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安Y車主選車經歷,對比尤拉好貓和比亞迪e2,最終決定入手AION

本人一直熱愛汽車和駕駛,自己的第一輛車是ATSL。我對車的動力、操控性、質感都有一定要求,日常駕駛風格乾脆果斷,每天來回40公里,25公里二環高架,15公里城區。基本上是一路超車到達目的地,同時能將油耗控制在8。5L/百公里的水平。如果週末不堵車可以降到7。6L,但這是不開空調的情況。如果開空調油耗會上升到9。8L左右,總之ATSL讓我每天上班開得很爽,但一個月油費750左右,如果夏天油耗高的時候接近一千。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讓我對電車產生了興趣,有意思的是幾乎絕大多數新能源汽車加速都不錯,甚至稱得上殘暴。重心低、前後配重50:50,這些燃油車費盡心思才能做到的事情,在新能源這兒幾乎是易如反掌。

說實話開慣了轎車再坐廣汽埃安Aion Y第一反應就是恐高,即使我直接將座位降到最低,我的直覺依然對這輛車的操控不抱希望。可試駕的時候卻讓我有點驚喜,以往的經驗似乎失效了。Aion Y底盤的紮實程度、路感清晰程度都超越對這個價位的預期。而車開起來重心並不高,車身比較靈活,綜合這幾點至少操控確實是超出我預期的,日常通勤綽綽有餘。

但這也不代表操控很完美,方向盤手感太輕、因為坐姿較高晃動會被放大、油門剎車腳感一般、艙內視野奇怪、車身太寬、後視鏡可視範圍太小等等,這些細節都不會讓你對操控輕易的給出高分,至少讓我有些彎道信心不足。這方面還是ATSL更加細膩。

加速是電車優勢,踩下電門動力幾乎沒有遲滯,這讓我這種開慣低扭不足的汽油車的人十分不習慣,第一次開有些暈車。如果長期開下去可能會改變踩油門的習慣,讓你覺得油車油門很鈍。這個談不上好壞吧,習慣問題。

現階段我其實建議廠家在電門調節下也模擬一下油車的動力遲滯的感覺,相信會讓更多人更快適應電車,只有尊重使用者的習慣,才能更快獲得消費者的認可。此外希望後期廠商能透過OTA升級持續最佳化,我想方向盤手感的最佳化是很容易實現的吧,目前哪怕是運動模式的轉向手感都是輕飄飄的,期待出一個模擬液壓助力轉向手感的模式。

總結就是,操控層面埃安Y是有驚喜的,表現高於該價位預期。但依然很粗糙有較大最佳化空間。

電車的痛點是續航、充電和高速效能。我認為新能源汽車現在的市場很像以前智慧手機剛剛普及的時候,摩爾定律明顯每一年的新產品都能碾壓上一年的產品,產品力飛速發展,技術日新月異,這個階段入手新能源旗艦車型是非常不理智的。埃安Y的續航放在今年來看是非常具備價效比的,但今年上海車展1000km續航的車已經亮相,相信未來兩年這個續航資料會被不斷重新整理,所以我的選擇埃安Y,一款經濟地銜接兩個世代的產品。

至於埃安Y的什麼彈匣電池,有比沒有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那樣的穿刺表現始終是在實驗室,現實中的撞擊未必是實驗中那樣的理想。我其實一直很想問,如果將實驗中電池旋轉90度再進行穿刺,還會是那樣的表現麼?結構最佳化往往是具有方向性的,而危險未必就從我們既定的方向而來。

充電方面即便是快充也不理想,比起加油還差很多。何況給我們安裝私樁是7kw功率的,充電很慢,因此購買前一定要確認自己是否有合適的充電環境。我是自己家裡有車庫,自己客廳的空調是9kw的,幾乎不存在充電和客廳空調同時開的情況,所以充電條件比較理想。而且我這種城郊地區電價0。59元沒有階梯電,因此用車成本也會比較理想。

說完了動態再聊聊靜態。靜態空間就倆字巨大,深得大家肯定,反正我家裡受夠了ATSL侷促的空間表現,看到埃安Y的空間表現都笑得合不攏嘴。以前都是搶著坐副駕駛,提車後都是搶著坐後排了。

我看到許多人質疑後備箱空間,我覺得中規中矩,不算小完全夠用了。而且縱向空間也充足,所以可以把物品堆高提升裝載能力。相比於後排,後備箱的利用率是較低的,所以我認為讓後排侵佔一些後備箱空間的操作是值得肯定的。

在選車階段我對比了尤拉好貓和比亞迪e2,好貓太搶手沒有展車,只在路上近距離看過,想象中以為和MINI差不多但實際大了很多,更偏向SUV。比亞迪e2也是,想象中類似高爾夫,實際感覺也挺像小型SUV。而且e2人機功效不夠好,我找不到一個舒服的坐姿,腿放好了手要去夠方向盤,手放好了,腿又得蜷著。(本人180cm,習慣坐姿比較躺)

而且比亞迪e2無論是內飾、換擋旋鈕還是車門的質感都不及埃安Y,雖然這裡是矮個裡選將軍,但至少埃安Y的內飾設計感還是有的,材質質感也好點。

好貓可能是內飾最好的,但是無緣吧,實車沒有網上看得驚豔,顯得有點肉肉的。至少埃安Y是折中的選擇,實用性和純電平臺更有優勢,售後的三電終身質保對比電芯質保也更有誠意。總之選擇不算後悔,三車互有勝負,在我這兒埃安Y是勝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