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綜藝,建議改名為《在家做"皇帝"的男人》

前幾天追了《做家務的男人》,看聶遠、秦子越這對夫婦的日常,全程如下表情:

老婆幹什麼、穿什麼

只能老公決定

開場第一幕,秦子越收拾妥當去叫聶遠起床。

本來打扮得美美的,想開心出鏡,結果卻來了如下對話。

●聶遠: 你不要穿 這件,我再跟你說一遍, 不要刻意,秦子越 聽我的。

●秦子越:我可以不穿這個,但是我說咱們就開開心心,把這事兒做了。

●聶遠:但 我覺得太刻意了。

●秦子越:沒關係,我不穿了。

●聶遠:你看,我說 你又不願意聽。

●秦子越:沒有,你不是說不讓我穿,我就不穿了,我出去就脫了。

●聶遠:是我覺得 這樣不好。

●秦子越:好,那我不穿了。

面對聶遠“我覺得”、“聽我的”、“你不要”攻擊,秦子越毫無招架之力,迅速應承。

出來之後,立刻換了一套非常居家的衣服,聶遠級別的樸素。

這個綜藝,建議改名為《在家做"皇帝"的男人》

可她內心真的認可老公的說法嗎?

並不,她轉頭就和工作人員小聲“抱怨”:

“其實我那個蝴蝶結,那叫蝴蝶結嗎,那只是兩根帶子,打成一個蝴蝶結的樣子。”

這個綜藝,建議改名為《在家做"皇帝"的男人》

而自己想要美美地出鏡,是因為自己也是個演員,也希望有一個好的狀態。

但在聶遠心裡,老婆就不需要“花枝招展”,因為他給老婆的定義是: 家庭主婦。

之前他倆一起參加《魯豫有約大咖一日行》,秦子越就是全素顏出鏡,毫無妝發。

女演員以這樣的形象出現在熒幕裡,自己多少也會有點不自在吧。

作為家庭裡的“工具人”,自然也不會允許有情緒的存在。

在試錄時,工作人員採訪秦子越:丈夫、女兒、事業的排序是怎樣的。

她想都沒想,立刻說,那當然是 丈夫第一,女兒第二,事業最後。

這個綜藝,建議改名為《在家做"皇帝"的男人》

作為老婆給自己打幾分?

秦子越:我想給自己打 120 分。

聶遠立刻露出鄙夷的微笑,搖頭晃腦,表示強烈的不認同。

記者再問:作為媽媽打多少分?

她回道:59,差一分及格。因為陪女兒的時間太少。

記者又問:作為女兒給自己打幾分?

秦子越:那可能分更少,作為女兒打 30 分。

因為父母一直在給她付出,為她們這個小家在付出,丟失掉自己的時間,但自己並未為他們做什麼。

這個綜藝,建議改名為《在家做"皇帝"的男人》

此處說著就滴下了眼淚。

這個綜藝,建議改名為《在家做"皇帝"的男人》

老公聶遠看到妻子動情,反應如下,說 滿臉嫌棄不過分吧?

這個綜藝,建議改名為《在家做"皇帝"的男人》

記者又問:作為演員秦子越,給自己打幾分?

秦子越一臉郝然說:越打越少,都快負數了。

說著眼淚開始啪嗒啪嗒一直掉。 聶遠直接站起來說:好了,然後不錄了。

這個綜藝,建議改名為《在家做"皇帝"的男人》

邊上樓邊叨叨秦子越: 不要有情緒,沒必要,幹嘛。

這多雙標。

自己採訪時,說要儘可能真實地呈現一個聶遠的生活,妻子化妝都要指責。

結果妻子真情流露,真實表達情緒又說沒必要,這……

這個綜藝,建議改名為《在家做"皇帝"的男人》

這種不健康的家庭模式

你眼熟嗎?

當你認為家庭中的某一個成員,無條件高過所有人甚至是既定規則後,這個模式就不太正常。

在聶遠、秦子越的家庭模式裡,聶遠不僅僅是一家之主,更像是這個家庭裡的“皇帝”。

這個綜藝,建議改名為《在家做"皇帝"的男人》

不知道他是不是也還沒出戲呢?

在開錄第一天,一家人都在忙活,就為了給他準備一頓大餐。

這個綜藝,建議改名為《在家做"皇帝"的男人》

可秦子越來來回回叫了三四次,聶遠還是不起來。

他丈母孃把菜熱了又熱,正主依舊沒出現,從吃早飯那會兒等到了下午一點多快兩點。

這個綜藝,建議改名為《在家做"皇帝"的男人》

結果他岳父實在扛不住午困,去睡覺了。

到吃飯時候,聶遠到位,全家開吃。

秦子越直接說:別管他(秦子越的爸爸)了,早上吃了。

這個綜藝,建議改名為《在家做"皇帝"的男人》

吃飽喝足後,誰洗碗又是個大問題。

聶遠口頭招呼:我收拾吧。

丈母孃說:行了,我整吧。

聶遠立刻順勢下坡:那今天就不管了。然後就去踢球了……

這個綜藝,建議改名為《在家做"皇帝"的男人》

結果《做家務的男人》變成了《做家務的女人》,家裡的女性開啟旋轉陀螺模式。

Happy 了一下午回家後,聶遠晚飯依舊不搭手,家裡女人在忙活,聶遠悠閒晃悠。

吃完飯後,因為在錄節目,勉為其難洗個碗。

結果洗了一會兒,岳母來了,他立刻結束動作, 馬上開溜。

聶遠的理由是:這個我真不會弄。

這個綜藝,建議改名為《在家做"皇帝"的男人》

當然,人家態度還不錯,嘴炮打得挺好,主動承擔明日家務:

1、去市場買菜2、送女兒上學3、做愛心早餐

然後呢,第二天一早,秦子越從 7:10 開始叫他起床,最終當然是以失敗告終。

這個綜藝,建議改名為《在家做"皇帝"的男人》

這種模式,全家人都贊同。

所以聶遠在家可以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早上起床要靠人哄。

聶遠 10 點有個工作,但就是起不來,秦子越一共叫了五次都沒叫醒。

這個綜藝,建議改名為《在家做"皇帝"的男人》

秦子越不敢一直狂催,只能央求工作人員去,又派了倆工作人員輪番上陣才叫醒。

吃的不能少還得要好。

秦子越一早給他準備貴州風味(聶遠老家)愛心早餐,聶遠拿著路上吃。

人家還不領情,半路一個電話打過來吐槽,太鹹了。

這個綜藝,建議改名為《在家做"皇帝"的男人》

伺候更衣,也是老婆的事兒。

今日份穿搭老婆安排幾套,由他檢視篩選。

但這只是個參考,聶遠並不一定會採納。

這個綜藝,建議改名為《在家做"皇帝"的男人》

起床要外套,叫一句秦子越,衣服立刻到手。

這個綜藝,建議改名為《在家做"皇帝"的男人》

出門發現穿少了,一個電話打過來,老婆你想得不夠周到。

這個綜藝,建議改名為《在家做"皇帝"的男人》

李誕調侃秦子越,即將取代朱丹,收穫卑微女稱號。

不當聶遠老婆

秦子越還存在嗎?

有人會說,男主外,女主內的婚姻模式,不是挺好的麼。

自古以來,很多長久美滿的婚姻都是如此啊。

可那是因為,女性心底的呼聲、真實的訴求,是一貫被忽視的。

她的夢想、成就感、自我實現統統排在了家庭之後,被選擇性忽視。

這也是為什麼,在女性意識覺醒後,會出現老年離婚潮,或是像 57 歲的自駕阿姨蘇敏一樣,想重新認識自己,享受自己期待的人生。

這個綜藝,建議改名為《在家做"皇帝"的男人》

甚至像日本街採裡的老奶奶。

煩人的老公掛了,自己可以自由支配時間和金錢,想想都要笑暈過去。

這個綜藝,建議改名為《在家做"皇帝"的男人》

到如今,女性的生存處境看似提高,但實則更難。

家庭事業兼顧成為了新型枷鎖,比之前當好一個賢妻良母難了好幾倍。

就像秦子越,一邊想再拼一拼事業,一邊又想照顧好全家,不僅自己累得夠嗆,還把自己父母也拖了進來。

壓力、自責、愧疚、挫敗感……負面情緒越積越多。

長此以往,就是秦子越現在這個樣子。

1、對自己打分極低,不斷陷入自我否定

“我覺得把家照看好了,把後方工作做好了,這樣我老公才能在前方打拼。”

物件自我價值越來越高,相比之下自己不進則退,低他一等的自卑感油然而生。

這個綜藝,建議改名為《在家做"皇帝"的男人》

男人就是一家之主,應該遷就他,包容他。

另一半太帥,沒有安全感。

自己出去面對社會,更是緊張惶恐。

面對這樣的自己,能自信到哪去?

2、在事情的判斷上,逐漸被消音

家裡大事做不了主,小事兒嫌你囉嗦。

結果就是,唯命是從,不敢反駁。

小到穿衣打扮都要聽聶遠的。

大到生二胎,她的第一反應也是覺得孩子有個伴,父母想要二胎,老公也想要,那就硬著頭皮上。

這個綜藝,建議改名為《在家做"皇帝"的男人》

但自己的想法呢,不知道,也不重要。

這個綜藝,建議改名為《在家做"皇帝"的男人》

3、自己及家人的三觀,也在悄然發生變化

秦子越會這樣,從她媽媽身上可見一斑。

丈母孃的口號是:這活不是你們男人乾的。

這個綜藝,建議改名為《在家做"皇帝"的男人》

家庭瑣事都帶著女兒一起幹,女婿全力休息就好。

於是,全家合力把聶遠寵成了“寶寶”。

捧在手心裡長大的女兒,成為了別人的全職(bao)太太(mu)。

這個綜藝,建議改名為《在家做"皇帝"的男人》

而秦子越的女兒在這樣氛圍里長大,天然就覺得男人是一家之主,值得享受最高規格的對待。

甚至未來自己的主旋律也是一日三餐、家長裡短,至於夢想,束之高閣。

我們身邊,類似於秦子越這樣的妻子數不勝數,痛苦、糾結、無所適從,但找到不方法去跳出當下模式。

這個綜藝,建議改名為《在家做"皇帝"的男人》

這裡,if 姐建議先用“身心腦”分析一下現有局面。

身心腦的功能說明,大家可以看 蕭亞軒 那篇推文複習一下。

放到秦子越身上,大概的情況是這樣的:

