誅滅諸呂立下大功的劉襄,為何不能跟漢文帝爭奪帝位眼界太小了!

呂祿和呂產,都是劉章殺掉的,也是劉章和劉興居哥倆幫著周勃解決了諸呂之亂。劉襄在整個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就是一個野心家的樣子,他哪來的什麼功勞呢?

雖說劉襄是劉章、劉興居的大哥,但是這也不能把弟弟們的功勞,轉嫁到哥哥頭上吧?自始至終,劉襄就沒有為誅滅諸呂出過多少力,他不敢推翻漢文帝自立,也就很正常了。

反倒是劉章沒能稱帝,的確是一件令人遺憾的事情。因為劉章這個人,做事果斷,為大漢立下大功,是個手腕強硬的實權派。如果他做了皇帝,那麼大漢絕對就不會長期搞什麼黃老治國了。

誅滅諸呂立下大功的劉襄,為何不能跟漢文帝爭奪帝位眼界太小了!

一、周勃選皇帝,必須要以好控制為主。

劉襄好控制嗎?和霍光時期的劉賀一樣,一點也不好控制。因為劉襄是齊王,這哥們手底下有一票親信。

如果劉襄做了皇帝,那周勃這些漢朝老臣,早晚要被劉襄全部踢出核心權力圈子。因此周勃這幫漢朝老臣,也不可能答應讓劉襄來做皇帝。

周勃為啥也不選劉章或者劉興居做皇帝呢?這兩位不僅在宮中,而且立下了汗馬功勞。怎麼說都應該厚賞才對。

可是周勃這些老臣,也是有私心的。因為這兩位都是殺伐決斷之人,實在是不好控制。他們這幫老臣就是想要找一個聽話的,實力薄弱的人來繼承皇位。

這樣一來,皇權就可以落在他們這幫老臣手裡了。這裡就沒有什麼正義與邪惡之分了,皇位真的未必就一定要在皇帝手裡。

畢竟皇帝是世襲的,而大臣是靠本事上來的。誰來掌權更合適,呆子都看得出來。所以周勃這幫老臣,最終選擇了勢單力薄的劉恆做皇帝。

劉恆雖然也是諸侯王,但是他這個代王的含金量,遠遠比不上齊王劉襄的含金量高。實力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的。而且劉恆和他母親薄姬,全都是那種十分低調的人,一時間他們覺得劉恆似乎很好欺負,於是就選擇了劉恆。

後來才發現,劉恆也不是個省油的燈。權臣勢力最終並沒有蓋過皇權,反倒是被漢文帝劉恆給治得老老實實。

誅滅諸呂立下大功的劉襄,為何不能跟漢文帝爭奪帝位眼界太小了!

二、劉襄純粹就是野心家,他沒有給大漢立下什麼大功。

劉章的媳婦兒呂氏是趙王呂祿的女兒,透過這層關係,他知道了呂祿和呂產勾結起來,打算謀逆的訊息。因此劉章就偷偷告訴了自己的哥哥齊王劉襄,表示如果劉襄起兵奪位,自己可以做內應。

劉襄那叫一個興奮啊,立刻就打算起兵。不過這個時候他還不忘坑一下同宗戰友。他先派人跑去向琅邪王劉澤報信,說呂氏謀逆,希望他能夠到臨淄來一起商量一下平叛事情。

結果老實人劉澤馬不停蹄地來到了臨淄,劉襄這傢伙居然把琅邪王劉澤給軟禁起來了。為啥?因為齊王劉襄早就惦記著琅邪國的那點地盤了。兩家靠在一起,表面上是鄰居,實際上都想吞了對方。

你說說看,這個時候是平定諸呂,搶奪皇位的關鍵時刻。而劉襄卻還惦記著琅邪國的那點小地盤,他這樣的人,可以承擔起帝王重任嗎?只能說眼光太淺。

幽禁了劉澤後,劉襄便派人接管了劉澤的所有兵馬。本來大軍直接殺奔長安就好了,可這個時候灌嬰被呂產派來平定劉襄了。

誅滅諸呂立下大功的劉襄,為何不能跟漢文帝爭奪帝位眼界太小了!

