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尉長安侯盧綰——漢高帝的發小、心腹,為何最後卻流落塞外,鬱鬱而終?

漢高帝劉邦斬白蛇起義,舉兵反秦,歷時八年,最終建立大漢王朝。然後高帝分封諸功臣,這其中,高帝的寵臣盧綰被封為長安侯,拜太尉。而長安,就是秦時的咸陽。

太尉長安侯盧綰——漢高帝的發小、心腹,為何最後卻流落塞外,鬱鬱而終?

盧綰,出生在沛縣豐邑(今徐州市豐縣)中陽裡,這一年是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就在盧綰出生的當天,中陽裡另一戶姓劉的人家,戶主劉太公第三個兒子也誕生了,這就是後來的漢高帝劉邦,所以,盧綰和高帝是同年同月同日所生。等到稍稍大一點後,盧綰和高帝又一起上學讀書,成為同學。

此後一直到高帝起兵反秦前,四十多年裡,盧綰一直是高帝最親密的朋友、兄弟,同學,和他的感情甚至超過了自己的幾個親兄弟。

——-盧綰者,豐人也,與高祖同裡。綰親與高祖太上皇相愛,及生男,高祖、盧綰同日生,裡中持羊酒賀兩家。《史記——韓信盧綰列傳》

盧綰是高帝同鄉、同年同月同日所生、同學、密友,這多層的關係,使兩人在數十年裡不離不棄、同起同出入,無話不談,親密無間。盧綰在高帝心中,比之後的蕭何、曹參、周勃、灌嬰、樊噲等功臣的分量還要重,即使張良、韓信、陳平等人,也不能和他相比。

太尉長安侯盧綰——漢高帝的發小、心腹,為何最後卻流落塞外,鬱鬱而終?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高帝起兵反秦後,盧綰第一個響應,以賓客的身份隨同。後來高帝被項羽封為漢王,盧綰被高帝授予將軍職銜,常常作為侍中,侍候高帝左右。

高帝左右近臣裡,只有盧綰可以毫不避諱地隨時進入高帝內寢,和高帝親密交談。高帝經常賜予盧綰大量的衣服器物金帛賞賜,是其他臣子都不能企及的待遇。

高帝在反秦義軍中第一個進入關中,迫使秦王子嬰投降後,初步建立漢政權的雛形,就立即分封各功臣,其中盧綰以並不出眾的功勞,被封為太尉、長安侯,負責舊秦都城的一切統管事宜。這份榮譽,即使蕭何韓信張良等,也是萬萬不能及。這一年,是漢元年(前206年),盧綰和高帝都是五十歲。

——-從東擊項籍,以太尉常從,出入臥內,衣被飲食賞賜,群臣莫敢望,雖蕭曹等,特以事見禮,至其親倖,莫及盧綰。綰封為長安侯。《史記——韓信盧綰列傳》

漢五年(前202年)七月,燕王臧荼謀反,已經稱帝的高帝劉邦親自率領大軍討伐臧荼,九月,漢軍擊敗臧荼叛軍,斬殺臧荼。

太尉長安侯盧綰——漢高帝的發小、心腹,為何最後卻流落塞外,鬱鬱而終?

而在所有八位異姓王中,盧綰是唯一一個高帝心腹,最為信賴的自己人。其他諸王,都沒有像盧綰這樣得到皇帝的信任。

——欲王盧綰,為群臣觖望。及虜臧荼,乃下詔諸將相列侯,擇群臣有功者以為燕王。群臣知上欲王盧綰,皆言曰:“太尉長安侯盧綰常從平定天下,功最多,可王燕。”詔許之。乃立虜綰為燕王。諸侯王得幸莫如燕王。《史記——韓信盧綰列傳》

此後,盧綰作為燕王,為高帝兢兢業業地守衛北方邊疆,忠心無二,多次跟隨高帝出征,雖然不是戰功赫赫,到底也恪盡職守,忠勤王事,稱得上漢家忠臣、高帝心腹。

漢十年(前197年)九月,代相國陳豨在叛逃匈奴的韓王信(不是漢初三傑的韓信,而是戰國時韓國國君後裔,被高帝封為韓王的韓信,和淮陰侯同名)舊部蠱惑下,聯絡韓王信,起兵叛亂。

高帝得知陳豨叛亂,於是以六十高齡親自率軍出征,討伐陳豨,另外遣將軍柴武別領大軍,出兵塞上,對抗聯合匈奴南侵的韓王信。出兵前,高帝詔命燕王盧綰從東北面出兵,聯合漢軍夾擊陳豨。

太尉長安侯盧綰——漢高帝的發小、心腹,為何最後卻流落塞外,鬱鬱而終?

