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藝術基金專欄|一直在奔跑,永遠有遠方

國家藝術基金專欄|一直在奔跑,永遠有遠方

2020年末至2021年初,音樂劇《在遠方》陸續登陸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上汽上海文化廣場和廣州大劇院,共計十八場演出圓滿收官,成為全國音樂劇迷和相關從業者關注的焦點,開票三十分鐘北京上海兩地全部售罄、各媒體相繼發表劇評褒獎,可謂票房口碑雙豐收。在中國物流業飛速發展和崛起的今天,《在遠方》這部劇把視線聚焦到上個世紀末一位平凡的快遞員身上,以他的一生為線索,將一位快遞員的故事緩緩道來,視角獨特又親切,充滿煙火氣息的現實主義題材帶領著大家進入到了二十多年前的生活當中。

向著遠方奔跑

《在遠方》的故事開始於上個世紀末、改革開放盛行的時候,主人公姚遠作為那個時期的一名快遞員,在被郵政執法堵截損失慘重之後,依舊懷揣著嚮往而奮鬥,他在充滿困難和不確定性的業務之間奔波,也在前進或停止的感情分岔口抉擇。該作品將視線聚焦以姚遠為代表的底層勞動者們,透過寫實的藝術手法再次創作,將他們的挫折和努力細膩地重塑並在舞臺上展現,很難不引起大家共鳴。

該劇講述主人公姚遠從“黑快遞”到城裡快遞公司的經歷,時間跨度長,中間穿插親情、愛情和兄弟情,但《在遠方》依舊透過高超的劇作手法,使整個劇本厚重但完全不乏味,這部音樂劇有敘事、有抒情、有逗趣、有矛盾,也有極具張力的情緒抒發,以小人物的視角展現大環境大事件,帶觀眾跟著主角的人生經歷感受時代變遷,感受人間煙火氣息。

在快遞業無比發達的當今中國,外賣員、快遞小哥的故事一次次透過各種媒介浮現在大家面前,為大家勾勒出這個群體更鮮活的生活,這些故事中,圍繞在他們身邊的人也使得被關注的群體形象逐步轉化為更加鮮活的個體。音樂劇《在遠方》中,“二叔”這個角色的出現,使得主角的形象更加立體,他是姚遠的人生導師,也是他作為一個孤兒的親情依靠,二叔的去世是整部劇的高潮,引發姚遠回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往事,一時間,現實與回憶、虛與實、明與暗,在同一場景內自然集結,劇中的角色形成了跨越時空的呼應,這段情節也成為了整部劇的情感高潮。除此之外,二叔接地氣的服化造型設計,也讓這部劇更加貼近本土,增添了《在遠方》作為原創音樂劇的文化認同感。

從小人物出發的視角,在中國音樂劇的土壤上屬於一個“風險專案”,京演集團和《在遠方》團隊的這一次嘗試,本身就帶著足夠的勇氣和信心。劇中,姚遠一直在向著遠方奔跑,這大概是最美好的意境和隱喻了,只要心存希望、奔赴夢想,永遠都會有更好的遠方。

國家藝術基金專欄|一直在奔跑,永遠有遠方

紮實基礎、大膽表達

使得《在遠方》口碑票房雙豐收的,不僅僅是它的劇本和獨特視角,舞美、燈光、編曲等等都值得一提。

和電視劇不一樣,舞臺美術是賦予劇場演出不同於熒屏獨特魅力的靈魂。《在遠方》的舞美設計任冬升,曾經參與知名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舞美設計。本劇的舞美設計以鋼結構的貨架以及男主姚遠的臥室為主,透過移動鋼鐵貨架、區域性舞臺旋轉,進行多種變換,整體設計風格十分貼合故事背景。因為場景多變,看似簡潔的舞美設計卻並不簡單,鋼架的旋轉移動以及升降調整很頻繁,舞臺排程難度很大,但是效果十分震撼。設計者充分利用了劇場的立體感和靈活度,使得整場表演的舞美令人眼前一亮。不同場景依靠可排程的鋼結構實現快速轉場,克服了舞臺劇過於抽象的問題。男主角的小屋就並沒有像常規舞臺劇那樣透過一個較為平面化的佈景來展示,而是巧妙地設計了一個可360°旋轉的鏤空立方體,立方體內部和頂部分別是房間和天台,在不同角度旋轉過程中實現多個場景的切換,非常自然流暢。

同時,編曲和唱詞又使音樂劇有了不可替代的特性,都必須承認《在遠方》的編曲是相當成功的。它沒有讓曲目淪為劇情的附屬品,而是憑藉抓耳且不落入俗套的旋律,成為了整部劇的藝術靈魂。

毫無疑問,作為國內原創音樂劇,《在遠方》團隊充分展現了自身的實力,以及永遠在奔跑著的年輕靈魂。

總的來說,音樂劇《在遠方》是一次大膽的嘗試,選取了時代需要關注的點,融合多種藝術元素,揭示社會現象,將最平凡的人生搬上舞臺,讓更多人能夠看到並感同身受,在劇中尋找自己,在觀劇中反思自己,將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傳遞到了更遠方,同時也拉開時代的帷幕、撥開了中國原創音樂劇領域遠方的迷霧。

(作者浩洋,系戲劇研究者,劇評人。)

12月16日《中國文化報》第四版國家藝術基金專欄“輝煌百年 壯麗史詩”刊發特別報道

國家藝術基金專欄|一直在奔跑,永遠有遠方

責編: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