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最後嫁得好的,都是有這個特徵的女人

仲念念 | #情感觀點#書評系列

列夫·托爾斯泰 | 《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最後嫁得好的,都是有這個特徵的女人

插圖:電影《安娜·卡列尼娜》劇照

01。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但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女人亦是如此,幸福的女人大抵只有一種樣子,而不幸的女人,卻有著獨屬於自己的不幸的方式。

這是列夫·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裡的一句話,這句話概括了整部小說。

用兩段婚姻和兩個女人做對比,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是何時拉開的。更告訴我們,婚姻幸福和不幸的根源在哪裡。

但如果你讀過原著就會發現,列夫·托爾斯泰帶給我們的啟示,遠遠不止愛情、婚姻和家庭。還有關於人生的抉擇,關於女性的自我,關於男性的修養,關於宗教的信仰等等。

可以說,《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綜合性的,人生啟示錄。

《安娜·卡列尼娜》:最後嫁得好的,都是有這個特徵的女人

小說有兩條主線,一條是安娜、丈夫卡列寧、情人渥倫斯基;另一條主線是基蒂和丈夫康斯坦丁。

安娜的人生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悲劇,而基蒂卻從頭幸福到尾。構成兩者間差距的,除了出生背景、人生經歷、性格、原則、對於愛情的認知等不同以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個人選擇。

這兩個女人有一個共同點,在故事最開始的時候,她們都喜歡同一個男人:渥倫斯基。

但她們的不同點是,基蒂本以為渥倫斯基會向自己求婚,不惜拒絕了後來的丈夫康斯坦丁,但她發現渥倫斯基心裡只有安娜,於是果斷放手,告訴姐姐多莉“我才不會愚蠢到為一個不愛我的男人傷心呢”,然後跑去德國做志願者。

有原則,有底線,態度瀟灑,做事果斷。

由此可見,基蒂是一個自尊又自愛的女人,她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拿得起且放得下,這種態度早已為她以後的幸福,奠定了基礎。

《安娜·卡列尼娜》:最後嫁得好的,都是有這個特徵的女人

而安娜卻剛好相反,安娜是一個有夫之婦,有一個8歲的兒子。

她優雅且迷人,身處上流社會,氣質極其出眾。所以渥倫斯基在莫斯科火車站見到她的第一眼,就淪陷了。

她知道這段感情不該開始,自己有丈夫,有孩子,但是卻依舊按捺不住內心的衝動,一邊害怕著,又一邊期待著。

當她看到渥倫斯基跟著自己回到聖彼得堡的時候,內心是竊喜的。她覺得自己和丈夫的婚姻,宛如一潭死水,而渥倫斯基的出現,點燃了她整個生命。

這就是安娜和基蒂最大的不同。

安娜明知這條路是錯的,還是無法約束自己,而是任性地走下去。而基蒂很擅長拐彎,在她發現一條路走不通的時候,她會揮揮手選擇告別,然後去走另一條。

安娜是固執的,基蒂是通透的,選擇不同,結果不同,從而導致兩個人過上截然不同的兩種人生。

《安娜·卡列尼娜》:最後嫁得好的,都是有這個特徵的女人

02。

女人分為兩種,一種如安娜般固執,明知一條路是錯的,還要繼續走下去,即便頭破血流依舊不肯回頭。

而另一種如基蒂般通透,她很清楚自己的底線在哪裡,不會在不值得的人身上浪費時間,更不會愛不該愛的人。一旦發現一條路是錯的,立即回頭重新走,將傷害降到最低,隨時保護自己。

與其說安娜輸給了自己的選擇,不如說她輸給了內心的貪念。

從一開始她就知道,身為一個有夫之婦,她和渥倫斯基的這段感情不該開始。但她沒有及時止損,甚至為了讓自己心安一點,將責任推到丈夫卡列寧身上。

誠然,卡列寧是一個注重名利的人,他有權有勢有地位,身為俄國的上層官員,不容許自己的名譽有一絲影響,所以他在發現安娜背叛自己以後,第一反應是:你讓我沒面子。

但這並不能說明他不愛安娜,他不過是不懂表達罷了。

《安娜·卡列尼娜》:最後嫁得好的,都是有這個特徵的女人

安娜因為他的這個反應,徹底崩潰了,她歇斯底里地大喊,覺得卡列寧沒有把她當成一個活著的女人來看待。她需要愛情,需要被關注,被呵護,但是卡列寧對她的冷漠,讓她覺得自己好像死了。

