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漢家的天下,又會落於誰人之手

陳蕃、槐裡侯竇武之前在臺上的時候,重新起用了被桓帝劉志禁錮的李膺等人,但要注意,此時的“黨錮之禁”,從法律上來說,還並沒有被廢除!雖說士大夫們巴不得桓帝前腳剛死、後腳就解除黨禁,然而這畢竟是一個皇帝發出的正式詔令,這麼著急就推翻,顯得太過猴急,失了朝廷的體面,一點都體現不出士大夫們的“優雅從容”。

這漢家的天下,又會落於誰人之手

所以,他們可能本來是想再等個一年半載,過渡一下,“從容”一下。

結果,“從容”了九個月後,他們就被宦官幹掉了……

當然,李膺等人就再一次地靠邊站了。宦官們剛剛乾掉了“三君”,對這些“八俊”“八達”之流,早就恨得牙癢癢,於是頻繁下詔書,不斷申明黨人之禁。中常侍侯覽尤其怨恨張儉——畢竟張儉之前當東部督郵的時候,把侯覽老媽的墳給刨了。侯覽的老鄉朱並平素佞邪,之前也被張儉修理過,此時朱並得侯覽授意,上書告發張儉與其同鄉二十四人“別相署號,共為部黨,圖危社稷”,張儉為魁首,於是朝廷下詔收捕張儉。

這漢家的天下,又會落於誰人之手

此時為建寧二年秋九月,很快,到冬十月,大長秋育陽侯曹節借張儉之事,指使其黨羽劾奏,說“諸鉤黨者故司空虞放及李膺、杜密、朱宇、荀翌、翟超、劉儒、範滂等,請下州郡考治。”靈帝劉宏只是個十四歲的少年人,之前又一直在雒陽外生活,對前輩桓帝搞的這些黨錮啥的估計沒啥概念,便問曹節等:“啥是鉤黨?”曹節們說,“鉤黨”就是黨人。靈帝又問:“黨人何罪,而欲誅之?”宦官答道:“這幫人互相標榜,圖謀不軌!”

那麼,到底“謀”的什麼“不軌”?

欲圖社稷!

這段記載,看起來著實有些奇怪——要麼,靈帝確實“天真無邪”,搞不清這些彎彎繞,宦官們說黨人要圖社稷——也就是圖他屁股底下的座位,他就信了。

要麼,他其實心裡已經反應過來了,之所以這麼刨根問底,無非就是想確定宦官到底是個什麼態度——如果真是這樣,表明他其實並不想做得這麼絕,但受制於宦官,亦無可奈何。

第二次黨錮之禍,開始了!

而這一次,宦官們鐵了心要徹底搞倒這些士大夫們,其慘烈程度,和桓帝搞的那一次,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了。

不過他們覺得自己狠,但還是低估了士大夫們——

這漢家的天下,又會落於誰人之手

這些人由於歷史的侷限性,故而有著許多毛病;但是,他們是念著“孔曰成仁,孟曰取義”長大的,在氣節上,還是相當值得稱道的。你壓得越狠,他們就越不屈服,誓要和你抗爭到底!

首當其衝的就是李膺,有人勸李膺逃亡,李膺回道:“事不辭難,罪不逃刑,臣之節也。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將安之!”遂從容入獄,被拷問至死,其門生故吏皆被禁錮。侍御史景毅之子景顧為李膺門徒,但名單裡把他漏掉了,沒找他麻煩;然而景毅對家人慨然說道:“李膺賢人,我才讓兒子拜其為師;既如此,我等豈可苟安!”遂主動上表,甘受禁錮。

汝南督郵吳導受詔收捕範滂,到了範滂老家徵羌縣後,也不宣詔,就抱著詔書躲在驛館裡;縣令郭揖等過去問他,他也不回答,只是伏地哭泣,縣裡也不知該怎麼辦。範滂聽說後,說:“這必是衝我來的。”於是到縣衙自首。郭揖搞清情況後大驚,取下官印,要和範滂一起逃亡,勸他說:“天下大矣,閣下何必要如此!”範滂回道:“只要我死了,這事就結了,不然就得連累令君。何況,老母尚在,怎能令其顛沛流離!”

這漢家的天下,又會落於誰人之手

說出老母的事,範滂這是在對郭揖託孤了!郭揖到此,也只好與其含淚灑別。

範滂上路前,範母與其訣別,範滂說道:“弟弟孝敬,足以供養母親;我從父親於黃泉(範滂之父範顯已逝),存亡各得其所,望母親勿要哀傷!”範母則說:“你如今得與李、杜齊名,死亦何恨!人啊,又想有令名,又想求長壽,豈可兼得!”範滂跪拜而辭,又對其子說:“我欲使你為惡,然惡事終不可為;欲使你為善,然我亦不曾為惡,卻有此下場!”道路之人聞見此場面,莫不流涕。

最終,範滂也死於獄中。

和他一同死亡的黨人,還有一百餘人,其妻兒統統流放邊疆。

而上一次的黨錮之禍,死者只有四人。

還沒完,這只是第一波。隨後,天下豪桀及儒學有行義者,也紛紛被宦官指為黨人;和宦官有仇隙的,也被他們趁機牽扯進去,甚至有睚眥之怨得,亦被指為黨人。地方上希合上意,一些本來和黨人壓根就沒接觸過的人,也躺著中槍。

這第二波清洗,死、徙、廢、禁者又有六七百人。

這漢家的天下,又會落於誰人之手

這下,對士大夫群體,可是傷筋動骨了!東漢的讀書人,光太學就能拉出兩三萬,一百加六七百,這裡從絕對數量上看似乎不多;然而,這些可都是士大夫中的精英,若從質量上考慮,當然是傷及根本了!

郭泰聽聞黨人的慘狀後,私下慟道:“《詩》雲:‘人之雲亡,邦國殄瘁。’漢室滅矣,但未知‘瞻烏爰止,於誰之屋’耳!”——“瞻烏爰止,於誰之屋”,也是出自《詩經》,字面的意思,就是“看看那些烏鴉,到底要落在誰的枝頭?”

這漢家的天下,又會落於誰人之手?

另外,這郭泰也忝列“八顧”,何以逃過宦官的狙擊?原來,他雖好臧否人物,但從不發危言駭論,故而不會招致怨恨。

已有亂世之相,有計程車大夫選擇殺身成仁,也有計程車大夫,想辦法展開自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