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車刺客”撞不起的新能源車!

“電車刺客”撞不起的新能源車!

一次看起來只有保險槓受損的剮蹭,維修需要多少錢呢?

拿到維修報價單的汽車博主陳志豪Aries揭曉了答案——他駕駛的小鵬P5保險槓剮蹭後,預估維修費用達到了19022元,其中一個鐳射雷達的價格就高達8916元。

買時歡天喜地,開時小心翼翼。被“環保”“駕駛成本便宜”“高科技”帶入電動汽車坑的車主們,也許只需要一次剮蹭就會明白——“天價”的維修費用和節節上漲的保險支出,才是真正的“痛”。

【“電車刺客”】

去年冬天,芬蘭一位名叫托馬斯·卡泰寧(Tuomas Katainen)的特斯拉Model S車主,在郊區直播引爆了自己的電動汽車,一同被炸燬的是被他綁在車座上的馬斯克人形玩偶——震驚於更換特斯拉電池需要22000美元(約合人民幣14萬元)的費用後,他選擇以這種方式表達抗議。

“電車刺客”撞不起的新能源車!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資料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中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456。7萬輛,同比增長超過110%,超越了2021年全年銷量。

隨著銷量的大幅攀升,越來越多的中國電動汽車車主們開始對芬蘭人感同身受。

而除了高昂的維修費,還有價格驚人的保險費。

2021年,新能源汽車保險保費收入已超300億元,而透過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推算,203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保險保費收入將突破2000億元。

根據中國保信釋出的《新能源汽車保險市場分析報告》統計,新能源汽車的保費較燃油車平均要高21%,每年大幾千的費用加上動輒20%以上的漲幅也讓許多新能源車主叫苦不迭,一整年沒有出險,保費卻依然水漲船高。

修車和保費如此之高,4S店跟保險公司一定會數錢到手軟吧?

然而現實卻是:有苦說不出。

由於電動汽車的物理器件少,其日常養護頻率和費用都相較於油車更低,售後方從養護上幾乎賺不到什麼錢。

新能源車的修車費用雖然高,但是想要修車,還得預留專門的維修位,投入巨大不說,配件大都要從原廠購入。售後點維修人才少,修車時間不確定,維修價格也做不了主,這也導致了新能源售後常常因為費用高、人手或元件不足而遭遇投訴,影響服務口碑。

最近兩年,新能源汽車成了“315”投訴的重災區。根據中消協公佈的《2021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統計,2021年新能源汽車及汽車零部件投訴量41624件,在商品類投訴中佔比8。48%,在商品類整體投訴量中排名第三,同比上漲了19。28%。當翻開具體的個案,售後點為品牌方背黑鍋的現象並不鮮見,供應鏈上的結構性矛盾,令弱勢的售後點有苦難言。

售後點不開心,保險公司同樣有話要講。

由於里程成本低,所以用新能源汽車跑運營的車輛越來越多。常年在路上跑,運營車輛的出險率奇高,修車又奇貴,新能源汽車保費雖然連年上漲,保費規模也不斷擴大,但是保險公司現在還不能指望從新能源汽車這裡賺到什麼錢。

據瞭解,我國新能源車險的賠付率普遍超過85%。“做新能源保險的都在虧錢”似乎也成為了行業共識,一些保險公司甚至憑經驗為不同車型劃分了“三六九等”,從廉價的運營代步車到特斯拉的高階線在“高危車型”的名單中都赫然在列。

消費者、4S店、保險公司都對新能源汽車的售後怨聲載道,維修貴的問題自然成為了新能源汽車取代油車的絆腳石。

【從“奢侈品”到“快消品”】

新能源汽車為什麼修起來這麼貴?

修起來貴,實際上是因為廠商想讓新車“買起來便宜”。為了讓買車的門檻一降再降,車企們想盡了辦法,一些國產品牌甚至造出了落地價格不到3萬的超級廉價電車。

車企如何把成本降到這麼低呢?

一體化壓鑄技術就是一個關鍵——零件高度整合,一次壓鑄成型,生產汽車變得“像生產玩具一樣簡單”。

2018年在Model Y上最先嚐試一體化壓鑄的特斯拉,將370個生產零件整合為70個,一下子節約了20%的成本,提高了14%的續航。完成整車生產流程只需要幾分鐘,產能銷量實現大爆發。

國內的知名車企也紛紛跟進。

於是,汽車出廠時變得物美價廉,但整合的雷達、感測器、電池組,卻使得維修起來“牽一髮而動全身”。

除了要看起來便宜,一些車企還想讓新能源汽車像“快消品”一樣,縮短換代週期。

新能源汽車18個月左右就會換代,續航里程、輔助駕駛技術的突破,也讓新能源車主沒有動力像對待油車一樣“修修補補又三年”。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資料,2022年8月的二手車市場上,46%的新能源車使用年限在2年以下。

相比之下,油車就如同耐用抗摔的諾基亞,新能源汽車則彷彿是一年要搞一次釋出會的蘋果,雖然都叫手機,卻早已不屬於同一個時代。

看看現在市面上誰在造車,也便知道汽車“智慧手機化”並非空穴來風。

國內造車新勢力,都爭相跟智慧裝置沾點邊。華為、小米等手機大廠先後造車,蔚來、理想也排著隊從手機廠招攬人才。特斯拉搞出一體化,也是在2015年馬斯克挖來了查爾斯·柯伊曼——蘋果Mac一體化鋁合金機身的研發負責人之後發生的。

