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嘉軒接連“剋死”六任妻子,第七房為何安然無恙,有何玄機?

巴爾扎克:“小說(《白鹿原》)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秘史。”

《白鹿原》是中國近現代小說中的一部著作,這不僅是因為作者細膩的筆法,和構建小說的引人入勝的情節。一部小說能像史書一樣向讀者完美地展現那段歷史,能像哲學書一樣揭露當時的社會問題和引人深思,這樣的小說才算得上是著作,才可以永垂不朽,白鹿原就是這樣一部小說。

白嘉軒最引以為傲的事,就是他一生中娶過七個媳婦。白嘉軒是出生在清朝時期陝北地區白鹿原的一個小“地主”,在當時的社會,白家也是白鹿原的一家富戶了。

白嘉軒接連“剋死”六任妻子,第七房為何安然無恙,有何玄機?

可是這家富戶只僱得起一個長工,一家之主需要和長工鹿三一起下田勞作,由此可見白家雖然富,也不過比當時的普通農民只富了那麼一點點,不過是家中多了幾畝田地罷了。家底似乎是有點薄弱的白嘉軒,究竟是何以娶得七位妻子進門的呢?

其實白嘉軒也苦啊,他是個典型的“命硬人”,他最初娶進門的六任妻子都因為各種原因早逝,要麼是得了奇奇怪怪的絕症而死了,要麼是發了瘋最後一不小心掉進了臭水溝淹死了……他“命最硬”的媳婦在他家也只活了一年,最短的也就幾個月。

於是白鹿原就流傳出了一個傳說,說白嘉軒“命太硬”,他那前幾任媳婦都是被“剋死”的。又有更離奇的,說白嘉軒有極為“特殊”的生理構造,且體內有毒……(有興趣的可以從小說中看)

白嘉軒接連“剋死”六任妻子,第七房為何安然無恙,有何玄機?

總之,傳說越傳越廣,白鹿原的百姓們都不敢把女兒嫁給白嘉軒了。傳說出現之初,是白嘉軒“剋死”他第四任媳婦的時候,鄉親們妄加猜測,就誕生了這些離奇的言語。久而久之,就連白嘉軒自己也開始相信這些離奇的傳說了,他也不敢再找老婆去禍害別家姑娘了。

當然,正常情況下一個人就算是再衰,也不可能會接連失去六位妻子,這種情況基本上是不會發生的。連喪六妻十作者刻意給白嘉軒安排的人生,作者既然這樣寫,必然有寓意在裡頭。

在古代,儒家思想對中國的影響可謂是無處不存。白家也算是個“書香世家”,雖然這家人最重視的是農業的生產,但孩子小的時候,都會送進書院去讀幾年書,稍微長大一點後就要丟下書本幫著家裡操持農業了。

白嘉軒接連“剋死”六任妻子,第七房為何安然無恙,有何玄機?

白嘉軒和他父親都是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人,當時就算是沒讀過書的普通農民,也都不敢不敬畏這句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更何況是白嘉軒。

雖然前幾任媳婦早逝的原因的確不在白嘉軒,但給白家傳香火的責任不能丟棄,白秉德為了給自己這個獨苗謀個後人可謂是不惜破家散業,賣房、賣田、賣家畜、賣產業,只要能給兒子謀個媳婦,白秉德可謂是都能豁出去。

因為有關白嘉軒的一些傳說早就擴散到了整個白鹿原,一般人家是根本不可能把自己的女兒嫁給白嘉軒的,因為送進白家就等於是送進地獄,然而這個世界總是不缺“二般人”的,只要白家出得起高額的彩禮,總有人願意把姑娘嫁給白家。

根據小說估計,為了給白嘉軒娶這七個媳婦,白家變賣了幾代人積累的家產的一半。如果白嘉軒當時有孩子,他父母還會同意花這麼多錢給他娶親嗎?那可是敗家子的行為啊!

白嘉軒接連“剋死”六任妻子,第七房為何安然無恙,有何玄機?