而灌嬰是劉家的忠臣,他不僅沒有平定劉襄,反而與劉襄達成一致意見,等到呂氏謀逆以後,再反戈一擊,共同討伐呂氏。

可問題是太尉周勃那邊也是有動作的,他們可不會等到劉襄來了以後才動手。周勃取得了兵符以後,統領了北軍。而劉章手裡也有一股力量控制了南軍。

此後在周勃的授意之下,劉章帶著上千人的軍隊捕殺了呂產和呂祿,以及老呂家的所有人,無論男女老幼全部誅殺。

這個時候諸呂之亂基本被平息了,我們的劉襄在幹啥呢?這哥們居然還在跟灌嬰呆在滎陽那兒不動,這不是在搞笑嘛!想要爭奪帝位的人,是絕對不會如此拖沓的。

呂祿、呂產欲作亂關中,朱虛侯與太尉勃、丞相平等誅之。朱虛侯首先斬呂產,於是太尉勃等乃得盡誅諸呂。而琅邪王亦從齊至長安。——-《史記》

所以說論功勞,劉章要遠遠大於劉襄,論人脈,劉章長期在長安工作,而且成了周勃的左右手,自然也比劉襄更廣。所以說劉襄不稱帝很正常,劉章不被立為帝才是奇怪。

誅滅諸呂立下大功的劉襄,為何不能跟漢文帝爭奪帝位眼界太小了!

三、劉襄為自己犯下的錯誤買了單。

真正決定劉襄無緣地位的人,居然還是琅邪王劉澤。劉澤被軟禁以後,靈機一動,於是告訴劉襄,把他放這兒也沒用,倒不如讓他去長安給劉襄謀求帝位。

這傻子一般的劉襄,居然還真的相信了這件事。你把人家給軟禁了,奪取了人家的兵權,現在還指望著人家會給你謀奪帝位?是誰的腦子不好使了?

劉澤跑到長安以後,諸呂之亂已經被平定了。這個時候大家打算坐下來論功行賞,第一個要確定的,自然是皇位繼承人,畢竟國不可一日無君嘛!

不少大臣表示,劉章的哥哥齊王劉襄應該被立為皇帝。畢竟劉章立下大功,而劉襄是他哥哥,也是齊王繼承人,自然有資格繼位。這麼說的話,邏輯上勉強還過得去。

誅滅諸呂立下大功的劉襄,為何不能跟漢文帝爭奪帝位眼界太小了!

但是劉澤卻冒出來說:這個劉襄啥都好,就是他那個舅舅駟鈞不是個東西,如果他做了皇帝,那麼呂后之亂我看還是會重蹈覆轍。

大臣議欲立齊王,而琅邪王及大臣曰:“齊王母家駟鈞,惡戾,虎而冠者也。方以呂氏故幾亂天下,今又立齊王,是欲復為呂氏也。代王母家薄氏,君子長者;且代王又親高帝子,於今見在,且最為長。以子則順,以善人則大臣安。”於是大臣乃謀迎立代王,而遣朱虛侯以誅呂氏事告齊王,令罷兵。——-《史記》

這傢伙算是說到了致命點上,漢朝可再也經不起一場呂后之亂了。因此大家立刻否定了讓劉襄做皇帝的計劃。劉章擱哪兒也是生悶氣,自己是齊王先劉肥的次子,大哥都輪不上,他肯定更沒機會了。因此劉襄就這麼灰溜溜地罷兵回國了。

誅滅諸呂立下大功的劉襄,為何不能跟漢文帝爭奪帝位眼界太小了!

總結:劉襄三兄弟,下場都不怎麼好。

漢文帝上臺以後,自然是要厚賞誅滅諸呂的功臣的,其中劉襄三兄弟的功勞是最大的。所以漢文帝也很大方,將城陽、琅邪、濟南三郡歸還給了齊王劉襄,可問題是劉襄在這一年莫名其妙就去世了,年僅30歲。

劉章因為功勞很大,所以漢文帝打算封他為趙王。可是得知這哥們本來打算迎立他哥哥劉襄的,所以漢文帝很生氣,只封他為城陽王,2年後劉章也掛了,年僅24歲。

至於劉興居因功被封為濟北王,可是1年以後,他趁著匈奴南下的機會舉兵叛亂,結果被漢文帝擊敗,無奈之下自盡而亡,年僅23歲。

平定諸呂功勞最大的三兄弟,沒有一個有好下場。不能說這都是巧合吧?所以我看漢文帝在位期間,沒少排擠這三兄弟,畢竟他們曾經謀奪過皇位,而且擁有合法繼承權。

參考資料:《史記》、《漢書》

一本《史記》,足以窺視人心,反覆去讀,就能體會人生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