智慧手機的底子,不光幫助新能源車廠們解決了中控系統的問題,其實也在定價策略和維修思路做了回軍師。

買了手機,APP要付費,買了新能源汽車,車載娛樂服務要掏錢。7月,特斯拉宣佈新車將不再享受終身免費的標準車載娛樂服務,不過前八年免費的策略,倒也沒有引起太多的爭議。

但學手機學得不好的廠商也有——今年5月賓士釋出EQS 450+先鋒版本,告知車主要每年支付4998元,才能把後輪最大轉角從4。5°升到10°。賓士“訂閱制硬體”的算盤打得太響,招致網路一片罵聲。

從一體式不可拆卸電池,到官方限定的“維修權”,再到Apple Care+服務,蘋果在智慧手機的創造,不斷被眾多手機廠爭相模仿。

如今,新能源車企也有樣學樣。一體壓鑄,讓修車如換車,原廠質保讓維修基本上只能選擇廠家自建或授權售後點,條款不一的care計劃,讓車主不得不為了養護和保修在付款時東補西湊。從理想到蔚來等賣出暢銷車型的造車大廠,如今也紛紛涉足車險業務。

當新能源汽車變成“快消品”,車主們開始在修車和換車之間徘徊。

【不做賠本的買賣】

當新能源汽車進入維保高發期,未解的售後難題是否會迎來答案呢?

儘管各方已經在努力,但是新能源車企們做售後的一個前提是:

絕不做賠本的買賣。

根據相關研報的資料,對於汽車經銷商來說售後業務的營收佔比在8%~15%之間,在毛利潤中的佔比高達30%~70%。

作為重資產的製造業,車企非常需要用售後的收入來提供源源不斷的現金流。馬斯克就曾發博稱:“這就跟剃鬚刀行業一樣,剃鬚刀不賺錢,靠賣刀片賺錢。”

這也意味著,一旦新車銷量見頂,廠商就要在最佳化售後換銷量和以售後獲取現金流和高利潤之間做抉擇。

換言之,想要從模式上解決消費者售後難售後貴的問題,不能再拖延了。

就目前而言,為了改善新能源汽車的售後,車企們主要採取了以下幾種通行的做法。

首先就是新能源車企普遍推出了時效更長的質保政策,相比於燃油車普遍3年6萬公里的質保政策,新能源汽車主流質保政策達到了整車6年15萬公里,電池組8年15萬公里。威馬、東風日產、北汽等車企還推出了條款不一的保值回購方案。

同時,一些頭部企業在新能源保險領域也抓緊了佈局。從寶馬、吉利在內的多家傳統車企,到小鵬、蔚來的造車新勢力,都先後組建了保險經紀公司,雖然具體業務推進尚處於起步階段,但是這樣的動作還是釋放出一個積極的訊號,車企們已經意識到新能源售後作為剛需市場,在汽車銷售中的重要性。

至於維修和養護,區別於燃油車目前成熟的維保體系,車企們分化為4S店和第三方授權點則是兩種不同路線。

傳統車企偏愛透過4S店渠道,透過遍佈全國的經銷網路,兼顧油車與電車售後,並且也方便與各個經銷商維護好合作關係。

但問題在於,在一線城市以外的地方,4S店,特別是能夠為新能源汽車做售後的4S店密度仍然比較低。今年前4個月,有超過1400家4S店退閘道器停,4S店的密度在未來是持續走低的趨勢。

對於續航能力低,又沒有配備快充的許多低價車來說,一次簡單的養護,可能就需要汽車充電一整晚,於是便更不願意花錢養護。

此外,配件的專屬性也考驗著單個網點的儲備,這也導致傳統燃油車4S店依然在轉型探索的階段。

造車新勢力則沒有什麼包袱,直營店+授權第三方的模式成為許多企業的優先選項。直營展示門店的建設成本大約只有4S店的十分之一,品牌方管展示宣傳,加盟維修站點承接售後,幫助新勢力繞開4S店的佈局競爭。

與過去只能承接鈑噴服務不同,第三方售後已經逐漸開始介入到三電系統的維護。

寧德時代與博世汽車合作推出雙品牌授權新能源汽車維修站,天貓養車、途虎、京東、華勝、恆泰等也都加緊了新能源的佈局。

前文提到,新能源汽車生產的一體化整合已是大勢所趨,那麼想要維保的價格降下來,維修人才數量升上來,幾乎只能寄希望於規模,賣車的規模和售後的規模都要擴大。

根據《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

當天價修車新聞頻見報端,好的售後肯定能夠成為銷售時的賣點,而提升售後,按照第三方在擴充套件網點佈局的思路,肯定是更加靈活的一種方式。

總之,維修模式是變還是不變,對於廠商來說是個問題。

是現在悉心竭力地在一體化的趨勢下找到低廉售後的辦法,還是由著保險槓下的雷達、車底盤上的電池組一次又一次地背刺車主,在未來落得無車可修的境地。

車企們的確該好好想一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