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虧掉117億! 又一國產純電車企面臨退市, 曾連續7年銷量第一

隨著中國在電動汽車產業鏈的完善,中國國產電動汽車產銷量一躍佔據全球半壁江山,挾裹著技術和供應鏈的優勢,正在大舉進入歐洲美洲以及東南亞市場。

2年虧掉117億! 又一國產純電車企面臨退市, 曾連續7年銷量第一

最近,中國的上汽和長城汽車在泰國展開了凌厲的純電汽車價格攻勢,這兩家汽車廠商幾乎同時宣佈,把旗下的純電汽車最低價格下調20%左右,這就意味著在同樣的配置情況下,中國品牌的純電車型只是日本純電車型價格的一半。

這個訊息在日系車佔據九成市場的泰國,立即引起了轟動,也讓豐田、本田和日產公司感到壓力巨大,原因在於日系品牌的供應鏈優勢是傳統燃油車,而不是純電汽車,日系車想要在價格方面與中國品牌同臺競技,可能還要再花三五年時間。

2年虧掉117億! 又一國產純電車企面臨退市, 曾連續7年銷量第一

這兩年中國的汽車市場真的變了,傳統汽車品牌如上汽、廣汽、長城和比亞迪,都憑藉著純電車型在國內站穩了腳跟,甚至向海外市場發起攻勢,而造車新勢力如蔚來、小鵬、威馬等品牌銷量逐月增加,朝著扭虧的趨勢變化,獲得了不少年輕人的認可和購買。

只是,在眾多新能源品牌當中,誰也沒想到的是,最可惜的,甚至說最悲催的,竟然是連續7年純電車型銷量第一的北汽新能源。

2年虧掉117億! 又一國產純電車企面臨退市, 曾連續7年銷量第一

最近,北汽新能源的主體上市公司北汽藍谷釋出年度業務報告顯示,2021年公司營業收入86。97億元,虧損額卻高達52。44億元。要知道2020年北汽藍股的虧損額已經高達64。82億元了,這也就意味著北汽藍谷連續兩年合計虧損額高達117億元,連續兩年虧損,北汽藍谷將面臨退市的命運。

電動車企業虧損並不意外,國內銷量第一的比亞迪,電動汽車也處於微利的狀態,更何況是一些中小規模的純電汽車廠商。哪怕是國內造車新勢力前三強也不例外。

2年虧掉117億! 又一國產純電車企面臨退市, 曾連續7年銷量第一

以小鵬汽車為例,2021年的虧損也達到了44。83億元,理想汽車虧損了10。2億元,蔚來汽車更是虧損了4。17億元。

只是相比造車新勢力的虧損,北汽藍谷的虧損確實讓人看不到希望。原因在於造車新勢力雖然虧損,但是都處於戰略性虧損階段,銷量都處於逐年大幅攀升的狀態,但是北汽藍谷卻不一樣,純電新能源車型銷量卻是逐年下滑,越來越遊離於市場主流,逐漸沒有了存在感,口碑也是一塌糊塗。

2020年,北汽藍股的純電汽車產量還高達1。32萬輛,結果去年的純電車型產量只有6369輛,雖然全年純電的年銷量是2。61萬輛,比2020年多了200輛,但是結合產銷量來看,應該是打折促銷的結果所致。

2年虧掉117億! 又一國產純電車企面臨退市, 曾連續7年銷量第一

那麼,在聲勢喧天的純電動車市場,為何北汽新能源走到了現在的這一步?

北汽新能源創立於2009年,是國內首家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企業,一出生就帶著光環,而且隸屬於國資企業北汽集團旗下,可謂是根正苗紅。

2013年開始北汽新能源就開始生生產純電車型,出道就是巔峰,北汽的ev車型獲得了大量的計程車、網約車和個人訂單,當年就拿下了國內純電汽車銷量之王,把比亞迪都甩到了後面,到了2018年其純電車型年銷量就達到了15。8萬輛,達到了歷史的巔峰,到了2019年汽車的銷量開始下滑,銷量合計是15。06萬輛。

2年虧掉117億! 又一國產純電車企面臨退市, 曾連續7年銷量第一

2年虧掉117億! 又一國產純電車企面臨退市, 曾連續7年銷量第一

但是,從2013年到2019年的7年時間裡,北汽新能源的純電汽車銷量始終是國內的純電汽車銷量之王。

然而,不被人所知的是,實際上從2015年開始,北汽新能源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其實是虧損的,換句話來說,北汽新能源是依靠補貼和其他收益獲得生存的。

尤其是在2018年和2019年,雖然北汽藍谷分別實現了1。55億和9201萬元的淨利潤,實際上扣除補貼和營業外收入,真實的淨利潤是-7。3億元和-8。73億元,北汽藍谷的汽車業務本身處於巨大的虧損當中。

2年虧掉117億! 又一國產純電車企面臨退市, 曾連續7年銷量第一

然而,到了2020年,北汽藍股的純電汽車銷量驟降,2020年的營業收入驟降至52。72億元,但是營業總成本卻高達103。67億元,即便是上億元的補貼,也無法彌補虧損了。

到了2021年北汽藍谷雖然推出了極狐系列高階純電車型,並且還傍上了華為標籤,但是依然沒有獲得很好的銷量提振,雖然營業收入回升到86。96億元,但是虧損額最終依然高達52。44億元。

從一家國內領先的、自帶光環的純電龍頭,一下子跌落成為一個虧損累累的企業,並且面臨被ST處理退市,對於北汽藍股的股民而言,

甚至對於北汽集團來說,都是重大的損失,要知道曾經北汽藍谷的市值一度高達850億元,如今只有300億。

2年虧掉117億! 又一國產純電車企面臨退市, 曾連續7年銷量第一

那麼,北汽藍谷為什麼會一敗塗地呢?

第一就是,北汽藍谷在成立之後,70%的訂單源自B端,這種營收來源就決定了公司開發產品的思維導向,逐漸就越來越與C端汽車產生偏離。當c端市場成熟之後,北汽藍谷很可惜地沒有吃到市場紅利。

2年虧掉117億! 又一國產純電車企面臨退市, 曾連續7年銷量第一

第二,北汽在成立之後,始終缺乏核心技術積累,比亞迪在3電系統逐漸樹立國內標杆,長城、廣汽、以及造車新勢力,也都積極在這一方面下大氣力,宣傳自己的研發成果,並且得到了民眾的響應,但是縱觀北汽的純電車型,宣傳的噱頭卻是華為和外國供應商,跟國人所期待的和所願意支援的自主研發並不契合。

第三,北汽新能源在早期開發了大量ev車型,電池成本原本偏高,而且還技術不成熟,隨著大量的使用者的購買和反饋,電池續航方面出現了很多不良的口碑,但是2019年後純電車型市場需求爆發,但電池價格也水漲船高,這讓北汽新能源壓力倍增,難以張口給前期所售車型電池無限延保的承諾,由此口碑相傳,北汽新能源的車主一片哀嚎,並且情緒出現了傳導。

2年虧掉117億! 又一國產純電車企面臨退市, 曾連續7年銷量第一

總之,北汽新能源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為市場提前做了教育,卻收穫了一大批壞口碑,最終銷量慘淡,面臨被市場淘汰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