身體:疲勞和緊繃,一部分來自繁瑣的家庭工作,另一部分來自被壓抑的情緒,精神內耗加劇了身體的疲憊。

心:委屈,無助,自卑的情緒積壓得非常多。雖然嘴上不說,但無法控制地落淚和難過已經很說明問題。

心負責感受和提振,但目前她的心太累太痛苦了,感受也被勉強封閉,無法起到提振和轉化的功能。

腦:有極高的自我要求,對愛人、孩子、父母、自身都渴望負責,但身體的疲憊、心的創傷讓腦子無法跳出日常迴圈,只能被侷限在日復一日的重複模式中。

這個綜藝,建議改名為《在家做"皇帝"的男人》

做完身心腦,對自己有過清晰的瞭解之後,再來用一用這幾招。

首先,停止過度付出。

像秦子越這樣事無鉅細服侍老公、照顧孩子、打理家務,這個度已經過了。

這會導致兩人的關係像是扭曲的共生關係。

我需要你賺錢養家,你需要我細緻如媽。

但夫妻之間最重要的欣賞、尊重、理解,不能說完全沒有,但幾乎沒有。

更可怕的是,自我價值的天平已經完全傾斜。

社會價值幾乎沒有,家庭價值承擔了所有,長此以往人會越來越迷失,除了家長裡短,自己在外是否毫無競爭力。

而女方為了體現自己的價值,只能在家庭事務中承擔更多的責任,導致自己的壓力越來越大。

這時候,最該做的,就是停止。

停止自我感動式的付出,認真想想,拋開妻子、母親、女兒的身份,身為一個人,你到底有什麼價值。

這個綜藝,建議改名為《在家做"皇帝"的男人》

其次,趕緊把父母摘出去。

在談到父母時,秦子越立刻就掉眼淚。

而且她的口頭禪是:又開始了。

這個綜藝,建議改名為《在家做"皇帝"的男人》

意味著什麼,對父母的內疚時時刻刻存在,且反覆出現折磨著她。

試想這壓力:

父母本該安享晚年,結果卻為自己的小家日夜操勞

父母本來在遼寧老家過得自在舒服,卻只能背井離鄉來到北京

父母本可以呼朋喚友四處遊玩,可家務帶娃佔據了所有

面對父母的付出, 她的反應也不是我很開心,爸媽很愛我,而是我對不起你們。

在這種情況下,最該做的,就是趕緊把父母從家庭瑣事的泥淖中扯出來。

不然沒能盡孝的自責感,總有一天會將你壓垮。

最後,才是和老公相處的問題。

要想另一半理解你、支援你,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先弄清楚自己要什麼。

如果自己特別享受當家庭主婦,那也很好,和老公達成一致,孩子、家裡的事情歸你管,他不能過度干預。

如果想復出拼事業,那需要直截了當告訴另一半,家庭責任必須分擔。

家庭、事業兼顧的潛臺詞是,夫妻兩人互幫互助,彼此都在兩者之間達到平衡。

但如果你自己都沒有想好要什麼,對方確實無法如你所願。

現在的秦子越,就像是活在一個不健康的邏輯裡,想要把家庭方方面面都照顧好,可同時又後悔落下了事業。

想當好妻子、好媽媽、好女兒,也想要做演員秦子越。

不切實際的超高自我標準,導致整個人非常惶恐。

這個綜藝,建議改名為《在家做"皇帝"的男人》

在這種情況下,她最需要的是先停下。

我們是妻子、媽媽、女兒,但在此之前,首先是自己。

多年的社會訓誡,都在告訴女性要付出,要努力,要承擔責任。

這些都沒有錯,成年人就是要為自己的生活負責,不分男女。

但如果沒有自我,只有“身份”,越努力,可能反而離自己的夢想越遠。

if 姐不是想說婚姻不好,生育不好,搞事業不好,對自己有要求不好。

但結自己不想結的婚,生沒考慮好的孩子,奔赴內心並不熱愛的工作,過人人都說好而內心質疑的生活……當其他人都說“你的生活真幸福啊”的時候,也許你的內心卻在問“為什麼我越努力,越不開心?”

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唯一的“人生贏家”模版。

學習身心腦系統,就是為了讓我們排除外界的聲音,真正找到自己的渴望。

有人覺得生三胎很開心,有人覺得不結婚很開心,有人覺得丁克很開心,只要是來自內心的選擇,所有可能性都應該被尊重。

女生們,我們都要學會,不被“好”綁架,不被“愛”綁架。

“好”和“愛”本身,應該是舒適愉悅的,而不是痛苦糾結的。

生而為人,先愛自己。

別做蠟燭,捨己為人,消耗自身。

因為唯有伴隨你的快樂和滿足而生的“去愛人”的衝動,才是真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