而陳豨起兵後,面對漢軍和燕軍的夾擊,左支右絀,多次大敗,將領士卒被漢軍斬殺數萬。無奈之下,陳豨遣使者向匈奴求救,請匈奴出兵抵抗漢軍。

盧綰得到了叛軍向匈奴求救的訊息後,出於對高帝的忠心,立即派心腹張勝出使匈奴,向匈奴宣揚陳豨已經戰敗,不日即將滅亡,意在使匈奴不再支援陳豨。

張勝在出使匈奴地時候,遇到了原燕王臧荼的兒子臧衍。臧衍對張勝敘說了盧綰、陳豨、匈奴之間“連兵不決”的謀略,只要陳豨還在,高帝就需要燕王盧綰的配合,不能發動“鳥盡弓藏”的手段,處置盧綰。如果陳豨被消滅,那麼漢軍接下來對燕國動手的機率極大,不如假意與陳豨作戰,保持半真半假地接觸,以使漢軍不會懷疑,同時暗地裡交通往來,互通有無,以共同自保。所以,請張勝將這個意思告訴盧綰,以便其抉擇。

張勝覺得臧衍雖然挑撥離間的意思很明顯,但是所說的話其實道理很對,只有陳豨不滅,燕國的安全才得以保證。於是,在事先來不及通知盧綰的情況下,張勝私自向匈奴請求出兵,聯合陳豨攻打燕軍,造成三方混戰的情況,讓高帝和漢軍認為軍情重大,必須支援燕軍抵抗匈奴,從而保持盧綰的地位穩固。

——勝還,具道所以為者。燕王寤,乃詐論它人,脫勝家屬,使得為匈奴間,而陰使範齊之陳豨所,欲令久亡,連兵勿決。《史記——-韓信盧綰列傳》

太尉長安侯盧綰——漢高帝的發小、心腹,為何最後卻流落塞外,鬱鬱而終?

高帝尚未作出答覆,張勝就 返回了燕國。見到盧綰後,他將事情的前因後果、來龍去脈詳細告訴盧綰,並以其他異姓王的下場力勸盧綰聯兵自保,以求平安。

這個時候,和陳豨一起作亂的韓王信已經在漢十一年(前196年)春,被柴武攻破居城,斬首示眾。威名赫赫的原齊王、楚王、淮陰侯韓信,因為在高帝出征時託詞不願同行,又在長安有暗地勾連陳豨的舉動,被留守的呂后騙入宮中誅殺,並夷三族。梁王彭越也是沒有跟隨高帝出征,致使高帝發怒,藉口其屬下告發彭越謀反,廢黜其王爵,流放巴蜀。後來呂后更是將其處斬,夷三族,並把屍體煮成肉醬,分發各諸侯王以示警告。淮南王英布,在看到當年一同受封的諸王先後被殺,為了自保,主動舉兵造反,以求活路,不過也被高帝領兵擊敗,逃亡後被殺。趙王張敖,作為高帝女婿,謙恭低調、小心為人,也沒有逃脫厄運,被高帝廢黜,只是在呂后和女兒魯元公主的請求下,才保住性命,降為宣平侯。

太尉長安侯盧綰——漢高帝的發小、心腹,為何最後卻流落塞外,鬱鬱而終?

