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守歲中國年

春節期間,寒流席捲北國大地,深山中的火箭軍某旅戰備值班陣地,最低氣溫接近零下30攝氏度。

筆者乘車來到某分隊駐地已是晌午,迎著寒風眺望,山間除了各類偽裝,沒有燈籠、對聯,也沒有鞭炮、彩燈。走進宿舍,正遇一位二級上士在錄製影片。分隊教導員陳志揚說,因保密要求,雖是過年,但他們仍不能直接與家人影片通話。為此,旅裡配發了平板電腦,讓官兵們把想說的話錄下來,再輾轉發給家人,“一來一回,怎麼也得折騰半天”。

陳志揚介紹說,老兵叫譚旺,是連隊技術骨幹,前不久妻子剛剛生產,孩子還未滿月就因戰備值班任務匆匆返回連隊。旅黨委始終惦記著家裡有困難的官兵,春節期間部隊專門給譚旺家送去慰問信、慰問金,併成立了解難幫困小組,專門幫助像譚旺這樣有家庭困難的官兵。

筆者仔細打量室內的設定,與室外遍佈偽裝不同,室內裝飾了不少燈籠對聯、拉花彩燈。指導員徐鵬說:“過年大夥兒都想家,在搞好戰備的同時,戰士們利用業餘時間把宿舍裝扮得喜氣洋洋的。”

其實,徐鵬已經6年沒回老家過春節了。他微笑著說:“讓戰士們多團圓,幹部就得多頂頂,原計劃今年回家,趕上戰備任務,就不回了。”

午後,在官兵的帶領下,經過層層安檢,筆者走進地下龍宮的戰備訓練區。

“號手就位!”“展開裝置!”還未走近訓練區,鏗鏘有力的訓練口令聲就不斷鑽進耳朵。遠遠望去,官兵們圍在靜臥的導彈戰車旁忙碌著,有的在檢查線纜,有的在除錯裝置,還有的在觀察儀器,並不時低頭記錄。

徐鵬介紹,春節期間,類似的訓練他們每天都在進行。訓練間隙,上等兵小宋給筆者講述了他的春節經歷。“大年初二晚飯後我正給家人錄影片。”他說著,眼睛不禁瞪得溜圓,“您知道嗎,我都兩年沒回家啦,正說得煽情,突然部隊緊急集合!”

“演練圓滿完成後,我就毫不猶豫地把錄好的影片全刪了。”這名年輕的戰士說,這是他首次在過年期間執行戰備任務,他突然意識到,“自己不能‘嘰嘰歪歪’地想家了,應該也必須立即長大了”。

小宋的父親曾患腦溢血,在他參軍前不久又被查出尿毒症。父親送他來當兵,就是希望他在部隊幹出個樣兒來,將來成為家裡的頂樑柱。

“小宋訓練非常刻苦。”他的班長、下士張建鑫說,“人家是每逢春節胖三斤,他不僅沒胖,還瘦了不少。”

年輕戰士在春節戰位上摔打成長,老兵們也有收穫。三級軍士長王增強是分隊軍齡最長的兵,他記不清在部隊度過多少個春節了,“但每次春節都是最緊張和最經受考驗的時候”。

大年初三,分隊組織模擬發射演練,王增強作為骨幹擔任主力。就在導彈發射即將倒計時的當口,分隊指揮所突然設定技術特情,發射程式被迫暫停:“導彈控制系統引數異常,請立即處置!”

分隊指揮所設定的特情從未遇過,在王增強的認知裡,“這類情況實戰中很少可能出現”。他趕忙查狀態、找資料,最終“故障”沒能及時排除,這位老兵吃了一次“敗仗”。

其實,“技術特情”是臨機設定的難題,錘鍊官兵們的應急處置能力才是分隊指揮所的初衷。分隊長袁明泉認為,軍人的年如果過得“太平”了,老百姓的年就可能不太平,所以春節期間訓練演練,難度更要加碼。

對於這些“東風快遞員”來說,春節的生活和平時沒有太大區別。在導彈洞庫內,官兵們每天都置身在各類保障裝備和通風裝置的轟鳴聲裡,加上常態化的高強度訓練,新鮮空氣和陽光都成了奢侈品,密閉空間的壓抑感是他們不得不面對的考驗。

某發射架指揮長、二級上士董垚訓練經驗豐富。但他說,心理訓練始終是重點,尤其趕上春節,戰備任務、訓練課目和想家情緒交織在一起,對不少官兵都是考驗。為此,旅裡為洞庫內配備了整套心理疏導和娛樂設施,還多次派骨幹指導分隊開展心理行為訓練。

“號手就位——”一聲嘹亮的口令提醒筆者,官兵們的抗缺氧訓練開始了。所謂抗缺氧訓練,就是官兵們穿上防護服,戴著防毒面具,開展高強度訓練。

訓練結束,站在筆者面前的列兵王光正一脫下防護裝具,身上的熱氣遇冷立即變成白煙四散開來,汗水也順著臉頰滴滴答答往下流。他咧嘴一笑,汗水一下流進了嘴裡。

“累不累?”筆者問。

“不累。汗水是鹹的,還能補充點鹽分。”這名來自清華大學的年輕人笑著說。

“明知前方有苦累,越是苦累越向前,這是中國軍人的哲學。”這個看上去細皮嫩肉的年輕戰士思想一點不稚嫩。

是啊,對於軍人來說,節假日更是戰備日。萬家團圓的新春佳節,這些導彈兵在地下龍宮為祖國守歲,護衛著華夏平安,守護幸福中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