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裡的手藝人——記白塔木匠胥元明

時光裡的手藝人——記白塔木匠胥元明

一把鑿子、一塊木板,一鑿一雕,就是四十餘載。一門手藝,一生堅守,一句“這輩子就想把這一件事幹好”道出了“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的匠心。他,就是白塔木匠胥元明。“白塔出木匠”是西北廣為流傳的一句俗語。永靖白塔寺川因在劉家峽庫區內有一座白塔而得名,屬黃河北岸,俗稱河州北鄉。白塔木匠“木雕技藝”聞名隴上,蜚聲全國,建造了拉卜楞寺大經堂、天水伏羲廟、敦煌大佛閣、白塔山“四庫全書”文溯閣、會寧會師樓、青海塔爾寺等古建築,因而民間流傳著一個故事,相傳當年魯班修建完炳靈寺路過白塔時,將一把斧子遺落在此處,自此這裡便開始有了木工手藝人代代相傳。胥元明出生在永靖縣三塬鎮胥家塬村一個木工世家。祖父胥步山是民國時期的木雕大師級人物,胥元明作為胥氏建築的第七代傳人,曾帶領他的工程隊修復了敦煌月牙泉建築群、敦煌山莊建築群、陽關建築群。2016年12月胥元明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建築與園林藝術委員會授予“中國古建築保護工匠名師”榮譽稱號;2018年5月,被國家文化和旅遊部認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代表性傳承人。一筆一畫勾勒情懷,一雕一鑿“訴說”文化。當記者走進胥元明的家時,不禁為木雕工藝所呈現出的精妙絕倫震撼。這座寧靜別緻的院落,猶如喧囂小城中的一片綠洲,細緻精美的雕花,美輪美奐的垂花,空靈通透的槅扇,無不體現著他對細節追求的極致以及對美學的刻意斟酌,小院是手藝人用心雕琢的精神棲息地,也在不知不覺中塑造著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氣質。“我想把我自己雕刻所獲的經驗,包括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以及向更厲害的師傅請教來的這些我們永靖的古建築傳統技藝系統地整理成文字資料,就像一本教科書一樣,以後如果年輕一輩想學習木雕手藝可以拿來借鑑,希望有生之年能把這件事做成。”胥元明說。堅守對於他而言,不僅是昔日輝煌的世代延續,也是對德與藝的孜孜追求,更是致力於優秀文化傳承與發展的匠心精神。擇一事,終一生。四十年時光流淌,胥元明讓“三元木雕”技藝成為一種融入生活甚至生命的重要力量;以雕刻問心,他穩穩守住了白塔木匠在木雕傳統文化中的一方傳承淨土。記者:孔令定馬麗雅 張巖俊編輯:馬麗雅責編:孔令定 主 編:李建芳監製:姬 平 總監製:陳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