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克己,方能成己

韓非子說:“萬物莫不有規矩。”

世間萬物都有其規矩法度。

人沒有規矩就會陷入困境,家庭沒有規矩就會衰敗,國家沒有規矩就會滅亡。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做人做事,懂得規矩,守住規矩,才能守住人生。

1

規矩,是一種教養

老祖宗許多不成文的規矩,體現在生活的很多小細節裡。

說是規矩,其實是教養。

比如:

吃飯不能吧唧嘴,一起用餐不要亂翻菜。

長者給東西,必須用雙手接。

客人沒有吃完飯,主人不要先起身。

參加喪禮不談笑,參加婚禮不喪氣。

……

民國大師李炳南先生曾寫過一本《常禮舉要》。

裡面記錄了老祖宗衣食住行各個方面的規矩。

這些規矩不是陋習,而是中國人的禮儀和教養。

古人云:“禮者,敬人也。”

中國是禮儀之邦,待人接物,都有規矩和法度。

這是對自己的要求,這是對別人的尊重。

失禮,很多時候就意味著教養不夠。

曾國藩當總督的時候,有個同鄉來投奔他。

念著同鄉情義,曾國藩和他一起吃了頓飯。

結果,這個人在飯桌上挑挑撿撿,一雙筷子翻來翻去,一點規矩也沒有。

曾國藩大皺眉頭,最終拒絕了他的投靠。

規矩,是一種教養。

教養可以彌補文化的缺陷,而文化卻填補不了教養的空白。

一個人的能力再強,若是沒有教養,也很難得到別人的青睞。

2

規矩,是一種原則

嚴遵曾言:“心如規矩,志如尺衡,平靜如水,正直如繩。”

一個人有原則,有規矩,才能內心方正平靜。

若是沒有原則,一個人就什麼都做得出來,若是沒了規矩,一個人也就失去了立足的根基。

曾國藩入仕之時立誓要革新吏治。

他官運亨通,扶搖直上,很快身居要職。

他曾說:“剿滅長毛,用人要當,規矩要嚴。”

他定下四條標準,想要在自己麾下做事,必須有德、有才、不怕死、不怕苦。

身邊來求他辦事的人很多,但他從不徇私。

五舅早年資助他進京趕考,是他的恩人。

五舅的兒子來投奔,他看這個表弟辦事勤勉,就收下了他。

但是這個表弟卻打著總督的旗號,對外指手畫腳,耀武揚威。

曾國藩知道後,立馬把他遣回老家。

不僅是對恩人的兒子不留情面,面對自己的親人,他也不曾壞掉規矩。

同治三年,曾國藩二子曾紀鴻參加科舉,他特意寫信囑咐:

“考前不可與州縣往來,不可送條子,進身之始須自知。”

曾家勢大,地方官趨之若鶩,他常給家裡寫信,約束家人不要干擾地方行政。

曾國藩最輝煌的時候,手下有十幾萬兵勇,全國八大總督,湘軍佔了七個。

麾下能人無數,大家都願意和他共事,也願意服從他的指揮。

《論語》中講:“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在困境中堅守原則的是君子,胡作非為的是小人。

原則,是一個人的尊嚴和人格。

一個人唯有堅守原則,才能贏得別人的敬重、信服。

3

規矩,是一種人品

康熙曾說:“若心術不正,才有何用。”

一個人若是不守規矩,必然人品敗壞,這樣的人,才華越高,禍害越深。

曾國藩一生選人用人無數,其中最看重的就是人品。

道光二十三年,曾國藩連升三級,成為五品翰林院侍講。

當時的戶部尚書把自己的一個跟班推薦給他做門房。

這個叫陳昇的門房仗著自己在大官面前當過差,私下收了別人一百兩銀子。

曾國藩知道後,果斷開除了他。

有個官員叫金安清,經濟理財很有心得,但是不守規矩,曾借職務之便,貪瀆財物。

他求見曾國藩七次而被拒絕,最後雖然見到了,曾國藩卻依然不肯用它。

當時上海吳煦是不可多得的洋務人才,但是他卻藉著上海開埠,肆意結交洋人,以公肥私。

曾國藩知道後,讓李鴻章嚴查吳煦,最終吳煦被革職,狼狽下臺,家財一空。

德行是一個人的基礎,一個人若是失德,那就失去了一切。

曾國藩有言:“與其無德而近於小人,毋寧無才而近於愚人。”

手下的人笨一點沒關係,怕的是沒品德,不規矩。

人品是一個人的通行證,也是一個人最硬的底牌。

只有那些人品過硬的人,才能真正讓別人放心,才能真正取得別人的信任。

人生之路才能走得更穩,更遠。

4

規矩,是一種自律

孔子曾說:“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一個人到了七十歲,為人處世的規矩就能完全和自己的主觀意識融為一體。

即使隨心所欲,也不會逾越規矩。

但是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不斷自省,不斷改正,一個人才能抵達人生的最高境界。

曾國藩年少的時候,傲慢浮躁,得罪了不少人。

初入京城,他心性浮躁,貪慕虛榮,常常宴請達官貴人,希望可以一飛沖天。

自認為是天子門生,對人不甚恭敬,他和同鄉有一次因為一點小事發生口角,雙方破口大罵。

曾國藩在日記中寫道:“肆口謾罵,忿戾不顧,幾於忘身及親。”

彼此之間到了問候家人的地步,可謂是有辱斯文。

後來曾國藩結識恩師唐鑑,開始洗心革面。

他給自己訂下了十二條規矩,約束自己早起、讀書、靜坐、反思、慎言、節慾。

他幾乎每天都要在日記中反省自己,批評自己,敦促自己不斷改正。

這些規矩,他一直遵守到去世,一點點把自己變成了“完人”。

憑著多年的自律,大權在握之後,他依然能清廉自守,沒有被利益衝昏頭腦。

他不貪錢財,不戀權位,不營私,不結黨。

幾乎是百年來清王朝權力最大,卻又最規矩的人。

因為守規矩,他得以在複雜的官場守住本心;

因為守規矩,他才得以在統治者的猜忌之下善終。

古人說:“能克己,方能成己。”

一個人只有學會剋制自己,守住規矩,才能最終成就自己。

規矩,是自律,是修行。

是在自己心中留一把尺子,不斷約束自己。

剋制自己的慾望,改掉自身弱點,不斷完善自己。

這是避禍之道,也是對自己生命最大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