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申報》,看Newspaper如何變身為中文“報紙”

我的生日是1999年6月12日,100年前是1899年6月12日,正是大清光緒廿五年,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申報第9395號。當年距離《申報》創刊27年,距離我國第一條電報線路鋪設完成18年,距離洋務運動結束4年,距離戊戌變法失敗1年。這是歷史上再平凡不過的一天,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在開啟我的主題之前,先帶大家瀏覽一下當天的《申報》。那天的報紙一共14個版面,其中正刊8面,附張6面。

第一版正中有申報二字,周圍羅列售報處地名,兩邊為豎版農曆時間,下面一行小字是價格、西曆、廣告語(附張是免費贈送不收錢)。

讀《申報》,看Newspaper如何變身為中文“報紙”

《申報》1899年6月12日第一版

第一版最右邊是一則盜版通告,對漢口有人盜版《申報》的行為表示強烈譴責並要追究責任。然後緊鄰的是一則對廣學會譯著翻刻重印版的通告,裡面羅列了詳細的價格。

讀《申報》,看Newspaper如何變身為中文“報紙”

廣學會:1887年(光緒十三年) 英﹑美基督教新教傳教士和外交人員﹑商人等在中國上海創立的出版機構

中間篇幅最長的一篇文章是報紙評論,主要借《湘省學約》的發表,批判康有為的所作所為。文章認為他的那套理論只是耍耍嘴皮子功夫,對中國的現實情況沒有任何實際用處。《湘省學約》其實是王先謙、葉德輝、孔憲教等保守派為攻擊維新派而作,主要目的是約束士人言行,對抗新思想傳播。《申報》最後的結論是要向日本學習,以實業救國。原文為

“我中國而欲求強也,不再多言,莫如務實。欲務實,舍製造曷由哉?試觀日本,可以興矣”

看到這個我有點吃驚,因為之前一直以為《申報》這種在當時引領社會思潮的報紙應該是支援新思想傳播的,但這篇社論卻明顯反對維新思想。於是查閱文獻,原來這個時候的《申報》主筆黃協壎是個保守人士。

黃協壎在清光緒十年(1884年)進入申報館工作,每日著論發揮,聲名大噪。光緒二十年(1894年)冬主筆何桂笙逝世,總編纂錢昕伯年邁多病,他繼任《申報》總編纂,先後主持《申報》筆政二十年之久。在他主筆期間,《申報》立場日趨保守,從原來的同情和讚揚維新變法運動,客觀報道運動的進展,轉變為批判、鞭撻康梁。再加上後來新興報紙後來居上,報壇競爭激烈,這個時候的《申報》其實是處於困境之中,處於發行量不斷下降,廣告收入一落千丈的階段。

評論的左邊是一條貶謫聖旨,是用電報從北京傳到上海的。說幾個官員“不知自愛”“才德庸劣”“辦事疲緩”“萎靡不振”,四字短語節奏鏗鏘,頗有狐假虎威的陣勢。

再往左邊是兩條國際新聞,一條是俄羅斯人突然要求訪華,《申報》提供了幾種可能的原因;另一條是德國人給中國人造了條船,已經發貨了,正在運輸過程中。

讀《申報》,看Newspaper如何變身為中文“報紙”

讀《申報》,看Newspaper如何變身為中文“報紙”

《申報》1899年6月12日第二、三版

第二版是按照地方分的國內新聞,有關於火災損失慘重的,有關於查戶口的,有關於發現一具屍體疑似通姦被殺的,有發生翻船事故的,有划龍舟慶祝節日的,有違反規定賣田雞被抓的……零零總總,不一而足,都是社會生活中一些零零碎碎的小事情,讀來很有意思,能夠滿足人們的獵奇心理。

這樣零碎內容背後的原因,想來是當時中國其實處於被迫與西方文明融合碰撞的時期,這些新聞裡有封建迷信的殘餘,比如天久不雨,太守設祭壇求雨,然後“清風徐來,雷聲隆隆,大雨如注,曰此實為太守一誠所感也”,也有非常先進的西方科技,比如當晚試燃電燈等。

這些國內新聞一直延伸到第三版。

讀《申報》,看Newspaper如何變身為中文“報紙”