可婚姻不幸福,向來不是發展婚外戀情的藉口,安娜不僅沒有因此而收斂,反倒越發大膽起來。

外界議論紛紛,卡列寧的名譽嚴重受損,可即便如此他依舊沒有想過和安娜離婚,因為婚姻對他來說,始終是神聖的,他覺得自己對於妻子和孩子,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可他越是這樣,安娜越是肆無忌憚,最後直接有了渥倫斯基的孩子。

最後,卡列寧妥協了,他答應與安娜離婚,但是安娜自己卻不願意了,她害怕自己的兒子因此恨自己。

於是從這時開始,安娜陷入無盡的糾結、矛盾和掙扎中,她想要婚姻,又想要情人,直到把自己逼近死衚衕,臥軌自殺了。

然而這個時候,基蒂卻和康斯坦丁結婚生子,過上了極其幸福的日子。

《安娜·卡列尼娜》:最後嫁得好的,都是有這個特徵的女人

在根據原著翻拍的《安娜·卡列尼娜》的電影裡,安娜自殺的鏡頭和基蒂幸福地抱著孩子的鏡頭,幾乎同時出現,這種強烈的對比極其具有視覺衝擊感,同時也對應了開頭:“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

同樣是女人,同樣都喜歡過同一個男人,為何結局截然相反?

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安娜不懂得拒絕,輸給了自己的貪念,明知道婚外的戀情不得善終,依舊執拗地走下去,死都不肯回頭。

然而基蒂卻懂得及時止損,一旦發現那個男人不值得愛,第一時間選擇放手,然後勇敢追求真正值得的愛情,從而幸福一生。

《安娜·卡列尼娜》:最後嫁得好的,都是有這個特徵的女人

03。

女人分為兩種,安娜屬於第一種,註定不得善終。而基蒂卻剛好相反,她自尊又自愛,不允許自己愛不值得愛的人,更不允許自己,走一條錯誤的道路。

女人這一生,成也選擇,敗也選擇。

不同的選擇鑄就不同的人生旅程和人生結局,很多時候選擇一條怎樣的路,就會過上怎樣的生活。安娜的人生固然不幸,但卻並不值得同情,因為她所有的惡果,都是自己選擇的結果。

她是一個孤兒,不到20歲就被姑媽安排嫁給卡列寧,她認為自己沒有體驗過愛情,就去婚外尋找。可她不知道的是,不是所有愛情都值得擁有,愛情是兩個人的事,但經營婚姻和家庭,卻需要更多。

她太貪婪了,婚姻、家庭和愛情,全部都想要,但世間事哪有兩全呢。

從她被自己的貪婪支配開始,她的人生,就已經不受控制了。越是什麼都想要,越是容易全部失去。

愛情固然美麗,但愛上不該愛的人,註定淪為悲劇。

《安娜·卡列尼娜》:最後嫁得好的,都是有這個特徵的女人

而基蒂卻註定會幸福一生,不僅因為她懂得及時止損,更是因為她是一個活得通透,活得明白的女人。她拿得起放得下,每一個選擇都彰顯了自己的原則。

身為一個年輕女孩,她同樣渴望愛情,但她知道,不是所有人都能愛。

在去德國做醫護志願者的時候,她遇到一個已經結婚的軍官,最初她並不知道對方已婚,知道後果斷選擇拒絕。

她是自尊的,有底線的,不會允許自己破壞他人的家庭。更不會為了滿足自己的一己私慾,就將幸福凌駕於道德感之上。

這也是基蒂和安娜最不同的一點,安娜為了愛情可以奮不顧身,不管這段愛情是對還是錯,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去搏一搏。但基蒂不是,基蒂有原則,哪怕再愛也不會讓慾望超過道德。

女人之間的差距,究竟是何時拉開的?對比安娜和基蒂就會發現,處世原則很重要,原則會約束行為,行為會導致結果。

等你到了一定年紀總會明白,最後嫁得好的,一定是那個懂得及時止損,且有原則、有底線的女人。

《安娜·卡列尼娜》:最後嫁得好的,都是有這個特徵的女人

END

今日話題:

你們覺得什麼樣的女人,一定會嫁得好?

來留言聊聊你的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