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迫武則天退位的5位大臣,為何不除掉她他們的下場又如何

公元705年,已經年逾八旬的武則天病情加重。而在她居住的迎仙宮之內,只有張易之、張宗昌能夠出入,外人一概不許入內。

因為害怕武則天死後,自己會受到大臣們報復,張易之兄弟正在與御林軍和一些心腹大臣密謀,長安城內,已經流傳著他們即將謀反的傳聞。

而在另一邊,張柬之等5位大臣已經開始行動了,他們誅殺了張氏兄弟,逼武則天退位,恢復了唐朝。當時,他們為何沒有趁機接著殺掉武則天?他們的下場又是如何呢?

逼迫武則天退位的5位大臣,為何不除掉她他們的下場又如何

一、恢復唐朝的5個人都是誰?

參與謀劃的,主要是張柬之、敬暉、崔玄暐、桓彥範、袁恕己。

張柬之是名臣狄仁傑的門生,受狄仁傑舉薦,成為武周宰相。敬暉當時官拜中臺右丞,加銀青光祿大夫,因為官清廉,非常受武則天的賞識。崔玄暐時任擔任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亦是大唐宰相。而桓彥範、袁恕己當時同為司刑寺少卿,相當於唐代的最高法院。

除了這五人為首之外,左羽林將軍李湛、李多祚、右羽林將軍楊元琰、左威衛將軍薛思行等也都參與了這次行動。

逼迫武則天退位的5位大臣,為何不除掉她他們的下場又如何

二、神龍之變的經過

公元705年正月,太子李顯和張柬之等人帶領500多名羽林軍到達玄武門,守城士兵見太子來了,紛紛下拜。李顯等人一路趕到迎仙宮,他帶領的羽林軍與武則天的親兵侍衛發生了激烈衝突。

戰鬥中,羽林軍殺死了張易之兄弟,並衝向了武則天的寢宮。

武則天聽到殿外的喊殺聲,看到張柬之已經提劍而來,她頓時明白了,但仍然故作鎮定:“何人作亂?”

張柬之回稟道:“張易之兄弟,臣等已奉太子之命殺之,唯恐事洩,沒有事先稟告皇上。”

武則天知道李顯軟弱無能,於是她不理會張柬之,故意怒斥李顯說:“你怎敢這麼做,現在張氏兄弟已伏法,還不快回東宮去?”

李顯雖慫,這回卻有張柬之撐腰。張柬之說:“高宗皇帝當年將太子託付給陛下,而現在太子年紀已長,請陛下立即傳位給太子,以順天意民望。”

論鬥爭經驗,武則天更加老辣,她知道張柬之殺張易之兄弟是假,逼她退位才是真。但此時的武則天,早已風燭殘年,無心也無力再戰,不得不低下了頭。

逼迫武則天退位的5位大臣,為何不除掉她他們的下場又如何

三、張柬之等人為何不殺武則天?

“神龍之變“這年年底,武則天就病逝了,享年82歲。應該說,張柬之等人雖然逼迫武則天退位,但還是給了她一個妥善安置:武則天退位後,被稱為“大聖皇帝”,死後得以與唐高宗合葬。

為什麼張柬之不對武則天下手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武則天未失去人心

儘管武則天篡唐,讓李唐宗室和親唐大臣們不爽,但她整頓吏治、發展科舉、與民休息,確實做了許多得民心、順民意的好事。

2、武則天影響力巨大

如果算上武則天幫唐高宗主持朝政的時間,她一共執政長達半個世紀之久,影響力無人能及。這也是她能夠成功篡唐,並在位十多年的原因。

逼迫武則天退位的5位大臣,為何不除掉她他們的下場又如何

3、武則天與張柬之達成妥協

在武則天即將去世時,唐朝公佈了武則天的“遺制”:她主動要求恢復李唐宗廟,去除自己的帝號,並要求以唐朝皇后的身份葬入了乾陵。雖然這可能不是她的本意,但卻應該是武則天與張柬之達成妥協的結果。

4、武則天沒有虧待張柬之們

另外,張柬之等人不敢殺武則天,而且給了她充分的尊重,還與他們都曾被武則天器重有關。知遇之恩,也是古人非常看中的。

四、張柬之等人的結局如何?

李旦復位後,重賞了張柬之等五人,將他們分別封為了郡王。臣子封王,這在唐朝歷史上是非常少見的,就算是長孫無忌這樣的開國第一功臣,也只是封了個公爵。而像桓彥範、袁恕己這樣之前並不是宰相的,也都被提拔為宰相之職。

逼迫武則天退位的5位大臣,為何不除掉她他們的下場又如何

不過,就在部下們建議繼續“革命”,除掉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等人、以絕後患的時候,張柬之等人卻遲遲不肯同意。

然而,張柬之們的“幼稚”,恰好給了武三思反撲的機會,武三思勾結李顯的皇后韋氏,誣告詆譭張柬之等人。結果,五人都被李顯貶官。

這個時候,張柬之才把自己不殺武三思的理由說出來,他是想給李顯一個立威的機會。可惜的是,李顯的昏庸,已經超出了他的預想。

隨後,張柬之在新州憂憤而死,崔玄暐在嶺南病死,而敬暉、桓彥範、袁恕己則都被武三思所殺。

發動“神龍之變”的五位大臣,竟無一人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