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胡惟庸案:朱元璋的容忍,是廢除延續千年丞相制度的需要

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有一官職“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個職位就是丞相,先秦時期,各國有丞相與相邦之名,而在那個時期的丞相,權力吧大,它只是相邦的副手,秦朝有名的人物呂不韋曾居相邦之位,到了漢朝,西漢模仿秦朝制度,依然設定相邦(相國),同時,丞相依然是相國的副手,三國以及晉南北朝年間,除了蜀國和東晉初年外,丞相一位基本不設,隋唐宋時期,丞相也沒有設定,用別的官職代替,尚書左僕射,右僕射,南宋年間,將僕射一職重新改為丞相,到元朝時期中書省設立丞相,直到明朝朱元璋時期廢除丞相,中國的丞相制度一直延續了上千年。

丞相制度自興起與存在的意義,實際上就是協助皇帝管理國家一切軍政大事,史稱“掌丞天子,助理萬機。”丞相是輔佐皇帝治理國家的一個重要職位,關鍵時刻,實際上還是皇帝說了算,而隨著丞相制度的出現至延續,逐漸的變成了皇權與相權的爭奪,偶爾一個年代,如果丞相勢大,他可能還要壓皇帝一頭,我們所熟知的歷史人物曹操,就曾做過一段丞相,他當時勢力大“挾天子以令諸侯”明朝時期,開國皇帝朱元璋是一個權力佔有慾很強的人,他對丞相分權很是不滿,因而採取了一些小手段,透過胡惟庸案,將中國延續了千年的丞相制度,徹底的廢除。

明朝胡惟庸案:朱元璋的容忍,是廢除延續千年丞相制度的需要

明朝建國後的矛盾,淮西集團和浙東集團的爭權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論功行賞,他任命李善長為丞相,李善長何許人也?早些年間朱元璋起義時,李善長前來投奔他,成為了他的參謀,在整個朱元璋打仗期間,李善長主要負責的職務大多數後勤和政務處理,而他的作為實際上就如同劉邦時期的蕭何一般,打仗信仰“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無論打的結果是怎樣,後勤保障工作是一定要做好,李善長几十年來兢兢業業,取得了朱元璋的信任,建國後他被封為韓國公,並且任職中書左丞相,也就是百官之首,同時,他也是淮西集團的首領。

淮西集團用很簡單的話來說,實際上這就是如同我們今天所說的老鄉會一樣,朱元璋是淮西人,李善長,湯和,周德興等人皆是,因而他們在朝廷裡便有了自己的小圈子,也就是淮西集團,浙東集團的首領是另一位老熟人,他就是劉伯溫。

劉伯溫是民間一位傳的很神奇的人,據說他能和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一般,呼風喚雨,神機妙算,總的來說,在朱元璋當時皇帝的這一路上,劉伯溫也是出了大力的,可以說將他稱為朱元璋身邊的第一謀士也是名副其實,可是建國後,劉伯溫這麼有功勞的人,卻只是被封了一個“誠意伯”瞭解爵位的都知道“公、侯、伯、子、男”人家李善長是公爵,而劉伯溫卻堪堪是個伯爵,這其中實際上或許就是朱元璋的私心,劉伯溫太聰明,自古以來,功高震主的人沒有一個有好下場,這或許也註定了劉伯溫的悲劇結局。

明朝胡惟庸案:朱元璋的容忍,是廢除延續千年丞相制度的需要

淮西集團與浙東集團的爭權,實際上就是李善長與劉伯溫的鬥爭,朱元璋作為皇帝,他是明白這一點的,但是他並沒有出手阻止,反而是縱容兩人的鬥爭,“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也無窮”雙方打的不可開交,無非就是想在重要的職位上安插自己的人罷了。

李彬是中書省都事,是李善長手下的大員,此人因貪汙被劉伯溫發現,當時朱元璋不在南京,李善長前往劉伯溫處求情,劉伯溫一點面子不該,當即殺了李彬,隨後,等朱元璋回來,李善長便煽動自己的人在朱元璋處進言,使得劉伯溫失去信任,就此被趕回了老家。

最終,李善長的淮西集團取得了勝利,但是他不願樹大招風,因而找了另外的一個領頭人,他就是胡惟庸,而這也是他走向滅亡的開始。

胡惟庸成為丞相,朱元璋忍讓七年,最終廢除丞相制度

胡惟庸是一個很膽大妄為的人,自從他當時丞相以後,仗著朱元璋對自己的信任,四處拉攏同夥,而他也知道自己的囂張會帶來麻煩,因而他竟然敢於在朱元璋之前將所有的奏章自己瀏覽一遍,凡是有關於陷害自己的統統去掉,不僅如此,在處理一些國家大事上,他也敢於挑戰朱元璋的權力,率先下達命令,面對胡惟庸的所作所為,難道朱元璋不知道嗎?

