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兒女》的情懷牌,打不動了

作者:殷萬妮

編輯:江 嶽

01 翻拍

國民度極高的情景喜劇IP都很值錢。

2011年,《武林外傳》翻拍成電影,總投資額1700萬元,票房突破2億,淨利潤是投資的3倍不止。

2018年,《愛情公寓》翻拍成電影,票房5。55億。

2020年,電視劇《家有兒女》播出十五週年之際,第一部的出品方放出訊息,稱將推出網劇、院線電影等,其中院線電影已經拿到龍標,檔期待定。龍標是國內的電影公映許可證,拿到龍標也意味著影片已經拍攝完成並通過了內容審查。

一時間,訊息傳遍全網,微博熱搜甚至衝進了熱搜榜前五。觀眾的關注點集中在,這部電影能否做到原班人馬重聚。也有人以質疑的態度,擔心這是一部借情懷圈錢的作品。

然而,結果足以讓人大跌眼鏡。實際上,這部所謂的《家有兒女大電影》是一部中美合拍的作品,出品方和劇版《家有兒女》的出品方是同一個——中視美星,電影名字叫《Think Like A Dog》,中文譯名是《家有兒女之最佳拍檔》。

《家有兒女》的情懷牌,打不動了

電影題材的定位是科幻家庭喜劇電影,導演(同是編劇)、一家三口的主演都是美國人,講述的是一個12歲的天才男孩奧利弗發現了聽到愛犬想法的方法,雙方聯手克服了學校和家庭中遇到的難題,並讓男孩家人重歸於好的故事。

《家有兒女之最佳拍檔》今年6月已經在美國上映了,但反響平平,爛番茄新鮮度70%。

中視美星自然知道怎麼用《家有兒女》這塊金字招牌,為電影的中國市場鋪路。

認證為“電影版家有兒女官方微博”更名為《電影家有兒女2020》,從今年7月就開始為《家有兒女》系列預熱。官博幾乎每發一條《家有兒女》劇情cut都要@幾位劇版主演,但沒有演員迴應。7月27日,官博互動提問“如果家有兒女拍成電影,你最期待看到什麼情節”,評論區只有兩條留言。

直到9月,官博釋出“新家有兒女海選重磅開啟,快來加入《家有兒女》明星養成計劃”,才徹底引爆話題。

“電影版家有兒女”的微博話題閱讀高達3。6億,但出品方一直含糊其辭,頂著“家有兒女”IP的殼,惡意誘導甚至誤導觀眾,就連電影宣傳用的標語都是“延續‘家有兒女’品牌理念”。

國民級情景喜劇翻拍成電影,一度收割了許多IP紅利,但同時幾乎避免不了的是票房與差評齊飛,這部家有兒女大電影大機率會延續這一“定律”。

02 劇版籌備

劇版《家有兒女》的爆紅是天時地利人和。

它是在足夠宏大的背景下誕生的,而製作背後離不開一個人——總策劃楊偉光。

楊偉光曾是中央電視臺臺長,也被看作是中國電視產業最早的拓荒者之一。2004年春天,中央釋出了關於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相關檔案,要求各級電視臺有條件的開設少兒欄目。

時任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主席的楊偉光,自然而然地接下了這個重擔,他決定製作相關內容的電視劇,打造中國版情景喜劇《成長的煩惱》,劇名定為《家有兒女》,前者是1985年至1992年間美國收視率最高的情景喜劇。

那一年,楊偉光已經69歲。

楊偉光把北京一批做情景喜劇的編導聚集起來,大家一起出創意。與此同時,他還把社群的工作人員、小學校長、老師、家長、婦聯主任安排在一起座談,細聊大家身邊關於孩子的真實故事。這樣的會開了很多場,收集到了大量活生生的素材之後,楊偉光再把素材交給了編劇,由編劇去提煉、加工。

