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之印相》以手舞追尋初心

《手之印相》以手舞追尋初心

2014年,任教於北京舞蹈學院的劉巖,出版了她的第一部學術專著——《手之舞之——中國古典舞手舞研究》,受到藝術理論界的一致好評。時隔七年,劉巖的又一部“姊妹篇”學術專著問世。

9月27日,《手之印相——手印與中國古典手舞之關係研究》一書在京正式釋出,意味著我國古典舞手舞研究領域得到了建設性的豐富。

“相比於第一部專著中涵蓋的聾人手語、戲曲手形、傳統手印等的廣覆蓋面而言,這次出版的《手之印相》研究物件更加專注於敦煌壁畫中的手印,當然研究也更進一步,有了很多新的成果。”劉巖介紹,從《手之舞之》到《手之印相》是一個精進的過程、學術創新的過程,試圖透過舞蹈美學的獨特解讀,為讀者展示手印文化的深邃內蘊。

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彩排因意外受傷導致癱瘓後,所有喜愛劉巖的觀眾都以為她會永遠告別舞臺,但她卻以驚人的毅力振作起來,重新回到了觀眾的視野中。舞蹈是劉巖自幼的初心和夢想,意外受傷卻讓她愈挫愈勇,從攻讀博士到博士後出站,從演員變身教授、導演,她依然從事著自己一直熱愛的舞蹈事業,“這也許就是初心的力量吧,不知不覺中就咬牙挺過來了。”劉巖堅信,身體不是舞蹈的障礙,她將以自己的方式繼續堅守下去。

一路走來,劉巖的努力與堅守令藝術界同仁們欣慰,更令大家驚喜。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馮雙白認為,劉巖有很好的古典舞修養,很深的舞臺表演功力。劉巖讀博士時完成了《手之舞之——中國古典舞手舞研究》,現在又出版了《手之印相——手印與中國古典手舞之關係研究》,可以說是填補了中國古典舞的空白。

“從舞臺表演到學術研究,從顯性光彩到默默耕耘,我們看到了她的堅持與深入。從《手之舞之》到《手之印相》,我們看到了她從自己習慣的中國古典舞的‘舒適區’向更廣闊更具挑戰性的文化研究領域的拓展。”北京舞蹈學院副院長許銳認為,今日舞臺對劉巖而言,早已不是“黑匣子”,而是自由舞動的天地,“有心,自可信‘手’拈來。”

文/本報記者 田婉婷 主辦方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