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情商是有多低,才會不停地講道理?

你情商是有多低,才會不停地講道理?

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

2008

/

2000

詞條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

3348

當你向他人傾訴時,最反感的是什麼?

很多人都會說:

當需要傾訴和安慰時,聽到對方第一時間給你“講道理”是最讓人反感的

我們生活在一個“標準”構建下的道德體系社會,諸多事情都打著你應該這樣,你應該那樣的旗號,如若不然就會造成諸多的後果。

甚至當有人在哭訴自己悲慘的遭遇時,也會有人說:“我曾經比你慘多了,但是也沒有你這麼矯情。”

類似的話語用在處理親密關係上只會被人說“情商低”。

同時這種遇事習慣於講道理的作風最終並不會幫助解決問題,反而會激化原本的矛盾。

如何面對和解決“講道理”帶來的困局呢?

最好的答案就是別講道理了,在他人需要安慰傾訴的時候,學會與他人共情,或許能帶來不一樣的結果

《該共情的時候別講道理》一書中揭露了克服“講道理”背後的本質:

學會共情,該共情的時候別講道理。

01

同理心:同情心的對映

學會共情,首先就要學會有一顆同理心

“同理心”這個詞聽起來就是帶有溫柔色彩的詞彙,

它包含善良、友好、平和等等元素,但是它更多的是擁有複雜的情緒和情感

同理心從自我和他人的角度出發,能夠從不同的角度看到更多的事物,就要求擁有同理心的人擁有更加強大的內心世界。

每個人的內心世界會在不同的階段發生變化,因此我們看待世界和人的看法也會隨著我們生活的不同階段而改變。

有些人一開始被認為沒有“同理心”,但是經過一個階段時間的磨練也能收穫同理心。

同理心不等同於同情,它更多的是情緒的對映

我們在他人身上認識到與我們相似的痛苦或喜樂,並將自己對映在他人身上。

其實

同理心也可以看成是走出自我的內心世界,探尋他人內心世界的一個過程

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將心比心”,從自我的內心到體會和感悟他人的內心。

但我們生活中見到的同理心的形式有很多,同理心也不完全是善良美好的產物。

過度的同理心不但沒有解決他人的痛苦,反而讓自己陷入了更深的痛苦之中。

因此同理心過剩並不健康。

同理心過剩的人無法充當領導者,甚至有時候還會被心懷不軌的人利用和操控。

因此我們充分尊重內心的同理心的態度的同時,也要分析和感知了解他人的需求。

02

阻礙屏障:阻礙同理心的枷鎖

在《非暴力溝通》中記錄了一些會阻礙同理心發展的語句,

偏頗的溝通經常會使人們好心辦壞事

我們很想幫助對方,但是我們沒有用正確的方式,沒有站在對方的角度,而是把自己的情感強加到對方的身上。

例如,有些女孩總是抱怨男朋友在她們生氣的時候只會講道理,而不是用溫柔的語言去哄一下她們。

男孩認為理智地分析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女孩覺得男孩更應該關注她們的心理狀態,給予關懷。

他們站在各自的位置和角度看問題,自然是衝突的。

人只有跳出自己的角度看待他人的問題,才是最理智、最清醒的。

我們常常不理解那些身處情緒困擾的人的感受,那是因為我們不在情緒之中,站在情緒之外看問題,講道理,情緒中的人是很難感受到的。

因此,

懂得何時開口,何時沉默,把握好“講道理”的時機,道理才會更有用

面對一個正在情緒化的人,首先要做的就是幫助她們穩定情緒,哪怕只是無聲地傾聽或者陪伴,都能讓情緒中的人更快地走出情緒。

你情商是有多低,才會不停地講道理?