《申報》1899年6月12日第四版

讀《申報》,看Newspaper如何變身為中文“報紙”

《申報》1899年6月12日第五、六、七、八版

接下去的五至八版都是廣告,之前有很多同學做過相關專題,就不予贅述了。

讀《申報》,看Newspaper如何變身為中文“報紙”

《申報》1899年6月12日附張第一版(總第九版)

再看附張,附張的第一版(總第九版)仍然是新聞,右邊是“辨痘醫言”,主要講了某個面板傳染病的發病症狀和處理辦法,中間是上海警察局、英租界、法租界的新聞。可以看出,這些新聞都發生在上海地區,且有明確的發生時間,基本上都是發生在前日或昨日。而之前的國內新聞是某個地區這段時間的要聞總和,有些事件確切發生的時間不詳。由此可見不同地區的新聞傳遞需要一定的時間。

讀《申報》,看Newspaper如何變身為中文“報紙”

《申報》1899年6月12日附張第二、三、四、五版(總第十、十一、十二、十三版)

《申報》附張的第二至第五版(總第十至第十三)仍然是商業廣告。

讀《申報》,看Newspaper如何變身為中文“報紙”

《申報》1899年6月12日附張第六版(總第十四版)

比較有意思的是,最後一版,申報附上了光緒二十五年四月二十六日(1899年6月4日,即八天前)的《京報》全錄。

好了,報紙看完了,我真是好奇,這個西洋的Newspaper是如何變身為中文“報紙”的呢?從這期《申報》的內容及版面設定來看,具有以下特點:

內容比例

一般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為

論說

,一般為頭版二條或三條。第二部分為

新聞

,包括本地新聞、外地新聞、選錄香港新報、譯錄西報,並轉載“京報”及“宮門抄”的內容;第三部分為

廣告

及各貨物價格表,輪船出入日期表及各類商業宣告,如失票、喬遷、倒賬等;第四部分是附張,即副刊。這四部分被學界稱為中國近代報刊四大樣。

讀《申報》,看Newspaper如何變身為中文“報紙”

編排體例

通體用

四號字

活體排印,標題也用同樣字號,

沒有標點

,兩條新聞間

用圓圈隔開

。廣告及價格表、船期表則用

五號字

體排印,版面

不分欄

,豎行排到底。

1

查閱有關研究文獻,我發現其實中國近代報刊的“樣式”,可以從最早創刊的《察世俗每月統記傳》(1815)說起,直到《香港船頭貨價紙》(1857)問世,主要有兩種型別。一是以《察世俗每月統記傳》、《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和《遐邇貫珍》為代表的“線裝書”式的直排式,其版面編排幾與中國書本無異。由於上述刊物都為西洋傳教士所辦,因此,創辦人採取這種排版方式,主要是為了儘可能地迎合中國讀書人的閱讀習慣,從而達到最大限度爭取中國讀者的目的。由《察世俗每月統記傳》開創的這一編排形式,隨後問世的《六合叢談》、《萬國公報》等報刊都多有繼承。

2

讀《申報》,看Newspaper如何變身為中文“報紙”

“線裝書”式的直排式的《察世俗每月統記傳》

近代報紙的另一種“樣式”是完全採用西方報紙的分欄直排法,主要以1857年11月(或更早)的《香港船頭貨價紙》(1857)為標誌,打破了《察世俗每月統記傳》(1815)創刊以來,以書本方式為主的報刊形態,可以說是中文報業史上的一大突破。

3

之後相繼有《香港中外新報》(1858)《香港近事編錄》(1864)《中外新聞七日報》(1871)《香港華字日報》(1872)《迴圈日報》(1874)以及《上海新報》(1861)《申報》(1872)《字林滬報》(1882)《新聞報》(1893)為代表。一般除版面分成若干欄目外,各欄目前還加有較為醒目的標題。

讀《申報》,看Newspaper如何變身為中文“報紙”

分欄直排法的《新聞報》

探究這樣的報紙內容及其版面設定的原因,我想到了以下幾點:

