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皆知負荊請罪,卻鮮有人知長平之戰後,廉藺是何下場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歷史源遠流長。

其中有許多事情被世人以故事的形式傳達了下來。而其中負荊請罪也是家喻戶曉廣的一個故事。也正是這個故事使世人知道千年前還有廉頗與藺相如兩人。

但除了在負荊請罪這個故事聽過這兩人以外,我們對這他們的瞭解是少之又少。長平一戰過後,兩人的結局也是鮮有人知。今天我們就來探索一下這其中的一二。

眾人皆知負荊請罪,卻鮮有人知長平之戰後,廉藺是何下場

長平之戰是春秋戰國時期非常著名的一場戰役。

這次的戰役基本奠定了趙國滅亡的基礎,也預示了秦朝掃六國統一天下的結果。公元前266年趙惠王逝世,由趙孝成王趙丹繼位。由於權力的更替,國家發生了一些動盪。秦國注意到這點後便派人破壞趙丹和廉頗的關係。

而這最終的結果也是如秦國所願。

在最後的戰役中趙王將經驗豐富的廉頗替換成空有計謀但缺少經驗的趙括成為長平戰役的主將。

眾人皆知負荊請罪,卻鮮有人知長平之戰後,廉藺是何下場

也正是因為趙王的臨時換將導致長平之戰損失慘重。

這場戰爭,歷時四十多天,趙國折損了四十萬大軍。一次次的浴血奮戰卻一次次的失敗,一次次被更加強硬的秦軍所鎮壓。

最終,趙括死於戰場,而這四十萬大軍也被殺神白起全部活埋。

但這一舉動也是有傷天和。最終白起落得一個悽慘下場。不過這件事也提高了秦軍計程車氣。之後的秦軍宛若進入無人之境,一路突飛猛進,而趙國基本也是名存實亡。

眾人皆知負荊請罪,卻鮮有人知長平之戰後,廉藺是何下場

長平戰役結束後,趙國的底蘊也是幾乎毀於一旦,整個國家搖搖欲墜如同無根之萍。燕國見到趙國氣數將盡也是派兵攻打。

這時的趙國大貓小貓就剩下這麼兩三隻。

不得已只能再請廉頗出山領兵一戰。

而廉頗也不辜負他戰國四名將的名聲,殺的燕國是落荒而逃,狠狠的挫敗了燕國的氣焰。並且還打下了五座城池,圍剿了燕國成都。

這一舉動狠狠的洗刷了趙國長平之戰的恥辱。

廉頗也因此被趙王封為信平君。

眾人皆知負荊請罪,卻鮮有人知長平之戰後,廉藺是何下場

雖然由此勝仗,但也敵不過命運的捉弄。

公元前245年,趙孝成王去世,由趙悼襄王繼位。這人也是昏庸,繼位第一件事情就是將廉頗身上的兵權盡數收回,革除將軍之職。

又在與魏國的戰爭中封樂乘為主帥。這一行為徹底惹惱了廉頗。晚年的廉頗不顧多年的情分領兵攻打樂乘,打完後深知趙國已容不下自己便投向魏國。

眾人皆知負荊請罪,卻鮮有人知長平之戰後,廉藺是何下場

廉頗雖然身在魏國,但內心還是期盼趙王來尋他返回趙國繼續領兵打仗。

而事實上趙王也這麼做了。趙王派使者前來尋找廉頗,但遭到小人算計,從中作梗。最終便有了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的事情。最終導致廉頗抑鬱而終。

而故事中的另一位主人公藺相如,他在故事中展示了自己寬廣的胸襟,不愧對與名相之稱。可就是這樣的名相卻只有完璧歸趙、繩池之會等事情廣為流傳,也是頗為遺憾。就連怎麼去世的都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

眾人皆知負荊請罪,卻鮮有人知長平之戰後,廉藺是何下場

有的人說是因為在當初的長平之戰中,秦國散播謠言謊稱秦國害怕與趙括為敵,而趙王信以為真。藺相如多次勸諫卻無功而返,執意要將主將換成趙括。這一件事導致藺相如心有怒氣,再加上當四十萬大軍全軍覆沒的訊息傳來時氣血攻心,再加上這個時候的藺相如已垂垂老矣,一口氣沒有上來便撒手人寰。

還有一種手法比較離奇。

說是在繩池之會後,秦國執意要出兵趙國,趙王不得已便以太子為質,以求去短暫的和平。又派藺相如前往一起去服侍太子。但不料太子到秦國後染疾而死,藺相如也因此獲罪而被賜死。

眾人皆知負荊請罪,卻鮮有人知長平之戰後,廉藺是何下場

看著上述所說便可得知長平戰役之後廉藺二人的生活過得並不好,一個勸諫卻無人聽取,一個被多次收回兵權,這種種的跡象彷彿就在預示著趙國的命數已近,滅亡也不過是時間問題。只是可憐二人的悲慘下場。

所以現在的我們要

以史為鑑,以史為鏡,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吸取其中的教訓,不要使得有志之士終日得不到重用,最後只能鬱鬱而終。使得千年前的悲劇再次上演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