最後編劇採用了一個重組家庭作為故事展開的平臺,集數定為300集,計劃拍攝3部。單身父親夏東海帶著兒子從美國回來,並與在國內長大的女兒團聚。夏東海的再婚物件是護士劉梅,同時也是一個單親媽媽。

重組家庭中的姐弟三人血緣不同、年齡不同、性格不同、接受過的家庭教育不同,這樣的一家五口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一定有很多喜劇因素和喜劇衝突。而這樣的設計,也更利於在家庭成員的碰撞中反應當下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楊偉光滿足於此。

演員也在同時招募。2004年,《家有兒女》劇組招募小演員的通知在央視滾動播出,劇組面向全國選演員。來報名的孩子也很多,試戲也要排著很長的隊。

12歲的張一山從中脫穎而出。他在此前已經有過表演經驗——出演《小兵張嘎》裡的佟樂樂一角,而劇中飾演“樂樂爸爸”的演員李迎旗把張一山推薦給了《家有兒女》的副導演,用張一山父親的話說,“張一山輕輕鬆鬆錄上了。”

《家有兒女》的情懷牌,打不動了

夏雪、夏雨姐弟的角色也確定得很順利。

12歲的楊紫當時在讀小學,導演原本想讓楊紫飾演劇中劉星的一個同學,結果見到她本人後覺得可以試一下夏雪一角,便讓楊紫和劇中的兩個弟弟一起試戲。雖然年齡不相符,但楊紫的身高已經有1。6米,比同齡的張一山還要高,感覺正合適,當天導演便敲定由她演夏雪,一個17歲的高中生。

尤浩然和張一山一樣,都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雖然年紀小,但接觸電視的時間並不短。2000年,當時只有三歲的尤浩然拍的一條公益廣告“其實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喻戶曉,導演便選定他飾演小兒子“夏雨”。

《家有兒女》的情懷牌,打不動了

小演員陸陸續續定下來了,反倒是父母兩個關鍵角色在敲定過程中有些波折。媽媽劉梅一角,楊偉光首先想到的是宋丹丹。

宋丹丹一開始是拒絕的。

自1994年《我愛我家》之後,十年間宋丹丹出演過12部電視劇,但爆紅的幾乎沒有。楊偉光仍堅持這個情景喜劇很適合她,給她打電話,誠摯發出邀約。後者正好有檔期,加上導演是自己多年的朋友林叢,便順勢答應了下來。

出演《家有兒女》中夏東海一角時,高亞麟剛32歲,比劇中和他搭檔夫妻的宋丹丹小了11歲。

年齡尚且不是問題,只是此前,高亞麟飾演的反派角色深入人心,比如《呂不韋傳奇》中的奸臣嫪毐。

《家有兒女》的情懷牌,打不動了

劇組的人也猶豫他是否能擔起“陽光老爸”的角色,在楊偉光和導演林從的堅持下,高亞麟保住了角色。

那時,宋丹丹已經是大腕,高亞麟名氣尚小,是實打實的演員後輩,再加上沒有同孩子拍戲以及相處的經驗,他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擔任主演之一的這部戲會一炮而紅。

03 爆紅

2005年2月,《家有兒女1》在北京電視臺首播,首播效果並沒多好,收視率僅僅只破1,然而任誰也沒想到,後期收視率高達2。3%。

對比2005年的電視劇收視冠軍《亮劍》平均收視率10。3%,《家有兒女1》的收視率顯得弱許多。但破2的收視率並不低,2019年由楊紫主演的大熱劇《親愛的,熱愛的》平均收視率也不過1。2%。

頂著“中國第一部家庭教育題材的情景喜劇”的名號,主創原本劃定的收視群體是以少年兒童和家長為主,但實際的收視群體遠比預計中更廣泛。

因為《家有兒女》太火了,江西衛視在黃金檔播出《家有兒女》的兩個月後,推出“《家有兒女》(2)”,其實這不是《家有兒女》第二部,而是第一部的重播,一些省級的地面臺對此也表示過不滿。

