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長得"醜",9歲女孩患上抑鬱症:這件事,父母再不做就晚了

因長得"醜",9歲女孩患上抑鬱症:這件事,父母再不做就晚了

作者 | 桑梓

鄭州醫院內,一名9歲女孩走進科室。

她耷拉著肩膀,把臉深深埋進口罩。

醫生勸誡良久,才願意開口說話。

原來,

女孩患有抑鬱症。

因長得"醜",9歲女孩患上抑鬱症:這件事,父母再不做就晚了

而抑鬱原因是班主任太漂亮,讓她產生了強烈的自卑心理。

一旁的醫生驚得目瞪口呆:

“我行醫這麼多年,第一次見到這種情況,太小了啊!才9歲。”

無獨有偶。在江蘇,每逢假期,總有大批學生去美容院諮詢。

資料顯示,最小諮詢者僅

8歲

,初中畢業生佔很高比例。

因長得"醜",9歲女孩患上抑鬱症:這件事,父母再不做就晚了

容貌焦慮,已經逐步低齡化。

我們的孩子很可能因為容貌問題,變得自卑膽小,甚至陷入抑鬱。

01

容貌焦慮,小孩子也有

還記得周楚娜嗎?

因為忍受不了同學的差別對待、難聽的綽號,她從13歲開始整容,整容次數高達

300次,

花費將近400萬。

第一次上手術檯時,十幾個醫生和護士把她手腳綁住,臉上戴著氧氣罩。

打麻藥的那一刻,她並未害怕地捂住眼睛,而是拿起旁邊的鏡子,期待,激動,喜悅。

果真,第一次整容後,身邊人對她的態度都發生了180度大轉變。

她沾沾自喜,感慨終於躋身於“美女”這個行列。

可這世上最不缺的就是美女,當她在街上看到鼻子更挺的女孩時,她會下意識地捂住自己的鼻子。

那一刻,自卑再次從心底冒了出來。

她一次再次躺到手術檯上,因為她說,

只有一次又一次地醒過麻藥、拆紗布,才是嶄新的自己。

因長得"醜",9歲女孩患上抑鬱症:這件事,父母再不做就晚了

整容,成了她的家常便飯。

而生活中像她這樣焦慮的女孩,比比皆是。

“我家孩子老心不在焉,上課照鏡子,還嫌我把她生得醜。”

“我家女兒才上一年級,就整天嚷嚷著減肥。”

因長得"醜",9歲女孩患上抑鬱症:這件事,父母再不做就晚了

對於大人,容貌焦慮或許只是一種消極情緒,但對於孩子,這很有可能是致命一擊。

就像我小時候,有人說我面板黑,又不知道從哪兒聽說的白醋可以美白,我就每天用白醋洗臉。

到最後,臉沒變白,面板卻潰爛不堪。

孩子的分辨能力很弱,如果一直深陷容貌焦慮,沒人在這條路上指引他們,便很容易誤入歧途。

到最後,只得像周楚娜那般,陷入惡性迴圈。

因長得"醜",9歲女孩患上抑鬱症:這件事,父母再不做就晚了

02

小小年紀,為何會陷入“容貌焦慮”?

首先跟整個社會評價有關。

賈乃亮女兒甜馨因為“黑”,成為網友的飯後談資。

曹格女兒則因為“肥”,被嘲諷為最醜星二代。

這些都是整個社會評價體系對女孩容貌過度苛刻,帶來的後果。

更有不少家長,自己主動把年幼的女孩往“溝”裡帶。

《少年說》中有個女孩,從小喜歡中性裝扮。

可媽媽覺得中性過於陽剛,

“女孩子嘛,溫柔可愛才對”。

於是,明知女兒不喜歡裙子,媽媽也會經常給她買裙子。

明知女兒不喜歡留長頭髮,媽媽也會經常帶她去理髮店,讓理髮師給她剪一個

像女孩的頭。

雖然媽媽從未直截了當說她醜,但女兒知道,

媽媽已經給她的外貌判下了無期徒刑。

那種嫌棄的眼神,成為她自卑的來源。

最後,女兒強烈“控訴”:

