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病逝後,獨守空房41年的妻子,說了一句著名的怨言,令人落淚

民國時期有著名的“四大棄婦”,郭沫若的原配張瓊華,徐志摩的原配張幼儀,郁達夫的原配孫荃以及魯迅的原配朱安。這些女人全部都有一個知名的丈夫,卻在新舊交替的洪流中被拋棄,除了張幼儀靠自己的家庭和商業頭腦闖出一片天,其餘的都是在守望中度過了一生。特別是魯迅的妻子朱安,世人都讚歎迅哥兒和許廣平的琴瑟和鳴,卻很少有人關注這個等待了“大先生”一輩子的孤苦婦人。

魯迅病逝後,獨守空房41年的妻子,說了一句著名的怨言,令人落淚

朱安於1878年6月生於浙江紹興,從小,她的家人就將她當做典型的傳統女子來教養,裹腳、做女紅、擅長烹飪、不識字,在那個時代的認知中,這樣才是“好女孩”,長大後才能不愁嫁。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朱安,老實本分、寬厚和順,但很明顯被封建思想束縛得太深。

1899年,朱安和魯迅定親了,當時魯迅只有十八歲,還在南京的一間新派學堂唸書。1902年,魯迅離開中國飛往日本留學,這樁父母之命定下的婚姻他並沒有太多期待,但他希望至少未來的妻子能夠放足,並且進學堂讀書。

魯迅病逝後,獨守空房41年的妻子,說了一句著名的怨言,令人落淚

思想保守的朱家和朱安,頓時被這個提議嚇了一跳,對在一個傳統家庭出生的傳統女子來說,實在有點讓人難以接受。於是1903年魯迅回家探親時,朱安依舊是那個小腳、不識字的女子。但出於對周老太太的孝順,魯迅沒有提出退婚。

1906年7月6日,魯迅被周老太太以“病危”之由,騙回老家完婚。對於這種包辦婚姻,他無可避免地感到牴觸,但骨子裡溫厚的天性讓他不忍拂逆母親的心願。婚後的魯迅對好友許壽裳描述這段婚姻時說:“這是母親給我的一件禮物,我只能好好地供養它,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魯迅病逝後,獨守空房41年的妻子,說了一句著名的怨言,令人落淚

結婚的儀式上,魯迅宛如行屍走肉般拜了堂,但當晚他就搬出了新房,睡到了母親房中。這一對新人在成親的第一天晚上,一個默默垂淚,一個沉默以對。無疑,朱安既沒有放足,也沒有讀書,這讓當時的魯迅非常失望。

婚後第三天,魯迅就離開了家,重新飛往日本。朱安則一直呆在周家侍奉周老太太,無論魯迅對她多麼冷淡,她也堅定地認為只要對他好,對這個家好,就能把丈夫的心焐熱。但她最終等來的,卻是魯迅與別人同居生子的訊息。

魯迅病逝後,獨守空房41年的妻子,說了一句著名的怨言,令人落淚

1923年,魯迅認識了許廣平,他們在接觸後互相吸引,於4年後同居。魯迅也曾想過要和朱安離婚,但他若休棄朱安,只會給她帶來更大的不幸——那個年代被休的女人是會遭到人們的唾棄的。他也曾問過朱安要不要回孃家,但朱安堅定地想要“跟著大先生走”。

朱安在知道許廣平的存在後,她也痛苦絕望過,但這個寬厚的女人並未嫉妒,她叫許廣平“許妹”,連他們的兒子周海嬰,她都愛屋及烏,視如己出。朱安曾和別人說,大先生的兒子就是她的兒子。長大後的周海嬰每每回憶起朱安慈母般的關懷,也是感念不已。

魯迅病逝後,獨守空房41年的妻子,說了一句著名的怨言,令人落淚

晚年的朱安過得很清貧,周老太太去世後,她就只靠著周作人和許廣平的接濟度日,後來實在沒有錢可供生活,她一度在周作人的建議下無奈決定拍賣魯迅的藏書。在人們前來勸說時,已經家徒四壁的孤寡老人眼中含淚:“你們總說魯迅遺物,要儲存,要儲存!我也是魯迅遺物,你們也得儲存儲存我呀!”在場的人聞言無不難過。

但經過這一遭,朱安再也未提及變賣藏書的事,而是將魯迅的遺物都努力儲存了下來。1947年6月29日,孤寂了一生,無子無女的朱安去世了,臨終前她淚流滿面,只說:我只想要葬在大先生旁邊。生前未能得一日陪伴,只求死後能久伴墓前。只是這個卑微的心願,最後也未能實現,朱安死後葬在了西直門外保福寺處,沒有墓碑,身前身後,她永遠都是如此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