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戰爭可以泯滅人性,童真可以守住美好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戰爭可以泯滅人性,童真可以守住美好

孩童是純真的,戰爭是殘酷的,當美好與殘酷相碰撞,一場悲劇即將誕生。

戰爭是永恆的電影題材,戰爭片的存在不僅僅是為了記錄歷史,更是為了警醒人們珍惜和平。

2008年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講述的故事再次衝擊到了觀眾,這不是一部帶有主角光環的電影,布魯諾最後的結局令人意難平,這就是真實的戰爭歷史。只有將美好的事物撕裂給人們看,人們才會產生共情,而這就是悲劇的實質。用童真的眼睛去看待殘酷的戰爭

電影《穿條紋睡衣的男孩》一經上映,就獲得了無數人的關注,也曾獲得最佳歐洲電影的提名,這部講述戰爭悲劇的佳片已經在螢幕上演了無數次,每一次都會令人潸然淚下。

“在生命的黑暗滋生蔓延之前,用以丈量孩提時代的是我們的所聽所聞。”這就是該電影的精髓所在。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戰爭可以泯滅人性,童真可以守住美好

在影片一開頭,悠揚的背景音樂響起,熱鬧的柏林街頭,每一個都在做著自己該做的事情,突然,一群小孩子闖進了鏡頭,帶頭的就是電影的主人公佈魯諾,他與幾個小夥伴無憂無慮的玩鬧,歡聲笑語透過大熒幕傳達給了觀眾,令人動容。

這就是導演的不俗之處,《穿條紋睡衣的男孩》雖然是一部戰爭片,但是導演馬克·赫爾曼另闢蹊徑,他沒有把拍攝重點放在成年人身上,他想透過八歲男孩布魯諾的視角去看待這場所謂的戰爭。

在這部電影中,導演及劇組儘量還原了當時的柏林及人們穿著,無論是街頭的佈景,還是布魯諾家中的傢俱佈置,都可以看出劇組的用心。當導演把鏡頭對準柏林街頭人們的狀態時,一輛卡車突然打破了這種平靜,看著那些穿戴整齊的軍人,我們才知道,原來軍人已經悄無聲息的在改變人們的生活。

布魯諾是一個非常可愛的男孩子,為了表現這部電影的主旨,導演用了大量的特寫鏡頭去拍攝布魯諾的臉部表情,尤其是他的眼睛,因為透過他的眼睛,我們才可以看到一些特別的事物。布魯諾的父親是一位軍人,接受命令的他即將帶著全家一起搬到鄉下,而他們住所的後面就是在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奧斯維辛集中營,一個不同尋常的故事即將展開。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戰爭可以泯滅人性,童真可以守住美好

當布魯諾與家人一起搬到鄉下的時候,他無意從窗戶看見了一個“農場”,他看見了一群穿著睡衣的農夫,這些人其實就是被囚禁的猶太人,電影從這裡就開始進入正題。

當布魯諾一本正經地問母親埃爾莎關於“農場”事情的時候,埃爾莎為了不想破壞孩子的童心,沒有告訴布魯諾實情。

隨即,當布魯諾出去後,埃爾莎才驚慌地跑到窗戶那邊,然後便用木板封住了窗戶。從布魯諾與母親的對話,我們就可以看出,埃爾莎是一位善良的母親,她不願意讓戰爭荼毒自己的兒子,但這恰恰是悲劇的開始。

美好的謊言雖然不會傷害孩子,但是會給孩子帶來一種假象,電影中的布魯諾就是如此。在之後的電影劇情中,布魯諾一直將奧斯維辛集中營當作一個普通農場,他渴望與裡面的孩子一起玩耍。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戰爭可以泯滅人性,童真可以守住美好

在電影中,關於戰爭的畫面很少,這也是影片中的布魯諾看到的畫面,他並不知道戰爭是什麼,他也不知道人與人之間會存在差別。所以布魯諾才會與家中的猶太人帕爾維爾對話,之後還與集中營的同齡孩子什穆爾交朋友。

這就是小孩子的世界,而當我們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導演確實是在講述戰爭。

當顫顫巍巍的猶太人帕爾維爾一臉無助地坐在那裡削土豆的時候,他原本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醫生,卻因為猶太人這個身份就淪為了奴隸。

德國軍人前一秒很溫柔地在與布魯諾說話,後一秒就立馬對帕爾維爾吼叫,導演透過這種鮮明的對比來反映猶太人當時的處境,他們已經不被當作人看待,這也是電影中的臺詞之一。

最後,帕爾維爾被活活打死,他悲慘的一生就這樣葬送了。導演在電影中也用了一部分的篇幅去講述帕爾維爾的故事,意在透過帕爾維爾的悲慘遭遇來講述戰爭對猶太人的折磨。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戰爭可以泯滅人性,童真可以守住美好