在聽了張勝的敘說後,盧綰細想之下,恍然大悟,認為張勝的意思是對的,確實需要陳豨叛軍不被消滅,從而凸顯燕國在之後作戰中的價值,自己的安全也能夠保證,這和長沙國得以儲存的原因是一樣的。

於是,盧綰出於保證自身安全,同時對於權力地位的的貪慾,私心終於戰勝了對於高帝的忠心,同意按照張勝的謀劃去聯絡匈奴及陳豨,並給高帝上書,說明之前奏報有誤,張勝並沒有叛逃勾結匈奴,事情是個誤會,請赦免張勝三族。

之後盧綰派範齊出使陳豨,暗示其“避漢軍鋒芒、轉圜而為、連燕兵勿決”,保持長期作戰。再派張勝出使匈奴,交通往來,互通境況,以圖自保。

高帝得到盧綰前後兩封截然相反的奏報,心中疑惑,於是遣使者招盧綰來朝,盧綰心中不安,不敢前去,於是稱病不起。高帝更加懷疑,派闢陽侯審食其,御史大夫趙堯前往燕國,召見燕王,並詢問燕王屬官門客。盧綰驚慌,閉門不出,和親信私下說:皇帝病重、政事由呂后掌握,如果此時前去長安,會被呂后藉機誅殺。愈發不敢去見高帝。這些事情都被審食其、趙堯所查明。

審食其返回後,原原本本將盧綰的情況告訴高帝,高帝很是生氣,預備等自己身體稍好後,就親自帶兵去燕地,當面詢問這個已經保持了六十年友情的好兄弟到底瞞著自己在搞什麼鬼。

————漢使樊噲擊斬豨。其裨將降,言燕王綰使範齊通計謀於豨所。又得匈奴降者,降者言張勝亡在匈奴,為燕使。於是上曰:“綰果反矣!”《史記——韓信盧綰列傳》

被自己最親密兄弟謀反的訊息刺激得肝火旺盛的高帝,於漢十二年(前195年)二月下令立即討伐盧綰,遣樊噲將兵出擊燕國,後來又讓周勃代替統兵,攻擊盧綰。

盧綰一直以來都是以高帝親信心腹第一人的形象自居,這一下子突然成了反賊,不由得使人錯愕不已。本身他就沒有太大的軍事才能,在高帝的優容下,馬馬虎虎也算有些軍功。但是和身經百戰的周勃相比,那就遠遠不夠看了。周勃在進軍途中,宣佈燕地六百石以上官員投降,一律既往不咎繼續為官,如果負隅頑抗,漢軍所至,誅滅三族。

太尉長安侯盧綰——漢高帝的發小、心腹,為何最後卻流落塞外,鬱鬱而終?

漢十二年(前195年)四月,漢高帝劉邦病逝於長安(漢初承秦制,以十月為歲首,所以平定陳豨的漢十二年十一月是在高帝駕崩的漢十二年四月之前半年),年六十二。在長城外苦苦等待的盧綰得到訊息後,頓時絕望,知道再也沒有返回漢地的希望,於是率領殘部逃亡匈奴,匈奴封盧綰為東胡盧王。盧綰在匈奴過的很不開心,經常想回到內地,都不如願。

一年多後,漢孝惠二年(前193年),盧綰在匈奴鬱鬱而終,終年六十四歲。

——四月,高祖崩,盧綰遂將其眾亡入匈奴,匈奴以為東胡盧王。綰為蠻夷所侵奪,常思復歸。居歲餘,死胡中。《史記——韓信盧綰列傳》。

盧綰的謀反,其實和其他異姓王都有本質區別,作為高帝一生的親信心腹,他並沒有作亂的理由,同時,因為他的平庸,也不存在作亂的資本。但是盧綰在自保的前提下、和對於權力慾望的私心下,還是暗地裡搞了小動作,並導致和高帝失去信任,走上了叛亂的道路。同時,高帝誅殺諸功臣的作為,也觸動了盧綰的內心,他總要給自己一個安全的保證,不想日後走上韓信、彭越的老路,束手就擒,家族罹殃。

太尉長安侯盧綰——漢高帝的發小、心腹,為何最後卻流落塞外,鬱鬱而終?

漢景帝中六年(前144年),盧綰的孫子盧他之以匈奴東胡盧王的身份向漢朝投誠,被景帝封為亞谷侯。五十年後,盧綰的後人終於得以迴歸祖宗之地,重為漢臣,這也是對於當年無奈之下北逃匈奴的盧綰最大的慰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