收視率火熱以外,《家有兒女》還獲得了第26屆電視劇飛天獎少兒電視劇一等獎和第7屆金鷹節最佳少兒電視劇獎,將國內三大電視劇獎項中的兩大獎項收入囊中。

這樣一部戲,很大程度上成了幾位主演的演藝路上的轉折點。

雖然從投拍到首播不過十個月的時間,但100集的拍攝量並不輕鬆。那時,高亞麟沒結婚,也沒有孩子,剛開拍的時候,他很難入戲。拍第一場戲跟劉星見面時,高亞麟怎麼也找不到做父親的感覺,對孩子很客氣。

搭檔宋丹丹看了對手戲的表演,勸說,“你這樣不行,在生活中,沒有一個父親會跟孩子這麼客氣的,太假了。”

拍前幾集,高亞麟一直在打退堂鼓。為了更快地進入狀態,高亞麟依照自己的父親為原型借鑑經驗,再加上自己對角色的理解和想象,呈現出了夏東海這樣一個開明、陽光、擅長傾聽和溝通的“國民爸爸”的角色。

讓人印象很深的一場戲,是夏東海的工作夥伴為了守住投資人和製片方,讓兒童劇院編導夏東海對著媒體編造自己過往的經歷,說自己在好萊塢工作過。夏東海首先想到的不是利益,而是自己的孩子,作為爸爸要以身作則,不能教孩子一套,自己做另一套。

放在現實生活中,這對很多成人可能都構不成一道選擇題。

因而這部劇現在看也不落伍,它能讓很多父母反思自己和孩子的相處之道。高亞麟的表演也很鬆弛,沒有用力過度、表演僵硬的問題,也沒有被對手戲搭檔宋丹丹的光芒比下去。

張一山因為這部戲成為被全國觀眾認識的童星“劉星”。有一年六一,張一山和爸爸去北京朝陽公園過兒童節,公園裡孩子們一看見張一山便要簽名,他給人簽字簽得手都僵了,最後還是一個帶著一群孩子的小學校長幫忙解圍,他才能順利“脫身”。

而宋丹丹也憑藉“劉梅”一角,塑造了《我愛我家》中的“和平”以外,第二個最為大眾所熟知的角色。

《家有兒女》的情懷牌,打不動了

主創團隊趁熱打鐵,在2005年12月,《家有兒女2》就已在電視臺播出。也是在這一年,主創人員萌發出製作動畫版《家有兒女》的想法,楊偉光也很同意這個創意,於是第一部和第二部的動畫版也開始投入創作。

《家有兒女2》延續了此前的熱度和高收視率。《家有兒女》第一、二部在中央電視臺和全國近30個省市臺反覆播出,收視率一路攀升。在北京電視臺非黃金時間播出時,平均收視率2。4%、最高收視率4。9%,創造了該臺電視劇頻道該時段的最高收視率;廣西電視臺最高更是達到了15。5%,美國、日本也購入了播出版權。

可惜,這樣的火熱沒能在《家有兒女》的後續系列得以複製,後面的劇集,也因為換角、更換編劇團隊等原因,口碑走向崩裂。

04 掘金

主創團隊在2007年這一年,推出了《家有兒女》第三部和第四部,前三部都是100集,第四部67集。

“我們本來計劃拍攝365集,怕審查時有些章節通不過,就故意多出兩集,留有餘地。沒想到全部通過了。”楊偉光後來接受採訪說道。

景還是相同的景,拍攝在八一電影製片廠的棚裡進行,棚是搭的,夏天沒有空調,棚裡像蒸籠一樣悶,很熱。

但主演團隊發生了變化——楊紫退出劇組,“夏雪”由寧丹琳出演,劇中飾演爺爺的文興宇也因生病,沒有再參與拍攝。

情景喜劇的魅力之一是日常感和熟悉感,觀眾對固定班底的要求也會高於其他劇集,而讓新演員演舊角色會大大稀釋觀眾對角色的倚賴感,這對情景喜劇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打擊。

