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楊志大戰林沖呼延灼看誰的武藝高

從楊志大戰林沖呼延灼看誰的武藝高

梁山好漢青面獸楊志,乃北宋勳臣楊令公楊業之後。北宋楊家將,大宋功臣之家,天波楊府,英雄之家。但歷近一百五十年左右歲月打磨,楊家當年風光似不再有。到楊志這一代,包括北宋抗金戰爭,未聽說有楊家將著名。楊令公,楊六郎,楊宗保,楊文廣,在北宋時期,為楊家四代代表人物。正史上,似無楊宗保,即是按民間傳說,亦即四代繁華,沒有能夠和“鐵鞭王”呼延贊之後代一樣,至少“五世其昌,”直到和楊志同時代的雙鞭呼延灼,還作為“軍級將官都統制”顯赫於世。而楊志,是“團級校官制使。”兩人品級,相差較大,是偶然,似亦是必然。在北宋,“呼楊”兩家,為厚家。但呼家在前,楊家在後,可見呼家威勢,似是稍勝於楊家。

從楊志大戰林沖呼延灼看誰的武藝高

楊志之志在光宗耀祖,又有一身好武藝,但坎坷不平人生命運卻使英雄氣短。這一日,路過樑山,欲到東京,再投門道,以圖東山再起。不成想,遇上欲納“投名狀”於梁山的豹子頭林沖。楊志的一擔欲打通“關節”財物由林沖劫而送梁山,如何不火?又見林沖欲將自己項上之顱作“投名狀”獻梁山,豈非火上澆油?於是便有了青面獸大戰豹子頭,在梁山泊岸邊叢林彎道上,各挺朴刀,而非矛槍,進行大戰。

楊志大戰林沖,是步戰。楊志怒不可遏,林沖急不可待。“獸”與“豹”各展勇猛,先鬥三十回合,旗鼓相當;又鬥二十回合,己見“分際。”何為“分際?”應是分曉,即勝負即將分明。但由水中船上梁山頭領王倫叫停。為何叫停?因是王倫看出門道。什麼門道?楊志將不敵林沖。如果林沖不敵楊志,正好由楊志一刀了卻林沖,滿足自己不願讓林沖上梁山之心事。從此看,楊志步戰,和林沖交手,也就是五六十回合之事,超之,似有性命之憂。由步戰而聯想馬上兩將之戰,這是兩將皆擅長之戰。儘管如此,估計楊志,在有“馬上林沖”面前,走上八十回合亦是艱難。為什麼?

從楊志大戰林沖呼延灼看誰的武藝高

楊志後來還是落草二龍山,因為晁蓋、吳用七人劫了由楊志負責護送的“生辰綱。”此為揚志頂頭上司河北大名府“頭把手”梁中書,送給“老丈人”太師蔡京的生日禮物。晁蓋、吳用等,害得楊志有志難伸,有國難報,無奈落草二龍山。適逢呼延灼徵梁山全軍覆沒,借兵青州府,欲復此仇。青州慕容知府卻讓雙鞭呼延灼先掃平境內“強人”佔據的三個山頭,這三個山頭分別是桃花山、白虎山、二龍山。桃花山首先“中箭”,無奈求救於二龍山。唇亡齒寒,此道理二龍山三大頭領皆知,況且江湖有道義。魯智深、楊志、武松三大頭領統兵救桃花山,路遇呼延灼。魯智深當先出馬,戰平手各歸本陣。再戰,二龍山“二把手”楊志出馬大戰呼延灼。楊令公和呼延贊若是地下有知,非憤怒不可,想當年,兩家是多厚多好的交情。呼家鞭對楊家槍,大戰五十餘回合,不分勝負。但揚志卻在不分勝負中,看出對手武藝高強非同一般,於是,賣個破綻,撥馬迴歸本陣。

從楊志大戰林沖呼延灼看誰的武藝高

從楊志大戰林沖、楊志看,在梁山,若武藝分為上中下三流,而在三流中各又分三等。那麼,林沖武藝在上流一等,呼延灼武藝似在上流二等,楊志武藝應在上流三等。其中,呼延灼在上流二等有些委屈,亦可歸為上流一等武藝。楊志、林沖、呼延灼,在粱山上,皆武藝高強,勇慣三軍,為梁山發展壯大做出了重大貢獻。2018年12月5日寫成(原創)於小雅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