明朝胡惟庸案:朱元璋的容忍,是廢除延續千年丞相制度的需要

答案是,朱元璋肯定知道,朱元璋是歷史皇帝中最為傑出的皇帝之一,他白手起家,吃過太多苦,從一個快要餓死的人,最後登上帝位,你說他糊塗,那是不可能的,那麼拋去這些不可能的原因,那就只剩下一個事實,朱元璋要消滅的人,實際上並非是胡惟庸,而是他背後那延續了千年的丞相制度。

自古以來,皇權與相權都是每個朝代很重要的問題,對於有的皇帝而言,丞相幫他們做事,他們高興還來不及,但是到了朱元璋這,那就另當別論了,朱元璋是一個對權力很有慾望的人,他可以容忍官員做任何的事,但是他絕對不允許的,便是有人來和他分權,而朱元璋也知道,丞相這個制度已經延續了上千年,總不可能一句話說廢就廢,因而,他便決定透過胡惟庸,正式的解決自己這個困擾。

胡惟庸不是個傻子,傻子也做不了丞相,他是和朱元璋一起從刀山火海中走出來的,他看過陳友諒的可怕,見過元朝起兵的強大,可是他們這些人都敗在了朱元璋的手裡,那麼最可怕的人呼之欲出,他實際上就是朱元璋,瞭解朱元璋的個性,你就知道了,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有些事,要麼不做,要麼就做絕,不給其他人機會,這就是朱元璋的風格。

明朝胡惟庸案:朱元璋的容忍,是廢除延續千年丞相制度的需要

胡惟庸決定拉人,他要拉的第一個人,就是自己的伯樂,原來的丞相李善長,李善長是明朝開國第一功臣,同時,他的手裡也有朱元璋頒發的一個鐵疙瘩”免死鐵劵”等於說,這個鐵疙瘩的作用就是救你一命,讓你多了一個腦袋,只要在臨死前,掏出這個鐵疙瘩,你就能多活一條命,明朝成立後,朱元璋沒有給幾個人這個鐵疙瘩,但是李善長是其中一位。

李善長面對胡惟庸的拉攏,實際上並不願意和他瞎搞,他是最瞭解朱元璋可怕的人,看到胡惟庸想挑釁朱元璋,他立刻表示拒絕,不過胡惟庸也會走曲線救國的道路,眼看拉攏李善長不行,他就開始拉李善長身邊的人,胡惟庸的哥哥女兒正是李善長侄子的媳婦,透過這一關係,胡惟庸首先將李善長的弟弟拉下水,最終,李善長聽得多了,也就說了這麼一句話“吾老矣,吾死,汝等自為之”我老了,等我死了,你們就看著辦,這句話沒多久就傳到了朱元璋的耳朵裡。

時間已經過去七年,朱元璋也忍讓了七年,最終,他覺得時間已到,開始動手,剛好瞌睡,老天便送來一個枕頭,這一年,胡惟庸的兒子墜馬死在了馬車輪下,胡惟庸膽大妄為沒有經過司法部門的審判,直接將馬車伕給殺掉了,瞭解明朝律法的人都知道,在明朝殺人不難,但是要合法殺一個人,那是很難的,而最重要的一點,要殺的人,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最終決定權都在皇帝的手裡,如今胡惟庸越俎代庖,他的好日子,也終於是過到了盡頭。

明朝胡惟庸案:朱元璋的容忍,是廢除延續千年丞相制度的需要

胡惟庸殺過人才知道慌了,此事被朱元璋得知,胡惟庸忐忑不安去告罪,朱元璋露出自己獠牙“殺人償命”同時有占城國來明朝進貢,胡惟庸也不報告,還是等使者來到皇宮,宦官告訴了朱元璋,這讓他十分生氣,先是處決了禮部的人,最終,便找到了胡惟庸的頭上,次年,胡惟庸被殺死。

胡惟庸的死後被人告發曾經想造反,朱元璋怒了,派人將有關此事的人全部殺掉,這也就是明初的“四大案”之一的胡惟庸案,錦衣衛抓了幾年,最後殺人殺了三萬人,可是還不夠,還要接著殺,而等胡惟庸死後一個多月,朱元璋露出了自己真實目的,他立刻將中書省取締,並且撤除了丞相這個職位,在皇權與相權中,皇權最終在朱元璋的手上獲得勝利。

歷史辯證法關於丞相問題,這是歷史的規則,丞相總會被另一個名字代替

從一開始,無論是淮西集團與浙東集團的鬥爭,亦或是胡惟庸的一家獨大,藐視皇權,這實際上都在朱元璋的掌握之中,透過事物現象看本質,朱元璋在胡惟庸死後,立馬撤除丞相,實在上他並沒有將胡惟庸作為自己的敵人,而是他背後延續千年的丞相制度,才是他唯一的敵人。

明朝胡惟庸案:朱元璋的容忍,是廢除延續千年丞相制度的需要

朱元璋消滅了丞相,將全國所有軍政大權掌握在自己手裡,可謂是風光無限,可是也僅限於洪武期間,到了朱棣時期,朱棣處理政務起來沒有那麼有精神,他又設立了一個新的機構“內閣大學士”這些人實際上就是丞相的另一個名字,我們都知道,歷史辯證法是存在的,這是歷史的規則,朱元璋是個偉大的人,他可以改變自己的國家,但是他無法改變的,那就是歷史的規則。

明朝後期的內閣大學士,權力大的驚人,甚至超過以往的丞相,萬曆初年,明朝有一偉人張居正,他也是明朝最偉大的改革家,他就比之前的丞相更威風,而那時皇權旁落,被壓制的厲害,這也是為何張居正在時,萬曆對他恭恭敬敬,待他死後,立刻掘棺拋屍的原因。

結語

朱元璋無疑是歷史上諸多皇帝中,最為傑出的皇帝之一,他想要做的事,全部都做到了,不過對於歷史而言,朱元璋實際上就是一個並不重要的人物,歷史是要向前發展的,任何有不符合時代的東西,都將被崛起,硬要改變歷史的規則,那終於會得到歷史的懲罰。

明朝胡惟庸案:朱元璋的容忍,是廢除延續千年丞相制度的需要

朱元璋是一個偉大的人,可是在歷史浩浩湯湯的潮流中,他又是顯得那麼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