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新能源戰略被列為國家戰略

能源危機

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我國的能源70%需要進口。歐洲能源危機的教訓告訴我們,當一種原材料對外依賴程度超過50%,那主動權就不在自己手中了,只能任人宰割。

中國缺油少氣,但是不缺陽光,空氣和水,所以國家大力扶持光伏,風能,水電行業,在西北地區有一眼望不到光伏板。

目前最大的困難就是電池比較重要的原材料:鋰鎳鈷,中國儲量也不豐富,所以國內大批的公司出門挖礦。中國鎳儲量只佔全球3%但是隻有青山一家生產了全球12的鎳;中國的鈷的產量僅佔全球1%,但在佔全球一般產量的剛果金,19鈷礦中有15座由中國企業擁有或提供資金。

以前被經常“卡脖子”的先進技術也在不斷的超越,而在電池領域我們有寧德時代,原材料領域我們有青山集團,天齊鋰業,有贛峰鋰業等等。(天齊鋰業”蛇吞象“跨境狙擊泰利森收購案和贛鋒鋰業阿根廷鹽湖收購案,大家可以瞭解一下)

環保減排

為了應對氣候危機,平均氣溫上升,導致海平面上升。

中美發表應對氣候危機聯合宣告。宣告宣佈中美國將於2025年實現在2005年的基礎上減排26%~28%全經濟範圍減排的目標,中國則計劃2030年左右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實現碳中和。

“雙碳”減排計劃,中國把自己的體制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一旦國家高瞻遠矚設定了一個方向,那麼就舉全國之力搞下去,無論任命精通技術的科技部部長搞新能源車,新能源汽車充電裝置基礎設施納入新基建,或是發揮基建狂魔的本色在全國狂建高速公路和大橋推動汽車需求,還是拼命推動新能源轉型,大力發展風電、水電、光伏發電等清潔電力,都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產業升級

汽車產業是人類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也是拉動現代經濟的最重要的引擎,某種意義上說,汽車產業的發展水平和實力,可以反映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競爭力。

自1886年卡爾-本茨發明第一輛汽車至今,德國的汽車工業已經走過了130多年的發展歷程。百年時間築起的汽車王國,品牌與配套產業鏈以及優秀的發動機、變速箱、底盤的技術和專利,構築了一個嚴實的產業壁壘。中國汽車起步晚,技術瓶頸突破無望,反而船小好掉頭,可以輕裝上陣,有望實現換道超車。

如今,中國清潔能源技術已經名列全球前茅,不管是核電、水電、光伏發電技術都已經達到世界一流水準。

而在新能源技術領域,中國也已經處於世界領先,在動力電池、電機、燃料電池和充電系統領域,專利量已經世界第一。

今天的新能源產業,形成了以光伏風能-特高壓輸電-新能源汽車的新三角對應了一個新的“生產-傳輸-利用”的迴圈體系。新能源貨幣透過金融的方式也有了流出和迴流的渠道。新能源核心技術的掌控方,擁有新能源產業鏈投資的結算貨幣。

投資是一個買前景買國運的事情。新能源車和光伏,都是我們國家唯二能彎道超車的東西,國家一定會不遺餘力的發展。歷史大趨勢不可阻擋,新能源汽車是我國舉國之力想要把握住的歷史性大機遇!對我國是否成為發達國家必過的一道坎。

外部霸權本質是內部實力的延展,新能源行業不僅是經濟發展的需要,更有國家戰略方向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