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裡正在消失的7種“野味”,圖三可以在陸地上行走,圖4最難吃

河裡正在消失的7種“野味”,圖三可以在陸地上行走,圖4最難吃,第一種:黃顙魚,可能一提到黃顙魚,基本上多數釣魚人都認識它吧,不過黃顙魚在某些地區還有其他的名字,比如黃辣丁、黃骨魚、吱呀等都是它的名字。野生的黃顙魚,是不是看起來很漂亮。不過小編這次去江裡釣魚,卻釣獲了一條不一樣的魚,這條魚從外觀上看起來很像黃顙魚,不過個頭確實有些不一樣。這種魚兒之前也曾釣到過,不過只有在江裡才能釣到,聽老一輩的人說,這種魚最大能長大4斤多,只是大家也不知道它究竟叫什麼,有時候就叫它大號的“黃顙魚”。

河裡正在消失的7種“野味”,圖三可以在陸地上行走,圖4最難吃

第二種:藍刀魚,學名叫“餐條”,俗名又叫白條、餐子、浮鰱,十分有趣。藍刀在農村也是有名的塘魚河鮮,3至6月份的藍刀魚肉質最為鮮美。

河裡正在消失的7種“野味”,圖三可以在陸地上行走,圖4最難吃

第三種:這種魚叫做過山鯽,是小型亞洲淡水魚。屬於特有原生魚類。為什麼特有呢,原因就在於他不僅可以在水裡行走,還可以在陸地上行走,這種魚身形很小,大約10到20釐米左右,而且在特有地區很常見。過山鯽以頑強的生命力和可以在陸地上爬行且彈跳力驚人而聞名於世。但是這種魚離開水在陸地上行走的很慢,所以很容易被人給捉住。據說這種魚還十分好吃,而且營養價值極高。

河裡正在消失的7種“野味”,圖三可以在陸地上行走,圖4最難吃

第四種:泰鯪魚,這種魚可能很多釣友都沒釣到過,因為它是外來魚種,不怎麼耐寒,肉質也難吃,一般分佈在南方地區。不知怎麼回事,它也和草魚比較像,不認識的人隨便一眼看過去還以為是草魚,其實它的身形更粗壯一些,同樣體型的魚它的嘴巴也比草魚略小,尾巴有一部分紅色。不過它們的力氣是真心大,10斤級別的就可以爆竿了。2斤的泰鯪堪比4斤的鯉魚,這個真不是開玩笑的。它還有個表親,麥鯪,也和草魚長得比較像,力氣也不小,同樣的肉質難吃!

河裡正在消失的7種“野味”,圖三可以在陸地上行走,圖4最難吃

第五種:章公魚對自然環境的要求比較高,喜歡生長在有石頭洞穴的山澗溪流或地下河的淨水中,章公魚喜歡跳躍,在水流湍急的環境下會逆流上溯或跳離水面。廣西深山多是喀斯特地貌,地下河水質清澈冰涼,山澗溪流水質清澈見底,很適合章公魚的生長。野生環境下的章公魚,喝山泉水吃野生魚蝦長大,因此上章公魚比江河裡的其它淡水魚肉質細嫩美味。章公魚肉質鮮美細嫩,味道鮮美還無腥味,是唯一一種煮湯時不用放姜去腥味的淡水魚。

河裡正在消失的7種“野味”,圖三可以在陸地上行走,圖4最難吃

第六種:軍魚,從體型上來看這貨確實和草魚很像,但是它的珍貴程度可比草魚高多了。它們對水質的要求非常高,即使是人工飼養也要模擬出自然環境中的流水才行。它的鱗片比草魚要大,而且嘴上有鬍鬚,草魚是沒有鬍鬚的。而且食性也比草魚要雜一些,葷的素的都能吃,覓食的積極性也比草魚高,用路亞都能釣到它們。因為平時活動在流水水域,身體運動細胞特別發達,中魚後的力氣也比草魚來得猛烈很多,稍有不注意就是切線的結局。但是它們長得一般都不是很大,不像草魚那樣動不動就是十幾斤,因為價錢貴,捕撈比較氾濫,軍魚能長到2-3斤就是很難得了。

河裡正在消失的7種“野味”,圖三可以在陸地上行走,圖4最難吃

第七種:河蟹,河蟹學名中華絨螯蟹,又叫“螃蟹”和“毛蟹,河蟹常穴居於江、河、湖沼的泥岸,夜間活動,以魚、蝦、動物屍體和穀物為食,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河裡正在消失的7種“野味”,圖三可以在陸地上行走,圖4最難吃

河裡正在消失的7種“野味”,圖三可以在陸地上行走,圖4最難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