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場內戰,守將拒不投降,被稱為害死八十萬國人的禍首

大家好,我們的搞笑雨欣聊白領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凡是歷史上改朝換代的戰爭都沒有什麼完全的正義可言,對於掀起戰爭的人來說都是打著“為民除害”的招牌而殺人的,而歷史又是勝利者的玩物,一旦權掌控整個國家的命運,自然可以掩蓋醜陋的事實。

清朝滅明朝的時候也有一段塵封的歷史,直到清朝滅亡以後才逐漸的展現在公眾的眼前,而這段歷史就是那些在歷史當中少數倖存的人流傳下來的寶貴歷史遺產。

中國一場內戰,守將拒不投降,被稱為害死八十萬國人的禍首

“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是清朝軍隊進入揚州和嘉定之後對平民展開的罪惡的屠殺行動,尤其在揚州中屠殺的人口達到了80萬,可以說這場屠殺簡直與近代戰爭想比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視角放到1645年的中國,皇太極早已稱帝,而明朝早已不復當年完整的模樣,幾個南明政權還在苟延殘喘。其實王朝的敗落遠不只是因為外敵的入侵,更多的原因還是內部的腐敗和分崩離析。

南明政府也是一樣的不團結,原本末期的黨爭問題依舊沒有解決,正是國家存亡的時刻,南明內部的幾個腐朽勢力還在你爭我奪。而看下清朝這方,多爾袞早已拿下了李自成,清朝大軍準備突破江南。

中國一場內戰,守將拒不投降,被稱為害死八十萬國人的禍首

徐州城破之後,清軍來到了揚州,揚州百姓在督師兼東閣大學士史可法的帶領下進行著頑強的抵抗,史可法的決心已定,誓與揚州共存亡,這讓清軍想出了各種辦法要迫使史可法就地投降。

這還不夠,淮揚已是如此的危機,全國應該團結一心一致對外,但是左良玉在這時居然出兵要討伐馬士英和阮大鋮,南京一時被左良玉的十萬軍隊威逼。為了救自己的命,馬士英想起了在前線的史可法。

馬士英要求史可法將兵調到南京城救駕,這可真是一招自殺的棋,救南京就是放棄揚州啊,難道馬士英不懂唇寒齒亡的道理嗎?不過作為忠義之士的史可法來說,南京也不得不救。

中國一場內戰,守將拒不投降,被稱為害死八十萬國人的禍首

揚州的兵力就這樣被抽調,多爾袞當然也知道,於是清朝大軍因此更加猖狂,多爾袞和史可法通訊,多爾袞要史可法投降,而史可法回信堅決不降,雖然知道註定失敗,史可法選擇戰至最後。

即便是敵人,忠義之士永遠都是會被人敬仰的,多鐸就相當尊敬這位史可法“先生”。似乎當年文天祥的詩句再次浮現到了人們的腦海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史可法慷慨就義。

然而史可法不再知道的是,他死之後,清軍以揚州不降為由開始了慘絕人寰的屠城行動,無論老弱病殘,都是格殺勿論,像極了當年蒙古人一路屠城,不過僅僅在揚州一城,清軍就殺了80萬人,這還是清理屍體僧人所數的。

中國一場內戰,守將拒不投降,被稱為害死八十萬國人的禍首

慘劇發生之後,人們總是會找到一個出口去責罪,這也是人之常情,然而對於揚州十日的評論出現了一種甚是刺耳的觀點,部分人認為揚州百姓之所以成為清軍的屠殺物件,史可法有其責任。

他們認為正是因為史可法的堅決不投降的做法,讓揚州百姓遭到了滅頂之災,而這種說法全然不顧歷史的客觀性,直接站在了道德制高點上,清兵屠城不只是在揚州,不可能每個城市都是因為有史可法才被屠。

中國一場內戰,守將拒不投降,被稱為害死八十萬國人的禍首

清朝屠城之舉實屬是要震撼未臣服於清朝統治的南明。史可法並不是拿起刀殺害揚州百姓的兇手,舉刀的是清兵。史可法被人愛戴從揚州百姓對他每年的祭奠上就可看出。

史可法作為一個忠臣,連屍體最後也沒有被找到,而人們為他做了一個衣冠冢,以便後世紀念他的忠義之舉。清朝雖然對這段歷史極力掩蓋,但最終還是逃不過歷史的審判,而那些不辨是非的人,終究無法反駁真正的民族氣節。

【參考資料:《南疆繹史》】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