除此之外,電影中布魯諾姐姐格蕾特的變化也間接表明了戰爭對青少年的荼毒。格蕾特本是一個花樣少女,她喜歡洋娃娃,也喜歡打扮自己,卻在接觸德國軍人的過程中被洗腦。格蕾特不再喜歡洋娃娃,她將房間的海報全部換成了德國納粹宣傳海報,並且開始像父親一樣蔑視猶太人。

格蕾特與布魯諾一樣都是孩子,她身上發生的變化也是母親埃爾莎最痛恨的,善良的母親不願意自己的孩子被戰爭影響,卻又無力改變。

這些都是戰爭帶來的,在那個大環境下,不成熟的青少年最容易受到影響,而布魯諾與姐姐形成了鮮明對比,他始終保持著一種童真,這是彌足珍貴的,而這也是造成他悲慘命運的原因。

將一切美好的事物撕裂給人們看

在電影《穿條紋睡衣的男孩》中,導演選擇了影片中最經典的那一畫面作為海報,兩個同年不同命的小男孩面對面坐著,他們中間隔著一個鐵網,雖然穿著不同,但這些都無法阻止兩個孩子的平等對話。

這個與布魯諾同齡的孩子就是猶太人什穆爾,當他第一次出現在大熒幕上時,他的形象震驚了每一位觀眾。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戰爭可以泯滅人性,童真可以守住美好

影片中的

什穆爾永遠穿著骯髒的囚衣,他原本白淨的臉上落滿了灰塵,其害怕的表情與孱弱的肩膀令人心疼不已。

在電影中,導演用了一個長鏡頭去拍攝布魯諾逃離家的場景,沒有了圍牆,他自由自在地跑在森林裡,與自然融為一體,他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最讓布魯諾開心的是,他認識了什穆爾,兩個小孩子立馬建立了友誼,這些都可以透過他們的對話得出。

在電影中,每次布魯諾偷偷去見什穆爾的時候,背景音樂總會變得歡快起來,他們一起坐著聊天,一起下棋,一起分享美食,拋去戰爭這一時代背景,這兩個孩子的友誼是那麼的真實與平凡。

透過什穆爾的隻言片語,我們也可以看出,他也一直活在父母愛的謊言中,比如祖父祖母的死亡,

他的母親告訴他是因為染病去世,從這個小的細節也可以看出,什穆爾也是一個備受寵愛的孩子。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戰爭可以泯滅人性,童真可以守住美好

如今的他在集中營裡幹著重活,沒有了童年,而這一切都是戰爭造成的。當帕爾維爾被打死後,什穆爾被派到布魯諾的家中幹活,他們都是那麼的開心,布魯諾主動拿食物給自己的朋友吃,這一舉動在當時是被禁止的。

在兩人開心聊天的時候,他們被德國軍人發現,布魯諾本能地選擇了說謊。什穆爾將要受到嚴重的懲罰,導演沒有將這一片段拍出來,但是根據什穆爾之後臉上的傷痕,我們也可以猜到,年幼的他一定遭到了毒打。

布魯諾為什麼選擇說謊呢?這或許是導演在告訴我們,在那種壓抑的大環境下,人會選擇本能的自保,不敢去衝破既定的現實規則,這才是戰爭最可怕的地方,它可以方方面面摧毀一個正常人。

在電影中,布魯諾的母親埃爾莎一步一步走向崩潰,她是一個善良的成年人,也是現實中被戰爭逼瘋的普通人代表。

當埃爾莎得知煙囪的秘密時,她再也扛不住了,再加上她經歷了帕爾維爾的死亡與丈夫母親的葬禮,這個善良的女人越來越憔悴。

即使埃爾莎是一個高層軍人的妻子,但她沒有被戰爭洗腦,她始終保持著自己的善良,她也同情猶太人的遭遇,然而這些她都無力改變。

在電影中,埃爾莎由一位精緻的少婦變成了一位不願梳妝打扮的憔悴婦人,因為太過清楚戰爭的冷酷,她的精神隨時都面臨崩潰,埃爾莎也是戰爭的受害者之一。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戰爭可以泯滅人性,童真可以守住美好

在電影《穿條紋睡衣的男孩》中,導演直到最後一刻才將現實的戰爭擺在布魯諾的眼前,

在他穿上“條紋睡衣”的那一刻,背景音樂開始轉樂為悲,他最終走向了自己認為的“美好世界”。

如果大人能告知布魯諾真實的戰爭,能告訴他那個“農場”的真實故事,布魯諾是不是就不會爬進集中營?

他是不是就可以跟著母親與姐姐一起過上美好的生活?而戰爭沒有如果,布魯諾最終與猶太人一起走進了毒氣室,他永遠地離開了那個戰爭世界。

在電影最後,布魯諾與什穆爾緊握在一起的小手是感動無數觀眾的一幕,這兩個純真的孩子就這樣被戰爭殺害了,美好被活活的撕裂成了悲劇,只有這樣,人們才會最大程度的感受到戰爭的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