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長語音、打電話、聚會,是我本人沒錯了

恐懼長語音、打電話、聚會,是我本人沒錯了

害怕聽到電話響;不敢在人多的地方發表意見;被邀請參加聚會找藉口不去;在公共場合遇到認識的人裝作沒看見……

以上社交恐懼症的臨床表現,你中招了嗎?

恐懼長語音、打電話、聚會,是我本人沒錯了

恐懼長語音、打電話、聚會,是我本人沒錯了

“社恐”是很多當代年輕人常常掛在嘴邊的詞,他們認為自己呈現了一種迴避社交、抗拒社交的情緒和狀態。

最近綜藝《姐妹們的茶話會》第9期,就聊起了“社恐”話題,簡直堪稱當代年輕人社恐圖鑑。

恐懼長語音、打電話、聚會,是我本人沒錯了

節目一開場,嗑友團姐妹點燃說唱魂,用rap表達了對乃萬的歡迎。但事實上,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熱情的舉動,會給人造成困擾,比如服務過度。

熱情的服務對於顏如晶來說就很有負擔,她說自己的解決方式就是立刻買下推銷的商品,避免尷尬;乃萬也不喜歡被推銷,所以會在導購走近時,想個理由婉轉拒絕。

恐懼長語音、打電話、聚會,是我本人沒錯了

不僅如此,乃萬還直言自己有輕微社恐,看到電話來了會恐慌,收到60秒語音從不開啟聽,都是轉文字處理。她覺得世界上最聒噪的聲音,就是微信語音電話的鈴聲。

電話乃萬也不太接,一般都會直接摁掉,隨後發訊息問對方有什麼事。如果約出去玩,她也會找各種藉口推掉。

不僅如此,乃萬還補充道,如果聚會上有陌生人在場,那自己就跟手機較勁兒:“

我可以一直鎖屏解鎖鎖屏解鎖,重複無數次

。其實也沒什麼事情,就想看看是不是哪個APP趁我不注意把自己刪除了。”

恐懼長語音、打電話、聚會,是我本人沒錯了

不過乃萬並不覺得“社恐”是病症,在她看來這是一種狀態。每個人都有權利去決定自己在生活中的狀態,甚至也有權利去調整它。

大左對此也總結道,很多人生來不善表達,讓他們安心做社恐而不是強迫,也是一種時代的進步。

恐懼長語音、打電話、聚會,是我本人沒錯了

社恐其實就是我們在生活中某一階段的一個狀態,像顏如晶為了嘗試獨立生活考上寄宿學校,卻因社恐不敢與同學交流每天圍著食堂繞圈子,一天甚至可以在同一個地方轉幾百圈,最終只能轉學。

據顏如晶回憶,她剛來中國時都不敢問別人“報銷吃飯”是什麼意思,結果硬生生用花生糖當飯撐過了三天。

恐懼長語音、打電話、聚會,是我本人沒錯了

日本有社恐的人是全世界最多的,有的人嚴重到吃飯都要躲在廁所裡吃。

林繪梨華說最近年輕人因為不想被別人說自己沒朋友,很孤獨,所以就躲到廁所裡面吃便當。因為他們覺得在這種安靜的環境下,沒有人打擾是最舒服的。

恐懼長語音、打電話、聚會,是我本人沒錯了

社交恐懼症是恐懼症的一種亞型,恐懼症原稱恐怖性神經症,是神經症的一種。在近幾年,逐漸轉變為當下年輕人的“集體病”。

芭姐還記得王勉在《脫口秀大會》上以一首職場社恐之歌,在網路上引發了共鳴。

你們細品這幾句歌詞,王勉是不是在大家身上裝攝像頭了?

吐槽上完廁所要離開,發現同事打著電話走進來,為了迴避只好再蹲回去;

總是互相迴避,沒有共同話題,當他走進電梯你趕緊掏出沒有訊號的手機;

上次拼車回家全程十幾公里,你總會想起那段開心的回憶,因為他一上車就睡過去了。

其實職場社恐,很大程度來源於我們對自己的不自信,害怕自己引起不必要的矛盾與摩擦。但在職場生活中社交環節本身就必不可少,你需要跟形形色色的上司和同事配合、打交道,為團隊創造價值。

有的時候,我們的職場社恐也是因為擔心說多錯多或者做多錯多,但這也是無法避免的事情,我們不能因為這個原因就放棄全部的職場社交。

前段時間,

#社交能力退回到幼兒園水平#

詞條爬上熱搜,網友總結了一句話特別經典:

“如果我的社交能力退回到幼兒園水平,那本人現在大概是交際花。”

確實如此,長大的我們反而更害怕社交了。

恐懼長語音、打電話、聚會,是我本人沒錯了

恐懼長語音、打電話、聚會,是我本人沒錯了

而隨著社交軟體的不斷更新迭代,我們接觸外界的資訊越來越依靠線上的溝通方式,導致現實中很多線上社交能力大於線下社交,呈現了一種虛擬社交狀態。

有人說,如果你想逼死一個社恐只需要兩句話——“一起走啊”“見面聊”。

如今有關社恐、社交方面的話題一再被熱議,也正因為年輕人有“社交恐懼”或者“社交焦慮”,才導致了更多的人把生活和喜怒哀樂寄託於網路。

據統計,我國目前獨居青年超過2000萬人。線下獨處、線上“熱鬧”成為常態。《2020獨居青年生活洞察報告》顯示,64。83%的被調研物件選擇透過社交軟體結交新朋友,線上交友是不少獨居青年緩解孤獨的“必選項”。

恐懼長語音、打電話、聚會,是我本人沒錯了

近年來還有許多研究者對社交恐懼症的患病率等進行了調查,大多數文獻都得出符合標準的社交焦慮障礙終生患病率介於5~10%之間,青少年的患病率更高。

事實上,很多年輕人自稱的“社恐”,並非達到疾病的程度,而是呈現一種迴避社交、抗拒社交的情緒和狀態。

那“社恐”該如何打破舒適圈呢?

TED曾經有一場演講致社交恐懼患者:

10種方法讓你更好地與他人溝通。

第一條:不要三心二意,要專注當下,進入那個情境中去;第二條:不要好為人師,“專家說教”式的溝通真的很無聊;第三條:使用開放式問題,讓對方去描述;第四條:順其自然,不要執著在自己的計劃和念頭上,你需要將它們表達出來;第五條:謹慎發言,談話是負責任的行為;第六條:不要把自己的經歷和他人比較,交談不是用來推銷自己的;第七條:別重複表達;第八條:避免那些別人不關注的內容,那些沒有重點的細節別人不在乎;第九條:這不是最後一條,但是最重要的一條——認真傾聽;第十條:簡明扼要,足夠短,能夠吸引人,又足夠長,能夠發揮作用。

“社恐”其實並不可怕,關鍵在於我們要找對正確的相處方法。首先是自己不要把自己框住,一時轉變不過來的我們可以交給時間。

其次就是如果我們身邊有社恐的人也要給予空間,尊重不同的交流方式,包容不同的個性。

恐懼長語音、打電話、聚會,是我本人沒錯了

大家選擇什麼樣的方式跟社會產生聯絡都是自己的自由,當然前提是你的個性不會給別人或者自己帶來一些不適或者困擾。

我們還是要努力正視自己的不足,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敞開心扉去接觸、去感知這個世界。

其實社交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太過在意別人的眼光以及給自己貼上的“社恐”標籤。

恐懼長語音、打電話、聚會,是我本人沒錯了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編輯 ∕ 5yan

助理 ∕ yc 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