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向別人要飯吃時寫的一首詩,為何卻被胡適點贊?

漢高祖劉邦曾經總結自己的成功原因,在於能夠運用賢才良將,並以此三人為例:“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韓信的軍事才能之卓越,由此可見一斑。然而,這位軍事奇才,早年十分落魄,甚至到了以討飯為生的境地。

陶淵明向別人要飯吃時寫的一首詩,為何卻被胡適點贊?

他先是在南昌亭長那裡寄食,亭長之妻卻十分討厭他。有一次,韓信去吃飯的時候,亭長的妻子故意不給他盛飯,心思敏感細膩的韓信,馬上明白了她的嫌棄,怒而出走。

為了填飽肚子,韓信只好去釣魚。雖然他沒有像姜子牙那樣釣到周文王,但是卻釣到一位願意給他飯吃的漂母,一連給了他十天飯吃。

對於這一飯之恩,韓信銘記於心。他幫助劉邦消滅項羽,封為齊王后,竟然賞賜了漂母千金來報恩。

對於韓信討飯吃的遭遇,陶淵明感同身受。

因為厭惡官場的爾虞我詐,陶淵明於是隱居田園。與想象中的自由自在不同,他所要面對的第一大難題就是生存。

雖然陶淵明也種田,但是他卻不擅長耕作,無法自給自足,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

陶淵明向別人要飯吃時寫的一首詩,為何卻被胡適點贊?

有一次,他飽受飢餓的折磨,實在是沒有辦法了,只好去討吃的。因此,還寫了出了一首詩,名為《乞食》。如果說李白的詩是飄逸浪漫,陶淵明的這首《乞食》可就是殘酷的現實主義了。而且還跟杜甫心憂天下的現實主義不同,陶淵明寫的是自己親身經歷的窘迫之事。

乞食

魏晉:陶淵明

飢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

主人解餘意,遺贈豈虛來。

談諧終日夕,觴至輒傾杯。

情欣新知歡,言詠遂賦詩。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韓才。

銜戢知何謝,冥報以相貽。

“飢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陶淵明被飢餓驅使,想要去找食物,但是卻不知道去哪裡找,如何找。陶淵明畢竟是一介文人,最是清高,向人討飯這種事情,他終究是不擅長的。

“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好不容易到了一個地方,叩開門之後,陶淵明卻支支吾吾、遮遮掩掩、語焉不詳、言辭拙劣,因為討飯這種事情,他很難開口。

“主人解餘意,遺贈豈虛來。”——好在,主人家知道他的來意,善良的主人也不嫌棄他,就主動給他吃的,以免他白跑一趟。

陶淵明向別人要飯吃時寫的一首詩,為何卻被胡適點贊?

“談諧終日夕,觴至輒傾杯。”——主人家馬上好酒好菜地招待陶淵明,二人開始談天說地,不醉不歡。

“情欣新知歡,言詠遂賦詩。”——能夠遇到主人家這樣的知己,陶淵明很開心,不僅開懷暢談,還吟詩作賦。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韓才。”——感謝主人家像漂母賜飯給韓信一樣,熱情招待我,只可惜,我不能像韓信那樣建功立業,賞賜漂母千金那樣,回報主人家。

“銜戢知何謝,冥報以相貽。”——主人家的恩情我會暗自牢記於心,只能等死了之後再報答了。

陶淵明的這首詩十分真實,後人多有研究。

胡適曾經說:“陶潛和杜甫都是有詼諧風趣的人,訴窮說苦,都不肯拋棄這一點風趣。因為他們有這一點風趣,故雖在窮餓之中不至於發狂,也不至於墮落。”

陶淵明向別人要飯吃時寫的一首詩,為何卻被胡適點贊?

我深以為然。

因此,《乞食》一詩裡,我們只見滿篇的對主人的感激,以及陶淵明的自嘲,卻不見任何憤世嫉俗的偏激言論。

希望當我們處於人生低谷的時候,也能有陶潛、杜甫這樣的豁達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