們會覺得自己的這個愛好虛無縹緲,是“高大上”費錢的東西,他倒覺得,這只是個普通的愛好。

“我只是想借助拍照,記錄一路走來的風景,展現基層人眼裡的生活。我自己的生活比較平淡,也沒有比其他人更辛苦,但是能追隨自己的愛好,做喜歡的事,每一天都很滿足。”

從劉剛的鏡頭下,油漆工人的生活雖然平淡卻充實:百米高空的視野、有講有笑的工作、色彩滿溢的夕陽落日,都是一個普通人看待世界的最真實觸角。

這些大事,再也抹不掉了

和劉剛一樣喜歡用手機拍照的,還有阿漠。他長居在廈門,從事物流排程行業。在結束了工作的閒暇時間裡,手機攝影是他感知生活最直接的方式。

他的鏡頭下,有著鮮明的光影氛圍,還有強烈的色彩衝擊,個人風格相當強烈。他覺得,自己並不是專業攝影師,用手機拍照主要是覺得“方便,可以隨時記錄”。

和只是喜歡記錄的劉剛不同,阿漠特別喜歡拍攝一些有人文色彩的照片。他覺得,有些瞬間很難拍到,“如果能拍到一張自己喜歡的,心裡就有點小小的滿足感。”

這些大事,再也抹不掉了

攝影/阿漠

有句老話說,“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所以生活忙碌,我們常常低頭,忘了抬頭。擅長拍攝人文主題的阿漠,用自己的手機,捕捉到了生活裡最容易被忽視的生動與色彩。

近年來,越來越多像劉剛和阿漠這樣的人,成為了自己生活中的攝影師。他們沒有用到非常專業和高階的攝影裝備,他們的獨特之處不僅僅在於技巧本身,還有發現生活的不同視角。對他們和絕大多數人來說,攝影重要的不是技巧本身,而是按下快門那一刻的內心和心境。

原汁原味的徠卡,就裝備在你的手機上

如今,隨著科技的飛躍發展,用手機拍照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然而,一部擁有專業相機級別技術能力的手機,還是能為日常攝影錦上添花。

說到專業相機,無論專業攝影師,還是攝影愛好者,很多人都能第一時間想到徠卡。

徠卡被稱為相機界的“勞斯萊斯”。可以說,它不止是高品質相機的代名詞,還代表了整個35mm相機產業的發展歷史。歷史上許多著名的攝影照片,都出自徠卡之手。從紐約時代廣場的“勝利之吻”,到阿爾貝託·柯達拍攝的“切·格瓦拉”,小巧、質感獨特的徠卡相機,始終給使用者出色、非凡的表現。

這些大事,再也抹不掉了

隨著移動攝影時代到來,徠卡也在積極擁抱變化。今年7月,小米和徠卡聯合研發的小米12S系列上市。這個系列產品全系標配小米與徠卡聯合研發的專業光學鏡頭,並支援徠卡原生雙畫質。

其中,“徠卡經典”是一種更“徠卡”的畫質風格,追求真實自然,透過保留畫面中真實的光影明暗對比,讓照片飽含真實世界的空間感和立體感。“徠卡生動”則更“手機”,在色彩準確的基礎上更明快鮮活,更具氛圍感,力求還原拍攝者彼時彼刻的情緒。

試圖“還原拍攝者情緒”,表明手機廠商對影像的理解,也發生了變化。實際上,小米在今年7月還提出“超越人眼,感知人心”的影像理念。對於前者,要求手機要儘可能捕捉到超越人眼物理極限的資訊,比如孩子們永遠難以捕捉的美好瞬間。對於後者,則是要透過審美與技術的融合,真實再現“人心中的世界”,比如拍照時的喜、怒、哀、樂。

這些大事,再也抹不掉了

“記錄瞬間”一直是小米手機的特長。阿漠就覺得,他的小米手機,拍照速度比另一部手機更快,畫質也更清晰和有質感。這種新的影像理念,顯然又給“手機攝影黨”們帶來了新的體驗。因為對大多數人來說,手機攝影已經是記錄生活最重要的方式。從個人生活的柴米油鹽,到社會生活的衣食住行,每個微小的場景,都會因為被記錄而成為社會發展的見證。

如果能將拍攝者的情緒帶入到照片裡,無疑可以讓手機的記錄更有溫度。

小米12S系列上市後,其中的“超大杯”、搭載一英寸CMOS感測器的小米12S Ultra,立刻成為專業攝影師的“新寵”。今年年底,小米又將Ultra產品的影像能力“下放”。剛上市的小米13Pro,再次搭載了一英寸CMOS感測器,並配備 23mm ƒ/1。9 徠卡專業光學鏡頭,達到和小米 12S Ultra 相同的光學素質。75mm 長焦也採用了參考單反“百微”鏡頭光路設計的“浮動鏡頭”設計,可以在手機的有限行程內實現 10cm 到無窮遠的超大對焦範圍。

這些大事,再也抹不掉了

毫無疑問的是,隨著手機攝影的普及,關於“記錄”的門檻正在被抹平。在微博上#手機相簿裡的2022#這個話題裡,既有沈騰、江疏影、劉奕君、王濛等明星大咖們用手機記錄下的2022,也有眾多攝影師、旅行家、美食家,和更多普通人用手機記錄下的生活瞬間。

著名攝影師安德烈斯·法寧格說過,“好照片是技術和藝術的成功合成”。不同的拍照裝置和拍攝者,在照片中所呈現出的影像技巧或許不同。但一張好的照片背後,一定會蘊含著一個值得被記錄、回憶和分享的故事。

如果說每張照片都是一扇窗,那麼每扇窗的背後,一定都是一種獨一無二的生活,一定會有一個只屬於拍攝者自己的世界。

作者 | 高 凡

編輯 | 吳麗雪

統籌 | 楊園園

排版 | 靜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