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永們為何最後“泯然眾人矣?”,是被捧殺,還是因拔苗助長?

仲永們為何最後“泯然眾人矣?”,是被捧殺,還是因拔苗助長?

近日,驚聞昔日的神童魏永康猝死,年僅38歲,絕對英年早逝,又一童星隕落。

一些重點大學少年班就是專門為這些童星開設的,在全國各地招收耀眼的童星,這些孩子們畢業後怎麼樣呢?可以說,少有成才的,大部分如王安石筆下的“仲永”一樣,“泯然眾人矣”。

記得40年前,全國各地經過千挑萬選選出來21名少年,組成一個少年班,破格錄取到中國科技大學學習。

這些少年最大的16歲,最小的只有11歲。

其中有3個孩子很快成了家喻戶曉的“天才神童”,他們分別是寧鉑、謝彥波和干政。

後來這三個童星怎麼樣呢?

仲永們為何最後“泯然眾人矣?”,是被捧殺,還是因拔苗助長?

寧鉑出家為僧,謝彥波和導師鬧翻,干政患上精神疾病。時至今日,每每提起這三位“神童”的命運軌跡,都格外引人深思。

而魏永康這個神童又是怎麼練成的呢?

確切地說,是魏永康的媽媽將兒子練成了神童。

魏永康1歲3個月時,母親曾學梅就開始教他寫字。

1歲半時,媽媽上班帶魏永康去單位,一個員工拿著花生米逗他,你媽媽說你會寫字,你寫一個字我給你一顆花生米怎麼樣?

魏永康從最簡單的“人”字開始,在冰涼的水泥地板上寫下了七八十個不同的字。

2歲時,魏永康已經學會2000多個漢字,神童從此揚名。

仲永們為何最後“泯然眾人矣?”,是被捧殺,還是因拔苗助長?

媽媽將每天教孩子的東西寫在牆壁上,寫上“睡覺之前看此牆”,牆壁上不僅有漢字,還有數學公式,媽媽提前將小學初中的知識,透過這面牆傳授給兒子。

魏永康等於1歲就在家上小學,所以到了小學他什麼都會,只得連續跳級,8歲就開始上中學。

8歲的魏永康離不開媽媽呀,從此媽媽走上了陪讀人生。她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房子,從單位辭職專注陪孩子讀書。

媽媽除了學習,什麼都不讓兒子幹,她給兒子洗衣服、端飯、洗澡、洗臉,甚至連牙膏都要擠好。為了讓兒子在吃飯的時候不耽誤看書,魏永康讀高中的時候,曾學梅還親自給他餵飯。

魏永康學習上是個神童,生活自理方面是個白痴。

魏永康13歲高考,以總分602分考進湘潭大學物理系。

魏永康17歲考研究生,以總分第二的成績考進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成為碩博連讀研究生。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魏永康的神童之路戛然而止。

魏永康上了3年的研究生,考試連連不及格,被學校勸退。

童星隕落的原因,竟然是因為媽媽沒有陪讀。

仲永們為何最後“泯然眾人矣?”,是被捧殺,還是因拔苗助長?

魏永康到了中科院,媽媽沒有辦法陪讀了,上大學時,大學特地給他們一套小房子,媽媽跟著陪讀,但是兒子考上了研究生,中科院不允許媽媽再跟著陪讀了。

於是,魏永康突然就“失控”了。

他完全無法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熱了不知道脫衣服,大冬天不知道加衣服。穿著單衣、趿著拖鞋就往外跑。房間不打掃,屋子裡臭烘烘的,襪子髒衣服到處亂扔。

他甚至忘記了考試,忘記了撰寫畢業論文,最終學業半途而廢。

這對媽媽來說,簡直是奇恥大辱。媽媽曾指著中科院大樓對他說:“這麼好的條件不爭氣,你去死!”

魏永康從中科院退學後,求職求學仍然是一路不順。

他曾在上海一家航天研究機構邀請他去上班。由於生活的“不適應”,他辭去工作。

他曾在深圳、南京等地工作。很短時間辭職。

他還曾參加過北京工業大學生物物理專業的研究生考試,但最後以失敗而告終。

後來魏永康結婚生子。此後數年,他“泯然眾人矣”。

作為一個普通人也很好,但是卻沒有普通幾年卻猝然離世,令人唏噓不已。

童星的隕落,到底是因為什麼?

仲永們為何最後“泯然眾人矣?”,是被捧殺,還是因拔苗助長?

第一,是父母之過。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很多人的期望。

有些父母,自己沒考上大學,卻要求兒女考上清華北大,自己人生失敗,卻希望從子女身上撈上來。

他們對子女的期望的高度超過珠峰,如果兒女稍微有點聰明,他們就下百分之一千的心血重點培養,希望能夠培養出一個愛因斯坦。

魏永康的隕落,就是這種家庭教育的悲劇,如果魏永康從小像普通孩子那樣成長,以他的聰明,考上北大清華沒問題,也許會成為一個科學家學者,但是他卻被媽媽這種拔苗助長的教育方式,生生給害死了。

第二,許多童星是被“捧殺”的。

孩子有點出類拔萃,這本來是很正常的現象,卻被社會過度讚美和無限放大,簡直是在造神。

這些孩子被過度“追捧”,使得他們在人格和身心健康方面問題越來越多,阻礙了後期學業和事業的發展,好好的孩子,生生被“捧殺”了。

第三,許多童星只是在學習上出類拔萃,但是隻有智商而沒有情商,一旦踏入社會,便是許多的不適應,最終被社會淘汰。

我舉一個身邊的例子,我在中學任班主任老師時,一個叫王巖的男孩特別招老師喜愛。

仲永們為何最後“泯然眾人矣?”,是被捧殺,還是因拔苗助長?

這個王巖腦子特聰明,可以說學習上是過目不忘,記憶力特好。他從高一到高三,成績在年級段沒有下過前三。

他的問題和大多數聰明孩子一樣,就是孩子一旦學習好,家長就分外重視,期望值越來越高。

王巖的父母也是在學校附近租房子陪讀,除了學習一切都不讓他幹,放學就往出租屋跑,與同學們的交流越來越少。

那年高考,王巖不負眾望,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專業。

王巖大學畢業後又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

這種孩子肯定前途遠大吧?

可是,王巖一踏上社會,問題暴露出來了。他研究生畢業後先是在北京一家國企工作,但是因為不適應辭職,後來應聘到上海某研究所,又是不適應很快辭職。

後來,王巖抑鬱了,治療了一年多才基本痊癒。

可是,還得面對社會呀,父母這個時候倒是想明白了,他們讓孩子回到家鄉就業,在地市級一個大學當了老師。

後來王巖在當地找了箇中學女教師結婚,如今生了三個孩子,父母一直跟著照顧他們。

王巖到底是成功還是失敗?智者見智仁者見仁。

仲永們為何最後“泯然眾人矣?”,是被捧殺,還是因拔苗助長?

第四,魏永康們是應試教育下的產物,分分學生的命根,考考老師的法寶,在這種氛圍下培養出來的“極品”。

應該說,魏永康是一天才,寧鉑是天才,謝彥波是天才,干政是天才,仲永是天才,這都是事實,可惜這些好好的天才,生生被人拔苗助長給害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