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看作“趙國脊樑”的廉頗、李牧,為何會被自己人算計而不得善終

戰國時期,要說名將輩出,非秦、趙二國不可,戰國四大名將皆出自秦、趙兩國,兩國平分秋色,各佔兩位,其中趙國便是廉頗、李牧二人。不過,二者的結局都不好,皆沒能善終,一個客死異鄉,一個為自己人所殺。

被看作“趙國脊樑”的廉頗、李牧,為何會被自己人算計而不得善終

更有意思的是這二人都遭受了離間計,廉頗受離間計,趙遭長平慘敗,元氣大傷;而李牧受離間計,趙直接被滅國。這二位可謂是趙國的國之頂梁,沒有這二人,趙國實際是很難抵擋強秦的進攻的,到了戰國末期甚至一度有“李牧死,趙國亡”的說法,可惜的是這二位名將並沒有馬革裹屍死在戰場上,而是被自己人算計了,一個被迫離國鬱鬱而終,一個直接被冤殺,可惜可嘆啊。那為何會造成這種局面呢?

主要有兩點原因:

其一,是與趙國的國情相關,這當然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其二,也與這二者的性格相關。

被看作“趙國脊樑”的廉頗、李牧,為何會被自己人算計而不得善終

趙國自三家分晉開國至被秦滅,竟發生了多達九次的兵變,這在歷朝歷代都實屬罕見,即便是在透過“胡服騎射”使趙強大的趙武靈王朝依然發生了駭人聽聞的沙丘宮變,一代賢王竟被活活餓死,由此可見,趙國的法制是不健全的,而事實也的確如此。

趙國的地理位置決定了趙國並不是單純的農耕區,同時也有遊牧區,而內部發展的不平衡和差異性使得趙國的內部屢有矛盾甚至出現衝突,除此之外,趙國還與多個北方遊牧民族相接壤,其內部民族成分也極其複雜,多重影響使得趙國民風彪悍,好武喜鬥,這也是趙國為何名將輩出的原因之所在。

被看作“趙國脊樑”的廉頗、李牧,為何會被自己人算計而不得善終

在這種民風影響下,趙人更傾向於自己透過武力解決問題,這也是趙國的高層稍有不滿便透過兵變解決問題的根本之所在,這樣彪悍的民風使得趙國的法令很難推行,更不幸的是趙國的歷代王們並不注重法令推行,即便是趙武靈王改革,也只是軍事上的革新,而對於法令卻是置若罔聞,反觀秦國正是法令自上而下的推行,使得秦國日益強盛。

趙國在法令得不到推行的情況,只得依靠“人治”,倘若遇到趙武靈王這樣的有識之主,國家尚有希望,可惜趙國的後幾位君主都是昏庸之主,趙孝成王、趙悼襄王、趙幽繆王一個比一個無能,一個比一個昏庸。主不明則臣危矣,更何況趙國後期還有像郭開這樣的奸相當政,更可謂雪上加霜,可以說李牧,廉頗的不幸遭遇與郭開的從中作梗有著直接原因。

被看作“趙國脊樑”的廉頗、李牧,為何會被自己人算計而不得善終

廉頗、李牧都是趙國名將,位高權重,軍中威望頗高。廉頗常年統軍在外作戰,其身旁有一大批忠心追隨於他的將領,士兵。在其被趙王罷免軍權時,仍有五萬北地兵忠心追隨於他。

而李牧常年在北境對抗匈奴。據《史記》載,趙國北境事務一切由其決斷,甚至包括人事任免權,直接歸其節制的軍隊高達數十萬。

正是由於這二位名將的位高權重,使得其上遭君主猜疑,下遭奸臣嫉恨。君臣之間的信任度不高,所以,秦國兩次施反間計皆能成功。

被看作“趙國脊樑”的廉頗、李牧,為何會被自己人算計而不得善終

而廉頗、李牧都是有非常有原則之人,並且性格倔強,在遇到不正確的事都會堅持自己的想法去執行,比如趙王讓樂乘去接替廉頗的軍權時,廉頗並不接受,反而攻打樂乘,犯了叛君之罪,逼不得已離趙;而李牧在得到趙蔥接替自己的軍權時也是不從命,最終被設計殺害。可以說二人剛直的性格也是釀成悲劇的原因之一。此二人都是難得的將才,只可惜生不逢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