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之華容道,一出博弈背後的陽謀,好隊友做庸事典範!

這是一個博弈論問題,而博弈的關鍵其實從來不是關羽,而是曹魏,劉備,孫權而已。

話說在周瑜發起總攻之後,赤壁鏖戰的結果在哪漫天大火中就已經成為定局。

三國演義之華容道,一出博弈背後的陽謀,好隊友做庸事典範!

話說在周瑜發起總攻之後,赤壁鏖戰的結果在哪漫天大火中就已經成為定局。(曹操赤壁之戰打敗)

這時候劉備看到東吳大軍勢如破竹,當然也想上前分一杯羹,於是招呼大軍敢去助陣,殺的曹軍丟盔卸甲,大敗而逃。

這之後的故事在《三國演義》中有深刻描述,那情節設計無疑令人拍案叫絕。

曹操僅帶少數人逃命,諸葛亮算準曹操必定走小路,於是命令關羽派兵守住華容道小路,關羽表示不服,“假如他走大路過來又如何?”為此二人還立軍令狀。

這一開頭的設計就是為了最後打壓關羽的傲氣。

深層原因不過是凸顯諸葛亮的御人之術而已。

三國演義之華容道,一出博弈背後的陽謀,好隊友做庸事典範!

深層原因不過是凸顯諸葛亮的御人之術而已。(這一刻的諸葛亮很陰險)

最後曹操果然如諸葛亮所言,走的是華容道的小路!

那麼諸葛亮是如何算準多疑又狡詐的曹操會如他所料,走小道咧?

話說大道小道不過二種選擇,其實按照機會均等來看,各有一半機會。這就和中彩票一樣,其實是一個機率問題。

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認為,諸葛亮蒙對了?

在我看來是可以這樣理解的

其實當時最好的點既不是華容道,也不是大道,而是二路交匯處的岔路口,可是聰明如諸葛亮為何不命令關羽去哪裡等候,非要讓關羽守小道?

三國演義之華容道,一出博弈背後的陽謀,好隊友做庸事典範!

其實當時最好的點既不是華容道,也不是大道,而是二路交匯處的岔路口,可是聰明如諸葛亮為何不命令關羽去哪裡等候,非要讓關羽守小道?(這兩條路怎麼走?)

原因難道真的是送人情給關羽?

守住岔路口才是必勝之法,不過諸葛亮沒這麼安排

原因嗎其實很簡單,在諸葛亮和劉備看來,抓住曹操這個選項其實不是最優選擇。

而關羽知道嗎?他不知道啊,這就是資訊不對等下的認知差。

而這個認知差為何存在,不過是為了給孫權一個交代而已。

你想想啊,曹操最後敗退其實也是英雄氣概滿滿的

一笑笑出趙雲,二笑笑出張飛,三笑就笑出了關羽。

終於,他笑不出來啦。

三國演義之華容道,一出博弈背後的陽謀,好隊友做庸事典範!

終於,他笑不出來啦。(曹操:我鬱悶啊,這三笑都是大將)

那麼當孫權問起來,為何窮途末日的曹操居然跑了的時候,劉備當然可以振振有詞的說

尼瑪我派了三波人去捉曹操,哪知道這傢伙太能跑。就是逮不到啊?

這叫做用心做庸事。

我確實很用心,可是我就要做庸事。

原因嗎大家心知肚明。

孫權當然也知道,但是他就沒話可說啊?

難道說是故意的?

這麼努力的盟友,少見啊。

三國演義之華容道,一出博弈背後的陽謀,好隊友做庸事典範!

這麼努力的盟友,少見啊。(關羽是個背鍋的)

其實在赤壁之戰中,劉備的目的很簡單。

首先:他要藉助機會發展壯大自己,這是根本,但是沒有對手之下弱小的他會被吃掉,所以他不能讓對手消失

其次:他要將最大的威脅打到不至於威脅到自己生存的地步,這就是打敗曹操的必要性。

再次:他要為以後和曾經的盟友孫權戰鬥做準備,爭奪地盤,必須自己全心全意,而孫權不能全心全意。

最後:在充分了解關羽性格基礎上,他和諸葛亮心照不宣的默認了關羽守華容道這件事。目的當然是送人情給關羽,也保全他的忠義。

以上就是《三國演義》為何讓關羽守華容道的必要性。

裝逼要裝的到位,讓盟友無話可說,人情要給的到位,讓兄弟無話可說,劉備的目的達到了

懲罰要懲罰的到位,讓關羽心服口服,從此不再挑戰諸葛亮的權威,諸葛亮的目的達到了。

那麼被耍的團團轉的是誰?

三國演義之華容道,一出博弈背後的陽謀,好隊友做庸事典範!

那麼被耍的團團轉的是誰?(關羽最後還是放走了曹操)

曹操是一個,他是受益者,

不過他的英雄氣概在三笑出敵軍之後,估計會自信心受損。

關羽是一個,他是受害者

關羽的傲氣在這件事情打擊之下,會有所收斂

孫權是一個,他是被忽悠的

遇見這樣一個坑爹盟友,其實很不幸

哈哈,深讀《三國演義》,確實越來越有趣。。。。。

以上不按正史分析,正史那是另外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