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八百破十萬,徐晃解樊城之危,為何于禁位列五子良將之首?

對於《三國演義》相信許多人都是耳熟能詳的,《三國演義》描述了諸侯爭霸,猛將征戰,謀士算計的精彩故事,整個《三國演義》還是存在著“保劉貶曹”的思想,大家都知道劉備文有諸葛亮,武有蜀國五虎上將。而曹操麾下也是戰將如雲,出去大家熟知的曹操的衛士典韋,許褚和曹氏以及夏侯氏的宗親之外,曹魏也有“五子良將”。

張遼八百破十萬,徐晃解樊城之危,為何于禁位列五子良將之首?

對於曹魏的“五子良將”都有于禁,張遼,徐晃,張郃,樂進。論武藝,張遼和徐晃絕對是在於禁之上的,論資歷,樂進應該比于禁更早加入曹魏,輪統軍作戰,張郃也不遜色于禁,那麼于禁為何能位列“五子良將”之首?

張遼八百破十萬,徐晃解樊城之危,為何于禁位列五子良將之首?

前將軍張遼,原本是呂布的部將,後來呂布戰敗被殺,而曹操惜其才,於是將張遼納入麾下,而張遼最出名的戰績,就是曾經與樂進,李典共同鎮守合肥,以八百破十萬,領江東聞風喪膽。右將軍樂進,與李典在曹操釋出檄文討伐董卓時前來投奔,算是曹魏的元老級人物,三國演義中多以副將的身份出現。徵西車騎將軍張郃,原本是袁紹部將,後來在曹操火燒烏巢之後,加入曹營。後來諸葛亮的北伐幾次都因張郃而失敗。可見統兵能力出眾。後將軍徐晃,素有“周亞夫之風”,也是三國裡面僅有的幾個,能夠得到關羽認可的武將,後來在於禁馳援樊城失利後,徐晃率軍大戰關羽,解樊城之圍。

張遼八百破十萬,徐晃解樊城之危,為何于禁位列五子良將之首?

左將軍于禁,在“五子良將”之中,資歷也僅比樂進差點,于禁是曹魏除了曹氏以及夏侯氏之外,外姓將領職位最高的,左將軍,假節鉞。咱們可以看看蜀漢的左將軍是誰?那就是馬超。假節鉞這個規格是很高的,對於一般的將領和士兵,擁有先斬後奏的權利。

張遼八百破十萬,徐晃解樊城之危,為何于禁位列五子良將之首?

于禁跟隨曹操伐呂布、圍張超、掃黃巾、敗呂布、擊袁術戰功赫赫。最厲害不是他在順風局的表現,而是逆風局的力挽狂瀾。在曹操因調戲張繡嬸嬸引發張繡反叛時,各路大軍紛紛潰退,唯有于禁不僅沒被擊潰,反而還有斬獲。後來曹操與袁紹僵持階段,曹魏其他大軍都軍心不穩,唯有于禁軍軍勢正盛,為曹魏陣營穩定軍心。所以在治軍方面,于禁堪稱五子良將之首。而於禁原屬鮑信,後鮑信為救曹操戰死,而於禁成為兗州軍的最高指揮者,曹操對於他的感情比之其他人更深。

張遼八百破十萬,徐晃解樊城之危,為何于禁位列五子良將之首?

要不是于禁最終因“水淹七軍”。而留下降將罵名。他絕對是一員良將。在曹操知道于禁投降時,感嘆道:“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及龐德邪!”可見曹操對於于禁投降不是勃然大怒,而是唏噓不已,對於于禁,曹操認可他的才能,他的綜合實力在五子良將中絕對是首位,而且還有著特殊的情感,所以于禁能力壓張遼等人,當上五子良將之首。

張遼八百破十萬,徐晃解樊城之危,為何于禁位列五子良將之首?

對於于禁位列五子良將之首,大家怎麼看待?于禁是實至名歸嗎?歡迎大家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