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評論】《金剛川》:一部不能被遺忘的電影,卻能喚起人們回憶

因為我個人更偏向“作者論”電影觀,導致我很難接受由多個導演聯合執導的那種電影。我覺得那種電影就是命題作文,看不到一個導演對故事的掌控力和導演個人的成長性,每個短片的意識形態與思想深度、風格與質量也參差不齊。聯合執導近兩年在國產片中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尤其是主旋律型別片,質量其實也就那樣。所以,我在看《金剛川》之前是有顧慮的。

【電影評論】《金剛川》:一部不能被遺忘的電影,卻能喚起人們回憶

但是,本片的三位導演很好地將各自的素材融合在了一起,觀影過程中幾乎沒有割裂感,所以《金剛川》是遠遠超出我的預期的。

《金剛川》可以說是我國電影工業的一個範本,即在製作週期不足以打磨每個細節的情況下,如何透過技巧去提高作品的完成度。

首先,從劇本方面,《金剛川》聚焦於抗美援朝戰爭中一場不知名的戰役,從個體的視角出發,描繪戰爭的慘烈和志願軍戰士們鋼鐵般的意志。這樣做雖然模糊了抗美援朝戰爭的意義和價值,誕生在以小見大,為戰友復仇的悲憤先營造出了氛圍,隨之而來的犧牲打動人心,家國情懷作為收尾更能令觀眾接受,從而避免了喊口號式的假大空。戰役的選擇,視角的選擇,三個故事互相交疊,在橋修了炸、炸了修的過程中,志願軍戰士們譜寫了一曲氣吞山河的英雄讚歌。

《對手》這個段落雖然質量有所下滑,但它的作用在於去形成對比。儘管美國士兵也是為戰友復仇,但他和志願軍在意識形態上是完全不同。美國士兵展現出的更多的是一種個人英雄主義精神,而志願軍所展現出來的這是大無畏的犧牲精神,是集體主義精神。

《金剛川》不是《現代啟示錄》那樣反思戰爭的電影,而是像《拯救大兵瑞恩》一樣對老兵致敬的主旋律電影。這種電影所具有的宣傳工具的作用是大於其它型別電影的。毫無疑問的是,三位導演表達出了他們想要表達的內容。

然後,從拍攝方面,三位導演的拍攝思路基本上一致,都是從“戰爭奇觀”的角度去拍攝的。雖然本片的視聽語言不太講究,但也沒出大錯。喀秋莎從士兵頭上劃過的構圖令我記憶深刻。

本片最難的是如何統一三位導演的拍攝風格。本片所採用的手段是限制故事所在的空間。本片主體發生在同一個山區裡,空間不隨著時間的流動而變動。導演們拍了很多大遠景去宏觀地呈現戰爭場面,再透過統一色調,素材也就得到了進一步的整合。

最後,從剪輯方面,本片採用了非線性敘事的方法,試圖將故事用一種《敦刻爾克》的方式去展現出來,雖然不夠好,但已經比其它拼接式的主旋律電影強百倍了。

當然,以上優點建立在《金剛川》倉促的製作週期上。

缺點當然也有很多。

比如,拍攝出的素材還是少,以至於為了剪輯出時間的統一性,有幾處只能使用相同的素材。相比之下,《敦刻爾克》的素材就很豐富,可以從多個視角去看同一事件,能看到事件更多的迴響與反彈。

【電影評論】《金剛川》:一部不能被遺忘的電影,卻能喚起人們回憶

比如,第二段《對手》這個故事明顯拖慢了敘事節奏,《士兵》、《高炮班》這兩段的情節和情緒則是非常緊湊而飽滿的。

比如,視聽語言還是欠考慮。延時炸彈引爆後劉浩穿越橋的情節,劉浩的喘息和周圍戰場的聲音比例不大對,我覺得可以適當放大戰場的聲音,或者做一個音量大小的切換。再有一個,第二段飛機升空的鏡頭,特效做得很差,飛機就和鋼鐵俠一樣愣飛。

總的來說,《金剛川》是部半成品,但考慮到製作上的種種因素,我覺得做到這個水平已經不錯了。

【電影評論】《金剛川》:一部不能被遺忘的電影,卻能喚起人們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