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榮、張曼玉和梅豔芳唯一一次合作,是那個純真年代最大的緣分

2003年以後,每個4月1日都是一場盛大的懷舊。如果張國榮還活著,今年正好是他的六十歲。

張國榮60週年影展的專題,標題也煽情:紅塵有幸應識你。

而在《霸王別姬》《阿飛正傳》《縱橫四海》《胭脂扣》《倩女幽魂》《春光乍洩》等一眾經典的夾縫中,一部並不知名、也談不上佳作的電影,悄然登陸院線。

張國榮、張曼玉和梅豔芳唯一一次合作,是那個純真年代最大的緣分

這部叫《緣份》的老片,是張國榮、張曼玉、梅豔芳三位巨星唯一一次共同主演。那一年,28歲的張國榮穿著西裝外套,戴著圓框眼鏡。20歲的張曼玉抹著厚厚的腮紅,臉上還有些嬰兒肥。21歲的梅豔芳,也已經有鬼馬精靈的一面。

張國榮、張曼玉和梅豔芳唯一一次合作,是那個純真年代最大的緣分

《緣份》的劇情毫無新意:她愛他,他卻愛她。

張國榮飾演辛苦奔波的上班族Paul,在地鐵裡偶遇張曼玉飾演的Monica。Paul對Monica一見鍾情,緊追不捨。同一節車廂裡,梅豔芳飾演的富家小姐Anita相中了Paul,一場三角喜劇由此揭開了帷幕。

張國榮、張曼玉和梅豔芳唯一一次合作,是那個純真年代最大的緣分

如果苛刻一點,挪用到現在的都市愛情劇,我們想必會建議:少一點套路,多一點真誠。可32年前的電影,固然粗劣稚拙,卻有著令人意外的清新。

一樣是霸道總裁愛上我,也有賓士車和粉玫瑰,但《緣份》秀的不是無處不在的胸肌和無比凝重的神情(對我說的就是《何以笙簫默》和黃曉明)。無論是富家小姐,還是老闆闊少,或者平凡的男女主角,電影都用輕盈的姿態來著墨。

張國榮、張曼玉和梅豔芳唯一一次合作,是那個純真年代最大的緣分

譬如張國榮夢中的粉色床鋪,譬如梅豔芳多次擺闊導致的笑場,又譬如張國榮和張曼玉熱戀時,一起帆船出海、魚缸賞魚、噴泉戲水,儼然是那個年代的《那些年》。

張國榮、張曼玉和梅豔芳唯一一次合作,是那個純真年代最大的緣分

如此的詼諧行至高潮,甚至有了任性的意味:張曼玉要在地鐵裡玩“緣份遊戲”,自己先進地鐵,十分鐘後,張國榮才能來找她。不在末班地鐵進站前找到她,就不答應在一起。

就商業電影的邏輯而言,地鐵中的“緣份遊戲”是一個有趣的賣點。彼時,地鐵通車不過5年,從中環到荃灣,從旺角到樂富,每一個站臺,都是新穎的風景。

而從戲劇性來說,通勤工具可能造成的相逢與錯過,也是文藝作品的重要主題。《緣份》的英文名叫Behind the yellow line,語帶雙關,直譯便是地鐵黃線之外。

11年後,譚詠麟唱紅了《情緣巴士站》,歌裡的場景和《緣份》形同復刻。

冬日追趕風中漂亮女郎 懷念令體溫正下降

一幅思憶車廂邂逅你 坐進身邊像情侶沒距離

輕擺中當肩碰著你 是最不可解釋的完美

正是你 我沒逃避 在這淺水灣的一個終站

讓兩顆心一起 走出美麗傳奇 你纏綿無盡一生不忘記

又過了4年,李宗盛將時空挪到紐約的第五大道,反過來寫相逢的言外之意。那首歌叫《傷心地鐵》。

換作今天,誰還願意為類似的劇情買單?可在當時,人們打心底相信,張國榮、張曼玉和梅豔芳演得又誠懇。而今,兩位過世,一位息影,時代早已翻篇了。

眼下重映《緣份》,不僅是“還一張電影票”或者“致敬巨星合作”之類的營銷噱頭,也是再度確認並重現昨日的純真。

張國榮、張曼玉和梅豔芳唯一一次合作,是那個純真年代最大的緣分

《緣份》裡有不少插曲,譬如《全身都是愛》、《一盞小明燈》。“給予你一切都給你,無盡愛意給予我”或者“望見望見眼前燈,想你夜裡或會更迷人,願我願我眼前仍是你,不須我再尋”,都是時人由衷遵奉的愛情信條。

而張國榮和梅豔芳合唱的主題曲《緣份》,則表達地更徹底:

沒有一聲再見 沒有半聲嗟怨 淡淡去但無言

過去終於過去 留下了當初一切在懷念

每段美好的片段 腦海一再閃現 是否能證實曾與他有緣

這豈止是電影情節,也是觀眾對張國榮和梅豔芳的感言:縱然已無法相見,但能再看到年輕的他們,重溫那段質樸感人的歲月,何嘗不是莫大的緣分。

張國榮、張曼玉和梅豔芳唯一一次合作,是那個純真年代最大的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