一、報紙的定位

《申報》是中國近代最有影響力的商業日報,它的創辦人美查,一位英國商人,當初創辦《申報》的目的肯定是為了盈利。我覺得那個外國人也沒有高尚到是為了“發展中國新聞業”而創辦這份報紙。而日報的刊發週期,及零售的方式,自然不能再用線裝書的“樣式”,於是直接採用西方newspaper的散頁形式肯定是成本最低,時效最快的形式。

同時,《申報》的主要版面都是被廣告佔據。自創刊以後,廣告的版面一般都在一半以上。為了招攬廣告,蘇杭等地的廣告由賣報人代理,賣報人兼理廣告業務,從中收取佣金。為了滿足華人社交應酬的需要,《申報》把廣告範圍擴大到刊出上海戲館的劇目、新開菜館的資訊等。

另外,申報為了擴大受眾面,在編排上更多考慮廣大市民的閱讀需要和心理訴求,滿足其通俗化、娛樂化、貼近現實生活的閱讀興趣。它宣稱“要把閱讀者擴充套件至‘上而學士大夫,下及農工商賈’”。這樣,反映現實社會中諸如倫理道德、禮儀風俗、奇聞異事、家庭婚姻等社會新聞就成為了首要選擇。

二、本土化的策略

首先是在排版方面,豎行、先寫農曆再寫西曆、沒有標點符號——創辦人採取這種排版方式,主要是為了儘可能地迎合中國文化人的閱讀習慣,從而達到最大限度爭取中國讀者的目的。

然後是訊息來源,在刊登的新聞中,國內新聞佔了絕對多數,且有來自揚州、安慶、宜昌等各地的新聞。這些新聞一般都以“XX訪事人云”開頭,說明當時《申報》已經在各地設立了通訊員,每天及時傳輸中國各地新聞。

最後是轉載“京報”。在所有版面的最後,《申報》都會附上記錄前一週朝廷重大政事活動的宮門抄,詔發皇帝的聖旨,或者發表朝廷內外官員的奏章。這都是為了爭取上層官員階層成為讀者,為他們提供最及時的資訊。

三、舶來西方newspaper的新技術和新觀念

剛剛已經提到,《申報》的創始人是外國人,受到租界的庇護。這樣的背景讓《申報》在創辦之初就受到了西方更加先進的新聞業的影響。

比如,有了最具時效性的電訊新聞。《申報》對先進的技術有前瞻性,知道抓住機會採用最新的技術,最大程度地保證了新聞在時間上的競爭性。如前所述,本期《申報》頭版評論左邊有關官吏貶謫的聖旨,就是用電報從北京傳到上海的。

另外每天都有評論。民間報紙與洋化背景的雙重身份,也讓它能在相關法律的保護下,更大膽地發表一些社評,實現一定的政治參與及輿論監督的功能。雖然在6月12日當天的報紙中並沒有體現。

最後,一些諸如廣學會譯著通知、租界新聞等內容,都與《申報》本身的西方背景是分不開的。

從1899年6月12日的《申報》見微知著,它真的做到了囊括“國家之政治,風俗之變遷,中外交涉之要務,商賈貿易之利弊”。它像是十九世紀末上海社會生活的一個橫截面,讓我們穿越回去,流連駐足……

讀《申報》,看Newspaper如何變身為中文“報紙”

註釋

上海圖書館編:

《近代中國第一報——》(

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研究叢刊)

,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3年6月

,P。20

②蕭永宏,《之版面設定及其演變探微——附及近代早期港、滬華文報紙間的影響》,載於《新聞大學》,2011年第1期

③[新加坡]卓南生,《中國最早的中文日報——及其前身》,載於《中國近代報業發展史(1815-1874)》,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5年5月版

,P。106

參考文獻

1。周玉華:《論美查時期社會新聞編輯獵奇性》,載於《編輯之友》,2014年第9期

2。蕭永宏:《之版面設定及其演變探微——附及近代早期港、滬華文報紙間的影響》,載於《新聞大學》,2011年第1期

3。孫藜:《再造“中心”:電報網路與晚清政治的空間重構》,載於《新聞與傳播研究》,2015年第12期

4。上海圖書館編:《近代中國第一報——》(

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研究叢刊)

,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3年6月

5。盧寧:《早期與晚清政府——近代轉型視野中報紙與官吏關係的考察》,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2年9月

責編:王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