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裡, 朱國治為何不送走一雙兒女卻要親手殺死!

文/炒米視角

在《康熙王朝》裡,朱國治被康熙任命為雲南巡撫,再次送回雲南的時候,其實朱國治就已經知道自己的結局了。朱國治是第一個撕開三藩和朝廷貌合神離的面紗的人。

《康熙王朝》裡, 朱國治為何不送走一雙兒女卻要親手殺死!

在《康熙王朝》裡,朱國治的表現,其實特別符合一個不懂權謀術數的書生的形象。

朝廷在雲南的官員那麼多,包括朝廷內一年拿吳三桂幾十萬兩銀子的高官勳貴大有人在。為什麼別人不挑明這個事情,甚至還主動和稀泥,幫著雙方穩定關係。主要的是三藩樹大根深,實際上掌握著東南半壁江山,朝廷實際上對他束手無策的,整個多爾袞和順治時期,都是靠著“籠絡”三藩,才取得所謂清初穩定局面的。

《康熙王朝》裡, 朱國治為何不送走一雙兒女卻要親手殺死!

關於這點,即便是孝莊也不敢直接提出“撤藩”。孝莊的策略是,三藩的第一代都是從刀尖舔血過來的,跟他們對著幹,基本上憑著自己孤兒寡母,勝算不大。所以要熬死他們,等第一代人熬死了,第二代三代早就喪失了鬥志,那個時候康熙也成熟了,再來收拾他們,幾乎就可以不動刀兵了。

所以朱國治不合時宜地捅破了這層窗戶紙,就把難題交給了吳三桂,但是吳三桂畢竟是個老狐狸,他還沒有準備好和康熙撕破臉,所以把朱國治押送到京城,由康熙來處置。這實際上就是把這個難題交給康熙,試探康熙的態度。

《康熙王朝》裡, 朱國治為何不送走一雙兒女卻要親手殺死!

而此刻的康熙,小聰明是有的,但是政治上仍然不夠成熟。

而當朱國治被押到京城之後,康熙表面也要殺他,實際是測試他的忠誠度。這就是康熙的小聰明。但是他把朱國治送回去,實際上就是告訴吳三桂自己的態度,康熙是真的鐵了心要撤藩的。事實上,康熙的態度是有的,但是他根本沒有做好撤藩不利的善後準備,甚至都沒能夠讓朝廷達成共識。所以這就是康熙政治上不成熟的表現。所以他註定要為這個不成熟買單。

《康熙王朝》裡, 朱國治為何不送走一雙兒女卻要親手殺死!

電視裡幾節就結束的“平三藩”,在歷史上整整打了8年多,此間吳三桂勢力一直打到長江,與清廷隔江對峙,此間吳三桂甚至自立為帝,國號大周。而巨大的破國壓力之下,康熙一度崩潰,甚至下罪己詔,打算退位。

朱國治此刻以雲南巡撫的身份再次進入雲南,他實際上已經知道自己的結局了,但是他還是有一份僥倖心理。

《康熙王朝》裡, 朱國治為何不送走一雙兒女卻要親手殺死!

以身殉國是朱國治二次進入雲南時,就做好的準備,但是他還僥倖希望吳三桂真的能夠撤藩,這種希望顯得多麼地不真實。所以當康熙還矇在鼓裡的時候,吳三桂正在積極做著戰爭準備,還一面“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向康熙不停地要錢,要土地、農具和種子。但是實際上雲南早就鐵桶一個,許進不許出了。而朱國治直到隔了好多天沒有收到朝廷的廷寄,才發現自己也上當了。朱國治知道這天遲早會來,但是憑他一己之力,他實際上是無法解決這個問題的,這個問題必須要用無數人頭和鮮血去解決的。

《康熙王朝》裡的朱國治有著和傳統文人一樣的通病,那就是面對問題無解的時候,考慮問題會非常極端,動不動就“死節”。

朱國治派人偷偷讓莫洛開溜,自己就做好“死節”的準備了。他殺了自己的兒女,逼著老婆上吊,自己孤身一人去質問吳三桂,以激怒吳三桂,讓吳三桂殺了自己。這樣他就可以對大清朝,對康熙“以全其節”了。殺妻兒,是因為老弱婦孺,沒有堅強的意志,如果落到吳三桂手中,吳三桂如果利用孩子宣佈脫離與大清的關係,投降吳三桂,那樣的即便自己死了,這個“名節”就不全了,自己死了也白死。

《康熙王朝》裡, 朱國治為何不送走一雙兒女卻要親手殺死!

實際上就在朱國治之死的29年前,明朝的崇禎皇帝,就給大家傾情表演了“君主死社稷”的橋段。崇禎逼著後宮的女人上吊的上吊,不願死的,自己動手砍。因為他有個邏輯,那就是這些女人一旦被李自成抓住,那就會被糟蹋,這樣是侮辱自己名節的。崇禎的遺言,“任賊分我屍,勿傷我百姓一人。”這很明顯,崇禎內心的想法與外界實際情況已經完全不對稱了,來逼你死的就是你的百姓啊,思維已經進入了一個特別極端的窠臼裡了。但是支撐他思維進入窠臼的,便是那句“君主死社稷”。

《康熙王朝》裡, 朱國治為何不送走一雙兒女卻要親手殺死!

其實朱國治也一樣,支撐他自己進入死局的,對大清朝,對康熙“以全其節”。但是他從來沒考慮過,自己是“死節”了,身後留名了,然而對問題的解決沒有任何幫助。

實際上正史中的朱國治並沒有殺妻滅子,“以全其節”。他就是忠於職守,被吳三桂殺害的。把朱國治描寫成一個“書生求節”的形象,簡直就是一個諷刺。

《康熙王朝》裡, 朱國治為何不送走一雙兒女卻要親手殺死!

正史上的朱國治實際上是個田文鏡式“酷吏”。順治16年(1659年),朱國治在江南大力推行“催科”,裁抑縉紳特權和壓服江南地主,製造了著名的“奏銷案”,導致順治18年(1661年)江南蘇州 、松江、常州、鎮江四府並溧陽一縣的官紳士子全部因“未完錢糧”被黜革。朱國治此舉深得順治的賞識並重用。但是他的名聲比田文鏡臭得多,隨即引發了著名的“哭廟”案,朱國治將哭廟文的起草人金聖嘆作為首犯拘捕,冠以“搖動人心倡亂,殊於國法”之罪,被判死罪,在南京三山街執刑。

所以朱國治在書生的眼裡,那簡直就是臭大街的人物,根本不配談“名節”。但是因為吳三桂殺了他,他最終在《清史稿》中被列入“忠義傳”。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吳三桂贏了呢?

文/炒米視角

原創首發,歡迎關注或吐槽

《康熙王朝》裡, 朱國治為何不送走一雙兒女卻要親手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