幫兒子娶第五個老婆的時候,白秉德老漢得了絕症病死,在臨死前的一兩分鐘,白秉德要求兒子必須答應自己無論如何都要娶到媳婦,不能斷了香火。按照儒家傳統,父母死後子女在三年內不能辦喜事,否則就是大逆不孝!白嘉軒因為這個遲遲不敢答應父親,父親對他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你若斷了香火那才是大逆不孝!哪怕把家產賣光,你也得給我娶到媳婦!”在臨死前的幾十秒,白秉德已說不出話,他只是死盯著兒子、死死地抓著兒子的手,直到兒子答應了自己,他才安心地去了。

如果說白秉德還稍微謹慎一點的話,白趙氏則是全都豁得出去,白嘉軒第五個媳婦溺死後,白趙氏私自做主,花了二十石麥子加二十捆棉花的彩禮,幫白嘉軒娶了第六個媳婦。這個彩禮的價格高到讓白嘉軒聽說後後背發涼!

一匹騾子對於當時的農民意味著什麼?那可是家中重要的勞動力,白秉德就把自家的騾子賣了,賣得的錢用來給白嘉軒謀第五位媳婦,這個女子是衛木匠的三姑娘。

白嘉軒接連“剋死”六任妻子,第七房為何安然無恙,有何玄機?

以當時白鹿原人的認知,都覺得把女兒嫁給白嘉軒無疑是送她去死,然而衛木匠這個人相比於愛自己的女兒,更愛白家價值一匹騾子的嫁妝,他很開心地把女兒送進了白家的門。

三姑娘人很壯實,因為父親主要做木匠的活,她要和母親操持田間的農活,長年勞累的農活鍛煉出了她強健的體魄。然而為孃家付出了那麼多,一匹騾子賣得的錢,就讓父親無視她的死活把她“賣給”了白家。

因為對那個傳說的恐懼,衛三姑娘很怕白嘉軒,怕自己也會遭到與幾個“前輩”相同的命運,嫁給白嘉軒不到半年,她就瘋癲了,最後失足掉進臭水溝溺死。

白嘉軒接連“剋死”六任妻子,第七房為何安然無恙,有何玄機?

秦腔裡王寶釧是王家的三姑娘,所以民間都說三姑娘都命苦。白嘉軒憐惜衛家三姑娘,所以前幾任媳婦下葬時白嘉軒只給她們穿了三件衣服,無一例外。衛家三姑娘下葬時,白嘉軒破例給他穿了五件衣服。

小說中刻意寫道:“年輕女人死亡做到這一步已經算是十分寬厚仁慈了!”

一條生命消逝,只因為她是女子,陪葬品就只有三五件衣服,且這樣的陪葬品已經是十分寬厚仁慈的了……

本來第六個媳婦死後,以白嘉軒的名氣已經是很難再娶到媳婦了。恰好胡家的家主因為搖色子輸光了家產,就答應以二十石麥子和二十捆棉花的價格把姑娘“賣”給白家,用這些彩禮重振家業。

白嘉軒接連“剋死”六任妻子,第七房為何安然無恙,有何玄機?

當然,白嘉軒“命硬”,胡家姑娘不出意外地被“剋死”了,胡家人想必早就料到了這個結局。

其實白嘉軒接連喪妻,他也受到了不小的打擊。父母要給他找媳婦時,他總是說:“先緩一陣子。”他想等自己的黴運散去了再想娶媳婦的事,可是父親母親容不得他緩。

父親安慰他說:“凡是走了的都命定不是白家的,人存不住是欠人家的錢還沒還完!”按照這句話推斷,那個時代所謂娶妻嫁婦,究其本質不過是用彩禮“買賣”女子的行為罷了。

母親安慰他說:“女人不過是糊窗戶的紙,破了爛了揭掉了再糊一層新的!”此時的白趙氏沒有站在女人的立場上,她已經是白家這個男權家庭的領頭人了,她此時站在了男權的立場上,而她早已忘記,自己也是一個女人。

(完,後續會繼續更新有關白鹿原的書評,點選關注不要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