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燒錢追星拒絕消費綁架

打擊燒錢追星拒絕消費綁架

“飯圈”亂象治理正在進行中,某韓國男團成員的中國粉絲後援會“頂風作案”,被曝出1小時集資超過230萬元,準備以定製飛機廣告等一系列活動,為偶像持續慶祝生日三個月。

如此奇葩行為很快引發全網聲討,相關賬號被網路平臺封禁。

近段時間,下架劣跡藝人作品,取消明星藝人榜單,嚴管明星經紀公司,嚴禁呈現互撕資訊,停止一批打投APP運營……相關部門針對娛樂圈和“飯圈”亂象祭出的組合拳不可謂不嚴厲。

然而,從某女星粉絲因同作品男主角拉踩引戰,到某男星預售半張專輯圈錢卻備受熱捧,再到此次為韓星瘋狂集資打廣告,證明在大環境逐漸淨化的情況下,粉絲群裡的“小氣候”尚未完全轉向,“飯圈”積弊絕非一朝一夕即可解決。

剖析上述案例可見,滋生“飯圈”亂象的一大症結在於,“追星必須花錢”的意識在粉絲群體心中根深蒂固。

娛樂作為一種產業,需要從業者產出專輯、劇作、綜藝等等商品,也需要大眾為之消費。但在過去,這不過是一張CD、一張電影票等一次性消費。但隨著熱搜、排名、話題等流量工具的出現,數字專輯、打投刷票、網路應援等新模式花樣百出,這讓娛樂消費變得可以“上不封頂”。真金白銀的誘惑之下,經紀公司開始與“粉頭”串通一氣,想盡辦法掏空粉絲的腰包。即便面對零收入的學生,他們也要用“為了哥哥省下一杯奶茶錢”“不買愛豆就沒資源”等花言巧語“洗腦”。更誇張的是,粉絲團內部還會藉此形成“鄙視鏈”,一些中學生為了不被排擠不惜對家長連蒙帶騙。可以說,“消費額等於喜愛度”這種畸形的娛樂消費觀不改變,燒錢追星之風就無法剎住。

誠如業內人士所言,“在追星這件事上,如果想花錢,就能找到一萬條花錢的路。”

在對娛樂產業形成強監管的同時,相關部門也要深入思考如何校正粉絲群體特別是青少年粉絲的消費意識。追星本身沒有“原罪”,但明星與粉絲之間的良性關係,不是單向的“崇拜偶像”,更不能是完全的消費關係。身為公眾人物,明星要以專業立足、品行立身,也要為粉絲們傳遞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將這個邏輯釐清了,才能真正根治“飯圈”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