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將軍白髮征夫淚--《清平樂》

有人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可是,古代的文人詞客,卻個個喜歡流“淚”,且看:“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文人大約都是感情特別豐富細膩的人,易於感動,情感傾向外露,故易於流淚。古時如此,現代應該也不例外,好友鄒貴寶就是個寫詩讀詩會感動到淚流滿面的人。

我亦記得在看《清平樂》時,聽到范仲淹的《漁家傲》那首詞,看到范仲淹那滄桑的面容,邊境將士的忙碌,我亦是淚溼雙眼。

范仲淹:將軍白髮征夫淚--《清平樂》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寫這首詞時,范仲淹任陝西經略副使兼延州知州,與韓琦、夏竦,在邊關與元昊對峙。范仲淹力阻主動出擊,與元昊書信往來言和。韓琦主戰,力爭出擊擊退元昊。

范仲淹:將軍白髮征夫淚--《清平樂》

隨後,由於誤信假訊息,當時的任福將軍,墮入元昊包圍圈,任福連同萬餘士兵,激戰數日,全軍覆沒。

韓琦、夏竦、范仲淹三人皆受罰。范仲淹被貶耀州,理由有二:一、與元昊互通書信;二、《漁家傲》中“征夫淚”一詞,被朝中大臣彈劾“主帥作此喪氣之詞,大墮軍威”,被批評“厭戰”情緒嚴重。

范仲淹:將軍白髮征夫淚--《清平樂》

再回過頭來分析。

當時宋與夏的邊境地勢,易守難攻,雙方對戰,誰也佔不了多大便宜,唯有僵持對耗,比拼國力,那自然是大宋佔優勢。所以范仲淹力阻主動出擊,戰略方針正確。

論“厭戰”。用范仲淹自己的話說:“我范仲淹不敢說不在乎自己的名聲,卻也不敢求天下人人知己。我上任之前,理想確實是打一場大勝仗,殲敵破城,揚我大宋軍威,以戰功安西境。可來此之後,日日見到此處計程車兵,百姓,無論是這邊的還是對面的。我的心境漸漸變了,更想給他們一份安寧。給元昊的那封信裡,我稱蕃兵漢兵各為其主,都是忠烈之人,不想看到忠烈之人互相廝殺,血流成河,實乃肺腑之言。若說這是畏戰,甚而影響了屬下的志氣,因此被貶,我無可申辯。”——“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既如此,何人不畏戰?何人不厭戰?主和有何錯?

范仲淹:將軍白髮征夫淚--《清平樂》

當時的戰爭僵持不下,雙方邊境戰士有家不得歸,邊境人民受戰爭影響,生活苦不堪言。范仲淹在當地安民心,建農田,辦教育,收服周邊堡寨,擊退敵人侵擾,

其實功勞卓著。他的所做作為——竭心力惠邊民,充實倉廩,授以禮節,以能移風易俗,使人心向耕織而惡殺戮——確是長久之計。

范仲淹:將軍白髮征夫淚--《清平樂》

身為主帥,范仲淹寫如此悲涼的唱詞固然是有損士氣,但縱觀前後歷史事件,以北宋當時積貧積弱的國情,此詞亦是體現出范仲淹真誠不偽詐的赤子之心和“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博大慈悲胸懷。

范仲淹:將軍白髮征夫淚--《清平樂》

詞的上闕,落日、孤城,毫無留意的南飛北雁,再加上緊閉的城門,勾勒出一幅寂寥荒僻、蕭瑟悲涼的邊境圖。詞的下闕,“燕然未勒”的情形下,又聽“羌管悠悠”,手邊唯有“濁酒一杯”,怪不得將軍白髮,征夫灑下熱淚,淋漓抒發邊關將士壯志難酬和思鄉憂國的情懷。

千嶂、落日、孤城為靜,邊聲、號角則動,全詞動靜結合、情景交融,有氣勢磅礴的慷慨悲壯,又有蒼涼無奈的憂思愁情。

吟誦此詞,深深體會到範希文難酬壯志的悲愴情感和憂國憂民的愁腸仁心,到此,無論多情文人,抑或錚錚男兒,都會流淚!

2020年8月29日寫

2021年9月15日修改

本文由小瑭的不惟讀書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