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才知道父母不在了,手足之間的矛盾,皆因這幾點

人老了才知道父母不在了,手足之間的矛盾,皆因這幾點

隨著時間的流逝,人的年歲漸老,就越來越發現,本還可以的手足情,卻因父母過世,越來越疏離了,有的人家甚至到了老死不相往來的地步。

有人說,父母在的時候,為了不被別人指指點點,勉強維持表面的和睦;如今父母走了,就沒有必要再維繫面和心不和的手足情了。

人老了才明白,父母不在了,手足之間的矛盾,其實大多數都是因為以下這幾點:

人老了才知道父母不在了,手足之間的矛盾,皆因這幾點

父母在世時的各種偏心

古語有言:“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紅樓夢》第七十五回中,賈母組織了一場中秋夜宴。當這花傳到賈赦手中的時候,他說了一個“偏心的母親”的笑話。

原文如下:“一家子一個兒子,最孝順,偏生母親病了,便請了一個會針灸的婆子來……婆子道:‘不用針心,只針肋條就是了’……你不知道,天下父母心偏的多著呢!”

賈母那麼精明的一個老人家,面對兒子的笑話,心知肚明他是有所指的,只是不知道該如何應對,而是沉默了一會兒才說:“我也得這個婆子灸一灸就好了。”這句話,讓整個宴會的氣氛瞬間降到了冰點,眾人都沒有心思開開玩笑,紛紛勸解完賈母,就散了。

人老了才知道父母不在了,手足之間的矛盾,皆因這幾點

生活裡,父母都會對自己偏愛的子女多一些關注,尤其是在錢財方面,父母很想做到一碗水端平,可父母總也做不到,或者說是自以為做到了,卻得不到子女的認可。

誰的人生都不會一帆風順的,都會有舉步艱難的時刻,如果那樣的時刻,父母坐視不理,就會讓子女的心寒到極點,甚至會對父母產生怨恨心。

當年買斷工齡的時候,李姐的父母就堅持讓她們兩口子都買了,拿出買斷工齡的錢,跟李姐的弟弟一起開飯店。

李姐不願意這樣做,因為從小李姐就知道父母偏心弟弟,對她這個女兒從來都是要求她付出,卻從不說李姐的好。

所以,李姐沒有聽從父母的安排,父母又讓李姐一次性拿出十萬塊資助弟弟做生意,李姐也不願意,李姐就被父母以及弟弟冷落,以至於過年的時候,父母都說李姐一家三口是客人。

人老了才知道父母不在了,手足之間的矛盾,皆因這幾點

父母不是神,但也不能厚此薄彼,對所喜歡的孩子太過於偏愛,必然會造成另一個孩子內心的怨恨。

父母在的時候,彼此為了顏面,為了利益,也許還能客氣地在一起吃頓飯,若等到父母都不在了,子女間也就不會再走動的了。

社群裡劉姐家就兩個孩子,老父親臨終前把自己所有的房產和存款都交給了兒子,還留下遺言,自己的喪葬費以及各種補助費也歸兒子所有,女兒是別人家的人,不能得到他的遺產。

劉姐跟自己哥哥因為這個事情生了很久的氣,她覺得父母在世的時候,如何偏心,也不該在最後讓自己一點念想也沒有得到。

自從,劉姐雖然跟哥哥居住在一個社群,也不再往來了,她覺得父母做的不對,但哥哥做的更不對,難道只有他一個人孝順父母的嗎?

生活裡,這裡的例子太多了,有的子女就倚仗著父母的偏愛“發家致富”,覺得這是父母應該給自己的,把人性裡的貪婪,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一絲一毫的不讓,才會導致手足之間的仇恨和疏離。

人性的貪婪,以及父母的偏心,造成了手足之間的矛盾,甚至到死都不會化解的。

人老了才知道父母不在了,手足之間的矛盾,皆因這幾點

手足各自小家庭的差距,造成了彼此內心的不滿足

人都是趨利避害的,都喜歡跟強者聯手,不願意跟弱者在一起。

手足也是一樣的,子女多的人家,到了一定年歲後,誰有錢,有權,不論是家裡的老幾,回到父母家裡,就是被當成老大一樣的看待。

再加上子女之間的各種攀比,迎合,父母從中的各種挑剔和譏諷,飯桌上就能見分曉。老大隻是家裡的歲數大而已,而真正說話有分量的是有錢有地位的那個孩子。

有錢的子女說話,給人一種老大的做派,覺得自己有錢有權,這頓飯是我出錢,那麼就是我說了算,讓其他人感覺不舒服,吃的也不痛快。

若手足間在有些經濟來往的話,那就更容易造成矛盾了。

人老了才知道父母不在了,手足之間的矛盾,皆因這幾點

知道感恩的手足,會對給予自己幫扶的人感謝,會時常記得對方好,即使一時半會的還不上錢,也會時時念著對方的好。

可也有的人,覺得自己窮,對方有錢,作為親人,就該給自己的錢花,給少了就是對方的不對,不僅沒有感恩的心,還有一種想當然的理直氣壯。

有錢的幫助了沒錢的,得不到相應的回饋和感謝,時間長了就心寒了,也就會找各種藉口不借了。

而沒錢的跟有錢的借了錢,還覺得自己這是應該得到的,誰讓你是我的親人呢?你就該幫助我,不幫就是你的不對,一副理所當然的派頭,讓人反感。

隨著時間的流逝,手足間的貧富差異的增大,彼此的認知和思想層次的不同,也就彼此漸行漸遠了,成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人老了才知道父母不在了,手足之間的矛盾,皆因這幾點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本是骨肉親情的手足,卻因為各種原因的疏離和不往來,卻是一種錐心刺骨的疼痛。

好的家庭都是“父慈子孝,兄弟和睦,親人間互幫互助”。而不好的家庭,卻是各自都揣著各自的小九九,算計著各自的利益得失。

其實,想要家庭和睦,就要彼此真心地相待,從父母,到手足之間,都要真誠,坦誠,彼此包容,體諒,缺一不可,誰也不是聖人,做不到:你待我不好,我一定要待你好的心態。

家庭裡只有每個人都能夠獨立自律,才能夠真正的和睦相處,也才能夠真正的把一個大家庭共建的和諧有愛。

一念貪起,一念放下,萬般無奈,唯有自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