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明明晉在前魏在後,為什麼要表述成魏在前晉在後?

“魏晉南北朝”中的“魏”是三國時期的曹魏,而不是南北朝時期的北魏。

具體來說是這樣。

東漢末年分三國,分別是曹魏、蜀漢和東吳,這裡有一個“魏”。然後呢,三國歸於晉,史稱西晉。西晉滅亡後,北方進入十六國亂世,晉皇室遷往東南,建立東晉王朝。之後,北方經過戰亂,北魏王朝統一了整個北方,這又是一個“魏”,然後南方東晉王朝被劉宋取代,進入南朝時代。

“魏晉南北朝”明明晉在前魏在後,為什麼要表述成魏在前晉在後?

所以,魏晉南北朝的說法是對的,即曹魏(三國)、兩晉、南北朝。

中國歷史很漫長,朝代也多,國號往往會重複使用。於是,歷史學家為了記錄方便,會在國號前加個修飾,以做區分。比如這道題裡所說的“曹魏”和“北魏”,再比如“西漢”、“東漢”和“蜀漢”,等等。

但其實如果我們換一個說法,你可能就不會有這樣的疑問了,那就是:三國兩晉南北朝。

為什麼偏偏有人說“魏晉南北朝”呢?

這是因為曹魏作為三國中的一個勢力,在中國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內是擁有正統性的。

“魏晉南北朝”明明晉在前魏在後,為什麼要表述成魏在前晉在後?

那麼,怎麼看一個朝代是否擁有正統性呢?

簡單來說就是,要看你的朝代繼承自誰,你的權力來自於誰。如果是來自於上一個大一統王朝,無論是武力攻取,還是和平禪讓,這都屬於具備正統性。

具體到曹魏來看,因為曹丕的皇位來源於漢獻帝的禪讓,所以在當時和今後很長一段時間的歷史記載中,曹魏都被視為繼承自東漢。而且曹魏還繼承了東漢的整個官僚集團,整個北方的政治中心長安、洛陽也在曹魏手中,而且論國力也是三國中最強的,所以曹魏被視作具備正統性的政權。

但三國中還有另外兩個政權蜀漢和東吳。東吳自不必說,毫無正統性可言,而蜀漢開國君主劉備號稱自己是漢室宗親,又處處以“漢”為國號,號稱漢賊不兩立,其實說到底也是想佔據正統性,以獲得輿論上的優勢。

“魏晉南北朝”明明晉在前魏在後,為什麼要表述成魏在前晉在後?

但當時和後世都不認為蜀漢擁有正統性,一方面是因為蜀漢政權偏安西蜀,沒有佔據當時作為政治中心的北方,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劉備的漢室宗親名號在當時已經並不可考,只是他自稱的。最關鍵的是,最後蜀漢政權並沒有統一中國,所以即便劉備真的是漢室宗親,蜀漢也絕不可能作為正統出現在歷史上。

既然曹魏擁有正統性,那麼後世史家便把曹魏與兩晉並列,也就有了“魏晉南北朝”的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