現在網路世界裡的語言是自由的,很多人在網路上能說出的包含尖銳的,刺耳的話語,在現實世界中卻說不出口。

“鍵盤俠”們無問東西的譴責和評論,結果是網路另一端被他們傷害的無辜者。

人人都是平等的,譴責會阻礙每一份同理心和同情心的獲得。

而阻礙同理心的獲得的另一個主要因素,就是利己主義和自戀主義者。

這兩種特質,在時代發展的趨勢中表現得越加明顯。

90後和00後的群體被認為是更加的以自我為中心,只為自己的利益著想,自戀而又不善交際,害怕依戀應該是這一代人身上的特點。

對於這種阻礙,作者給出了她的結論:

只要不傷害他人,我的自私就是健康的,如果傷害了他人,那我就應該自省

無論是利己還是利他,我們都應該掌握好界限,不能任由其發展。

阻礙同理心發展的因素還包括懷疑、不信任、比較和嫉妒等等。

莫妮卡在書中說:“我們可以把所有這些同理心枷鎖概括為恐懼的表現。”

這種恐懼讓我們對他人漠不關心,使我們關閉內心的大門,同時使我們產生不信任、評判、自我為中心和懷疑。

解決方案只有一個那就是:

愛,用對自己的愛和對他人的友善擁抱這個世界的美好,我們可以自信的展開心扉,擁抱自己和我們愛的人

03

開啟視野:同理心加速器

我們如何才能讓自己感知他人,同時使自身的個性保持平衡呢?

要想在生活中表現出同理心,就必須要

改變以自我為中心的特質,在自己的內心中創造出一個容納自己和他人的空間

而在這個空間裡面,我們能夠包容不同的需求和態度。

同時,在這裡,“對”和“錯”已經不再是最重要的東西,我們更重要的是感知到自己和他人。

透過轉變自己的視野和思維方式來開啟自己的同理心,作者在書中給出了幾條重要的建議。

①適當暫停:打破以往處理關係問題的慣性

當我們處在一種高壓或刺激的狀態下時,我們可能無法清醒的意識到當前發生的事情。

那些時刻我們只能感知到世界的一小部分,因此我們需要更多的時間去沉默和放鬆。

在情緒緊張時學會暫停,讓身體放鬆進入冥想,讓我們的思維開始活躍起來,開啟我們心靈的窗戶。

從過去的思維方式和自動程式中走出來。

②寬恕:過度關注錯誤,會讓我們變得冷漠固執

很多時候不是我們無法擁有同理心,而是我們停滯在自我的精神世界中走不出來,糾結於或過度關注於過去發生的事情。

學會寬恕可以讓人的內心從本質上發生改變,放棄過往,不再去想誰在什麼時間說過什麼,做過什麼事情。

學會寬恕自己也寬恕他人,不再糾結與過去的是非,專注於眼下對你有意義的事情。

③傾聽:交談的目的之一是被他人傾聽和理解

冥想導師一行禪師說:“用心、慈悲地傾聽會讓你更好地理解對方,從而滋養愛,傾聽苦難的聲音是理解和愛的重要組成部分。”

回到最初的問題,當一個需要安慰和傾訴的人在你面前,他們想要得到的不是大家都懂的道理,他們需要一個人來聽他們訴說他們的經歷,發洩心中的壓抑。

一個好的傾聽者必然擁有同理心,他能共情傾訴者的情緒。

不必發表任何的看法,不必摳 任何的字眼,也不需要去講關於自己的故事,只需傾聽,傾聽能讓我們理解對方。

除了以上幾點,作者還提出了利用同理心去表達,在共情的語言中傳遞能量;

同理心寫作,寫作是一種自我表達的方式,透過與自我的對話甚至於他人的對話發現生活更多的精彩;

最後是閱讀和愛,用更開闊的眼界和更包容的愛培養共情能力。

04

結語

當你或你的朋友遇到不開心的事情的時候,彆著急講道理,靜下心來聽他們的訴說,不必要給太多建議,你的陪伴或許就是最好的共情。

願大家都能走出當前心靈的桎梏,做自己心靈的主人,更好的感受自己幷包容他人的情緒。

共勉!

作者:周瑤,精讀讀友會會員。在塵埃裡修煉,在俗世間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