“可能我和別的女生不一樣,可我始終覺得,女孩子不是隻有一個樣子。

我想大聲地告訴這個世界,與眾不同的女生,也會有與眾不同的人生。”

因長得"醜",9歲女孩患上抑鬱症:這件事,父母再不做就晚了

一字一句,情真意切。

曾看過一組心理報告,報告指出,

5~15歲是孩子的審美高度敏感期。

如果這段時期父母對孩子的容貌表現出了打壓、嫌棄等負面狀態,那孩子就會變得自卑懦弱,以後終其一生都會去尋找

“容貌認同感”。

怎麼獲取容貌認同呢?自然是透過整容、醫美等外界方式,來為自己的容貌加分。由此誤入歧途的小孩,不在少數。

03

這樣做,才是“容貌焦慮”的解藥

想要孩子日後不在“容貌”上誤入歧途,父母到底該如何做?

● 父母的愛和接納,是孩子的最大勇氣。

李嫣從一出生,就因唇顎裂飽受非議。

可她卻大大方方開美妝直播,國際舞臺上走秀,拍時尚雜誌……

當初那個面部有缺陷的孩子,儼然活成了一朵向日葵,明媚燦爛,自信開朗。

這背後,離不開父母的肯定與守護。

母親王菲說:

“你很美,一點都沒有問題,你和其他孩子沒有什麼不同。”

父親李亞鵬說:

“當有人用驚奇的眼光看你時,不要躲避,回報他們一個最甜美的微笑。”

什麼才是父母對子女真正的愛呢?

我想,是即便他與眾不同,父母也能肯定,鼓勵。

親愛的小孩,你就做你自己吧,奇怪一點也沒關係,和別人不一樣也沒關係。

我永遠都在你這邊。

因長得"醜",9歲女孩患上抑鬱症:這件事,父母再不做就晚了

● 父母對美的態度,深刻影響孩子的價值觀。

有這樣一個菲律賓短片:

主人公叫諾曼,因為深棕色的面板,從小盡遭冷眼。

他絕望地找到媽媽:

“媽媽,為什麼我們膚色跟泥土一樣,又醜又髒?”

因長得"醜",9歲女孩患上抑鬱症:這件事,父母再不做就晚了

媽媽握著他的手,溫柔且堅定地說:

“心不乾淨的人,才是真的髒。”

因長得"醜",9歲女孩患上抑鬱症:這件事,父母再不做就晚了

後來,諾曼上學了,看到同學們都衣著華麗,他頓時覺得自己像個醜小鴨。

為了融入集體,他燙了個爆炸頭,穿上了不合身的時髦運動裝。

他激動地回到家,想給媽媽展示自己的新發型:

媽媽卻淡淡地說:

“你真的有必要,為了被別人接受而改變自己嗎?”

兒子未語,媽媽又說道:

“只有接納自己,才能走得更長更遠。”

因長得"醜",9歲女孩患上抑鬱症:這件事,父母再不做就晚了

這句話在諾曼心裡迸發出了無限力量,他開始正式看待自己的外貌,把所有精力放在了學習上,最後成為第一個邁入名校大門的阿埃塔人!

父母對美的態度,潛移默化影響著孩子的價值觀,並在人生關鍵時刻,賦予了他展翅高飛的能量。

也許,大環境下的容貌焦慮我們無法改變,但父母可以在力所能及範圍內,為孩子教授審美的能力。

這個能力,或許就是他在浮躁社會中的一把尚方寶劍。

有它傍身,我們的孩子才能真正悅納自己,勇敢做自己。

那絕對是一條更有力量、也更加幸福的路。

—— End ——

因長得"醜",9歲女孩患上抑鬱症:這件事,父母再不做就晚了

作者:桑梓,用心寫字,用愛成文。專注婚姻、育兒類文章,讓您在婚姻、育兒路上少走彎路。部分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因長得"醜",9歲女孩患上抑鬱症:這件事,父母再不做就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