幕後的變故也在同時發生。2007年,因為酬勞的問題,總編劇李建宏與製片方產生了問題,在籌拍《家有兒女》第三部時離開了劇組,轉而投奔高薪挖人的廣東電視臺。

劇集在預熱上下了不少功夫。2007年7月1日,家有兒女連播劇場伴隨著《家有兒女3》的首播而推出,即該劇集在全國31個省市臺同時播出,以保證收視率。

然而這一行動仍未阻礙觀眾的唱衰,爭議體現在評分上。

《家有兒女》前兩部豆瓣評分皆為8。8分,而第三部下滑至6。9分,第四部更是低至6。6分。時至今日,後兩部也未曾複製《家有兒女》前兩部的現象級收視。

儘管第三、四部的口碑差強人意,這兩部劇集的製片人孫劍濤在2008年依舊試圖籌拍第五部。

但孫劍濤曾表示,會棄用曾扮演劉星、小雪、小雨的三個孩子,因為他們遭遇了成長的尷尬:進入變聲期,原先的角色定位已經不合適。如果開拍,她會把孩子數量增加到6名。

諷刺的是,這變成了一場失敗的蹭熱度。同年11月,由孫劍濤擔任製片的100集情景喜劇《家有兒女新傳》播出,作為主演的小演員一共六個,其中一個是關曉彤。而這部劇打出的名號也是《家有兒女》系列姊妹篇的名號,結果砸得沒有一絲水花。

《家有兒女》的情懷牌,打不動了

其實進入成長尷尬期的,未必是三位童星,而是藉著這塊招牌招搖過市、藉此謀取紅利的主創團隊,以及中國情景喜劇。

2018年,《家有兒女》系列的導演林叢執導100集情景喜劇《家有兒女初長成》,宣傳時打出家有兒女升級版的名頭。主創團隊和《家有兒女》第一部有重疊,製片人是同一位李洪,李建宏、邢育森也迴歸編劇團隊,參與制作,導演還請來高亞麟和張一山參演助陣。

《家有兒女》的情懷牌,打不動了

如果要說一定跟《家有兒女》有關係,那麼導演說的“升級”可能是,原版是圍繞一個重組家庭展開故事,那麼《家有兒女初長成》是圍繞兩個重組家庭展開,講述四個性情迥異的子女在煩惱與矛盾過程中走向融合的故事。

這部劇的命運同《家有兒女新傳》一樣,悄無聲息的播完,只剩曾經的劇迷一聲扼嘆。

時隔16年,《家有兒女》之後,未見另一部受同等關注的高質量家庭教育題材的情景喜劇。甚至,毫不誇張地說,《武林外傳》之後,國內便沒有一部出色的原創情景喜劇。

進入10年代,熒幕上充斥著無窮無盡開採經典情景喜劇的IP,除了廣告,大電影、微電影,甚至幾乎毫無相干的合拍電影都能吃一波IP紅利。

曾經陸續投身這波浪潮的,有《家有兒女》的製片人、導演、出品方。這是一支大隊伍——四部劇集的出品方和主創團隊不全然相同,就算一方作罷,另一方登場,這場戲也能唱得夠久。

如今,談及這部尚未定檔的《家有兒女》大電影,中視美星創始人張林書充滿自豪感,她在去年的一場論壇中提到——

“十五年前,我把美國電視劇《成長的煩惱》落地在中國,它叫《家有兒女》。十五年後,我又把《家有兒女》帶到美國去做合拍,去嘗試它的魅力,在好萊塢的體系下又拍了一部電影《家有兒女之最佳拍檔》。”

情懷牌已經打無可打了。

當創作倚賴IP,當宣傳開始套路,這樣的用心,距離“精品”已經愈發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