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泔水廚餘垃圾處理裝置 垃圾堆裡的“淘金人”

今年強有力推進公共機構垃圾分類工作,到2020年底,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實現全覆蓋,還鼓勵和支援生活垃圾就地處理、資源化利用等方面的新技術、新工藝的引進、研發和應用。

最近,探訪美天環保廚餘垃圾資源化處理中心。在這裡,廚餘垃圾不出小區,幾個小時內就能被分解轉化氣體、無水、無固廢產出,減量率達90%以上。

探訪

吞進100公斤垃圾 吐出的東西只有10公斤

來到位於社群所在的廚餘垃圾處理中心,首先看見的是廚餘垃圾桶,在工作人員引導下走到小屋,才看見一臺“鐵皮”箱子。這個佔地僅五六平米的裝置並不顯眼,每天卻能吞掉100公斤的廚餘垃圾。

生活泔水廚餘垃圾處理裝置 垃圾堆裡的“淘金人”

處理中心裡的美天環保廚餘垃圾處理裝置 

開發這套裝置的美天環保有關負責人介紹,這是一臺由攪拌系統、加熱系統、尾氣處理系統及智慧電控系統等組成的處理裝置,利用自主研發的微生物技術,對廚餘垃圾進行分解發酵處理,從而分解產生氣體和有機肥,無水無固廢排放。

在現場看到,工作人員將廚餘垃圾進行簡單的分揀,把塑膠袋、大骨頭、貝殼等一些不能處理的物品撿出來後,然後在過濾桶經過簡單控油控水,即可投進機體內完成乾燥、分解、發酵等一系列步驟,整個操作過程只需一人。“前期時候,分揀還要花些功夫,現在大家意識越來越好,分揀也輕鬆多了。”工作人員說道。

垃圾“變身”後,產生的氣體會經過處理,達標後排放。產出的有機肥經過簡單加工後,可用於園林種植。

廚餘垃圾執行監控平臺 

裝置上還有一塊電子顯示屏,投入量、執行時間等資料一目瞭然。“相關資料會立刻上傳形成線上臺帳。”該負責人介紹,這不僅改變了以往依靠人力的監管模式,還讓廚餘垃圾處理全程可追溯。

據悉,這套裝置對廚餘垃圾進行分解後,減量率達90%以上,換句話說,每“吞”進100公斤廚餘垃圾,“吐”出的東西只有10公斤。“現在大部分社群的廚餘垃圾都是這臺裝置處理,完全可以不出小區就處理完畢。”

期待

分散式處理前景廣闊 多方合作建立行業標準

在生活垃圾處理中,絕大部分都需要經過轉運,集中到處理廠進行處理。與之相對,像這樣不出社群的處理中心,則是分散式處理。

佈局這類處理中心,意義何在?

“與大型處理廠相比,分散式處理具有節約用地、建設週期快、建設和運營成本低等優點。”據物業有關負責人說到,美天環保的餐廚垃圾處理裝置投入運營後,一至三個月僅需清理1次艙內有機肥。

生活泔水廚餘垃圾處理裝置 垃圾堆裡的“淘金人”

生活泔水廚餘垃圾處理裝置 垃圾堆裡的“淘金人” 

裝置產出了有機肥 

此外,對城市而言,這也是一種節約垃圾轉運成本,減少集中處理壓力的有效方式。“大型處理廠的建設、運營都有明確的標準和規範,但分散式處理還比較新,加上每一個點位的具體情況不同,目前建設和運營都尚在探索,標準和規範尚未建立。”該負責人表示。目前在一些城市,商業綜合體、學校、市場等建設時,就會要求為分散式處理留出空間。

不過,政策的支援也給了企業不少信心。鼓勵和支援生活垃圾就地處理、資源化利用等方面的新技術、新工藝的引進、研發和應用。明確提出要促進生活垃圾分類產業與現代製造業、現代物流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智慧資訊等行業融合發展。希望政府、居民能和我們企業攜起手來,共同探索更適合本地的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