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不服管、頂嘴、叛逆?真相令人心疼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影片,印象深刻。

男孩坐在電腦桌前,媽媽進來剛跟他說兩句話,兩人就動手撕扯起來。

媽媽說:“你以後不能喝那麼多酒……”

男孩極不耐煩地質問:“你老碰我幹什麼?我剛起來你為什麼總碰我?”

孩子為什麼不服管、頂嘴、叛逆?真相令人心疼

繼而,他不停地甩開媽媽的手,還十分粗魯地把她推出門外。

媽媽傷心地掩面痛哭,她不明白兒子為什麼變得這麼暴躁。

孩子為什麼不服管、頂嘴、叛逆?真相令人心疼

爸爸回到家後,想進房間跟兒子溝通,也被果斷拒絕:“嘮叨,嘮叨,你什麼都不知道!”

男孩像個渾身帶刺的刺蝟,容不得父母半點靠近。

孩子為什麼不服管、頂嘴、叛逆?真相令人心疼

父親緊皺眉頭,痛苦地說:“打不得,罵不得,說了孩子也不聽,太無奈了!”

作為父母,攤上這麼一個油鹽不進的“問題孩子”,真的很令人崩潰。

但是我們更應該反思,好端端的孩子,為什麼會變成了這副樣子?

記得李玫瑾教授曾經說:

“未成年人的問題都是滯後的,當你發現孩子很難管的時候,其實問題早就已經出現了。”

孩子出現的每一個行為問題,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早有端倪。

《涼子訪談錄》中,採訪過一個叫鯤鵬的男孩。

他的爸爸極為嚴苛,是他的童年陰影。

孩子為什麼不服管、頂嘴、叛逆?真相令人心疼

從一年級起,爸爸要求鯤鵬考試必須得到300分,否則少一分就挨一鞭子,他常常被揍到屁股開花。

他小心翼翼地跟爸爸溝通,爸爸只說了一句,你過來,揮起手臂就扇了兒子一巴掌。

事無鉅細地,父親要求兒子必須絕對服從,對他的管制達到了令人窒息的程度。

可結果是,男孩沒有變成一個聽話的乖孩子,而是得了重度抑鬱加躁狂,幾乎要爆炸了。

初中有一天晚自習後,媽媽開車接他放學,他忍不住開始自虐。

用頭撞擋風玻璃,使出渾身力氣;

拿拳頭砸車窗,即便血流如注,他不覺得疼;

他想要一直撞下去,直到忘記成績不好這件事,然而卻怎麼也忘不掉……

看到兒子瘋狂地做出暴力舉動,父親依然沒有醒悟,而是咆哮著要把兒子送進精神病醫院。

好在媽媽挽救了兒子,帶他去接受了專業的心理治療,才幫他逐漸平復創傷。

利用父母的絕對權威,往死裡管孩子,就能收穫一個聽話的孩子嗎?

不會的。

越是用力管孩子,越是管不住孩子。

越是要求孩子服從,他越是要反抗。

每一個孩子都渴望做自己的主人,父母想要侵佔孩子的靈魂,束縛孩子的手腳,只會換來更大的叛逆。

那個劍拔弩張的孩子,其實內心是缺愛的,要讓他們卸下防禦的殼,需要父母用愛和接納來融化。

接納孩子,給他尊重和空間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他們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與其按照父母的意願,把他打造成父母理想中的樣子,不如接納孩子最真實的樣子。

擺脫內心的控制慾和佔有慾,放手給孩子成長的空間,這份尊重和自由,是一份最珍貴的禮物。

只有父母先給孩子鬆綁,孩子才不用跟父母抵抗。

好好說話,改變溝通方式

前段時間,遼寧一位爸爸火了,他開著房車帶著兒子,遊覽了大半個中國。

做這件事的初衷是,他發現兒子太叛逆了,他用盡各種方法,都沒能扭轉過來。

於是,他暫停了工作,背上行李,領著兒子旅遊去了。

一路上,他們父子倆從未有過的親近,也談了很多關於人生的話題。

經過40多天的旅程,孩子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對學習的態度改觀了,跟家人的關係也變得融洽了。

孩子為什麼不服管、頂嘴、叛逆?真相令人心疼

之所以發生如此巨大的轉變,是因為父親的接納和陪伴,給關係帶來新的轉機。

高高在上、硬碰硬地跟孩子發號施令,或許會換來表面的服從,但終究不會換來內心的認可。

只有放下家長的架子,跟孩子平等的交流、非暴力溝通時,他才願意開啟心門,釋放心聲。

發生衝突時,父母先管好情緒

有人說,孩子是父母的影印件,父母就是原件。

一個愛發脾氣、缺乏情緒控制能力、不服管的孩子,某種程度上,是模仿了父母的表達方式。

父母總是用吼叫、命令、訓斥、打擊的方式對待孩子,卻把最壞的習慣,傳遞給了他們。

要知道,父母面對問題和矛盾時的表現,不僅僅是對自己情緒管理能力的考驗,更是給孩子立標杆的契機。

海姆·G·諾波特博士說:“不能用發脾氣的方式,制止孩子發脾氣。”

父母的包容,平和,自控,遇到衝突時,能冷靜處理的率先垂範,才能展示給孩子最好的榜樣作用。

父母先管好自己,孩子才能有樣學樣。

《正面管教》中寫道:

“父母要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

若是父母總是懷著一顆要贏了孩子的心,則親子關係永遠處於一種征服和抗衡的狀態。

只有父母卸下高高在上的權威,孩子才能卸下防備。

願每一個孩子都能在寬容、溫暖、輕鬆的環境下,做一個快樂、陽光、開朗的孩子。

更願所有父母都能透過成長和改變,成為孩子最信任的朋友,做孩子最好的陪伴者和養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