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口腔問題容易被忽略,預防牙髓病,健康好胃口

口腔問題或容易被忽略,部分市民除了蛀牙、牙周病外,對其他的口腔問題可能都不甚瞭解。其實除了這些常見的牙患外,牙齒中的「牙髓」亦是非常容易出現問題的部分。小編為大家詳細講解牙髓病成因、病徵、治療方法,以及治療後的護理須知。

【健康生活】口腔問題容易被忽略,預防牙髓病,健康好胃口

牙髓是每一隻牙齒內部的軟組織,當中包含神經及血管。「當蛀牙接近牙髓,因創傷、崩裂又或是長期磨蝕而出現嚴重破損時,牙髓便有機會受到細菌感染。牙髓病可分為急性及慢性兩種,急性牙髓病指突發的牙髓病,患處可能突然刺痛、腫痛,例如病人在進食冷、熱或甜的食物時都有刺痛感,睡覺時可能會因為牙痛而痛醒等。」

慢性牙髓病則未必有明顯病徵,可能只有一粒小牙瘡輕微流膿,或牙齒變色等輕微病徵,患者可能因此而忽略了患上牙髓病的可能性,直至出現痛楚腫脹、大量膿液流出,或在定期口腔檢查接受X光掃描時,才發現牙髓神經已經壞死。

【健康生活】口腔問題容易被忽略,預防牙髓病,健康好胃口

牙髓病主要成因,常見源於蛀牙、創傷、磨牙或進食過多酸性食物而造成的磨蝕,令牙齒表面出現破損。細菌由牙齒上破損的表面進入,並感染牙髓,或令牙髓中的神經發炎,甚至壞死,有時嚴重牙周病也會傷及牙髓。

「近年的個案中,常見於門牙出現牙髓病的原因,主要是病人受到碰撞或進行接觸性的運動,例如單車意外、欖球運動等,容易造成牙齒斷裂而出現。另外,港人生活緊張,部分人晚上睡覺時會有磨牙情況,這樣會令牙齒過度耗損,出現裂紋,令牙髓病的個案增加。」

【健康生活】口腔問題容易被忽略,預防牙髓病,健康好胃口

然而,牙髓被細菌感染後不一定會出現病徵。即使牙髓被細菌入侵,假若人體免疫力足以控制,未必會即時病發,但當病人因不同原因,例如病人有其他疾病、工作及生活壓力、日夜顛倒、長途旅行中的時差等問題,而導致免疫力減弱,身體就有機會因抑制不到細菌感染而引發急性牙髓病。

【健康生活】口腔問題容易被忽略,預防牙髓病,健康好胃口

「牙醫在診症時會先臨床問診,例如牙齒刺痛的時間和形容痛感等,之後會為病人進行詳細檢查,檢查牙齒有否明顯蛀牙、裂痕、牙袋、膿泡等,再用平面或三維X光等不同儀器及方法,判斷牙髓是否已經壞死。其中一個方法是電流測試,牙醫會利用電子儀器,將微量的電流傳到牙齒,如果牙髓健康,牙齒會感受到電流而作出回饋,從而得出一個數值。相反如果輸送的電流達到一定強度,而牙齒仍然沒有反應,便可以判定牙髓已經壞死。另外一種是咀嚼測試,患者需要重複在不同牙齒咬合一根特製膠棍,模擬患者咀嚼時的情況,嘗試觸發牙患的痛處,同時亦有可能會運用顯微鏡觀察牙齒有否裂痕,以便找出有牙髓病的牙齒。」 有需要會安排病人接受口腔電腦X光掃描,透過三維立體影像,方便了解牙齒及周邊組織的狀況,以助評估病情。確定牙髓病問題後,一般會為患者安排俗稱「杜牙根」的根管治療。「根管治療是指將牙齒中已壞死的神經、血管等清除,目的是將牙髓中的細菌移除。」透過稍微擴大牙根管道,以清空病人牙髓,之後會注入藥水,以減少牙髓中的細菌量,之後再放入藥物。經過一段時間觀察後,如牙齒康復狀況良好,就會為牙齒進行修補。修補方法是將整條牙根管道填封,防止牙齒再受細菌感染,如果牙齒嚴重破損,有需要將牙樁放進牙根管內,以鞏固牙冠。以往會選用金屬材質的牙樁,惟因發現堅硬的金屬牙樁反而更容易令牙腳爆裂,因此現時已多用纖維牙樁,令牙腳不致容易斷裂。完成根管治療後,應該為牙齒儘快配上牙套,這樣才可更全面保護牙齒,令牙齒不會容易爆裂。病人完成根管治療後需要小心護理,「完成治療後,牙齒會失去部分感覺,咀嚼的靈敏度會相應降低。健康的牙齒在咀嚼時會做出自然反應,調整適當的力度,或咬到硬物時懂得反射式縮開防衛,但接受過根管治療的牙齒,卻不能夠作出正常的自然反應,有機會誤以過大力度咀嚼,或直接咬下硬物,造成牙齒爆裂的可能。」因此,進行根管治療後,在進食帶骨肉類、堅果、甲殼海鮮等較為堅硬的食物時要分外小心,避免過度用力造成牙齒爆裂,而在睡覺時有磨牙習慣的病人,就寢前宜戴上保護牙膠,保護牙齒不會因磨牙而受力過大,引致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