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能力很強,為何卻被燕軍打得落花流水?難道趙人愛吹牛?

大家知道,在春秋戰國時期有一位名叫毛遂的名人,他先前在趙國平原君的手下做食客。在趙國危難的時候,毛遂自告奮勇地推薦了自己,和平原君一起出發去楚國,最終毛遂成功逼迫楚王簽下了“合縱”條約,使得楚國發兵攻打秦國,千百年來,“毛遂自薦”的故事一直廣為流傳。不過大家的心裡可能會有一些小疑問了:毛遂自薦了之後到底幹什麼去了呢?實際上,毛遂的後半段故事是一個悲劇,而造成這個悲劇的罪魁禍首無疑就是當時的趙王了。

原來在毛遂成功自薦之後不久,秦國就解除了對邯鄲的包圍,但是趙國還沒來得及緩一口氣,北邊的燕國卻趁火打劫,派遣燕國的名將慄腹攻打趙國的邊境城市,那麼派遣誰去迎戰才好呢?趙王這個時候想到了剛剛立下了功勞的毛遂,因此趙王想要任命毛遂為將軍去迎戰燕國。

毛遂能力很強,為何卻被燕軍打得落花流水?難道趙人愛吹牛?

而當毛遂聽到這個訊息之後急忙面見趙王,再三推辭說:“不是我毛遂怕死才不敢擔當將軍的職位,而是由於毛遂自己的能力不在統帥三軍這一方面,雖然我能夠做參謀,但是我卻沒有辦法統領趙國的千軍萬馬贏得勝利。”

毛遂能力很強,為何卻被燕軍打得落花流水?難道趙人愛吹牛?

但是趙王卻認為是毛遂太過謙虛,於是堅決要讓毛遂擔任這一職務,而毛遂接到這一職務之後非但沒有顯得很高興,卻立刻回到了自己的家鄉之中對同鄉族人說道:“我們家族的災禍就要降臨了!諸位趕快逃往別的國家吧,免得在毛遂戰敗的時候牽連到你們。”

毛遂能力很強,為何卻被燕軍打得落花流水?難道趙人愛吹牛?

果然,在燕趙戰場之上,無論毛遂使出什麼計謀、怎樣鼓舞士氣,他所率領的趙國軍隊還是被燕國軍隊打得落花流水。悲痛之下的毛遂感覺到自己再也無顏面對江東(趙國)父老了,於是避開眾人跑到山林之中拔劍自盡。

看到這裡可能有的小夥伴就會提出另外一個問題了:聽說趙國會吹牛的人實在是太多了,比如後來趙括的“紙上談兵”同樣也是造成了趙國的慘敗,那麼是不是因為毛遂本身能力不行才導致了這次悲劇呢?

毛遂能力很強,為何卻被燕軍打得落花流水?難道趙人愛吹牛?

實際上,和長平之戰一樣,趙王的一意孤行在其中都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和趙括不一樣的是,毛遂本身是完全無辜的,只是被趙王在錯誤的時間推上了錯誤的戰場,總的來說,趙王有著3大致命失誤。

首先第一點就是趙王剛愎自用,實際上在趙王剛剛準備任命毛遂成為趙國大將的時候,毛遂就已經很誠懇地說明了原因,自己根本不能帶領趙國軍隊走向勝利,在這種情況下趙王依然要一意孤行把他推上戰場,那麼很顯然,趙王根本不能聽到任何不同意見,這是導致毛遂戰敗悲劇的根本原因。

毛遂能力很強,為何卻被燕軍打得落花流水?難道趙人愛吹牛?

而其次,趙王不會廣納天下賢人。趙國作為戰國七雄實力十分雄厚的國家之一,要想找到一個能夠代替毛遂上戰場的武將理論上來說應該是易如反掌,但是趙王此時卻硬要讓毛遂出戰,這充分說明了趙王對於其他武將的不信任,但是往往最信任的人不一定能夠做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最後,趙王不懂得將毛遂放在他應該在的位置上。以毛遂的才能,作為軍隊參謀或者軍師的話,他都能夠發揮出不亞於諸葛亮的能力,但是趙王卻非要逼迫一個連兵器都沒摸過的書生上戰場,而這種趕鴨子上架的做法也使得趙國損失了一位極其聰慧的謀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