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王朝的行政區劃——“漢朝十三州”分別是哪裡!

中國還有這麼一個別稱——“九州”,所謂“九州”其實是中國古代漢族先民傳說中的地理區劃,後被用作中國、漢地等概念的代稱。

傳說當年夏后氏首領大禹將天下劃為“九州”,不過“九州”具體指的是什麼還不清楚,《尚書·禹貢》《爾雅·釋地》《周禮·職方》《呂氏春秋·有始覽》及《容成氏》等先秦典籍中均有“九州”區劃的記載,但相互之間存有差異,大概是如下圖。

大漢王朝的行政區劃——“漢朝十三州”分別是哪裡!

不過,雖然九州還不是十分明確,但是給後世卻帶來了極大影響 ,漢武帝時,依據《禹貢》裡的“九州”和《職方》裡的“九州”,將京畿地區之外的疆域劃分為

十三個刺史部,這就是漢朝的“十三州”。

大漢王朝的行政區劃——“漢朝十三州”分別是哪裡!

這“十三州”中,有十一州的名字沿用了《書經·禹貢》、《周禮·職方》的州名,不過,西漢和東漢的“十三州”是不一樣的。

西漢十三州(刺史部)是:朔方 、兗州 、青州 、豫州、徐州 、冀州 、幽州 、幷州、揚州 、荊州 、益州、涼州 、交趾。

東漢則是:司隸、兗州、青州、豫州、徐州、冀州、幽州、幷州、揚州、荊州、益州、涼州、交州。

東漢有些特殊,後十二個仍然是刺史部,不過第一個“司隸”則是校尉部。

大漢王朝的行政區劃——“漢朝十三州”分別是哪裡!

這有什麼區別?區別就是中央和地方,中央的叫校尉部,地方則叫刺史部,所以這“司隸”其實就是東漢王朝的京畿地區,西漢時期其實也有這個部,司隸校尉是朝廷的監察官,為中央地區的警備司令和民政長官。

東漢時,司隸校尉部成為正式行政區,司隸校尉成為一級地方行政長官,並列為東漢十三州之一,一般也被稱為“司州” 。

大漢王朝的行政區劃——“漢朝十三州”分別是哪裡!

可是,東漢時期有司州,可西漢這“十三州”中似乎不含京畿地區啊,是的,西漢京畿地區之七郡是未設刺史的,直屬於中央,後由司隸校尉監督。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諸葛亮在《隆中對》中給劉備的建議就是取得荊州和益州兩地,因為這兩個地方原理政治中央(中原),同時面積大,土地富庶,適合新興勢力當根據地,只不過後來這個規劃沒有實現,蜀漢集團只割據了益州一處。

三國的局勢其實是這樣的,北方的州基本是曹魏集團佔據,孫吳的核心區是揚州同時控制了交州,蜀漢控制了益州,而荊州一開始被孫曹劉三家瓜分,後呂蒙突襲荊州,荊州大部歸屬了東吳。

後期鄧芝出使吳國,說:“吳、蜀二國四州之地”,指的就是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