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為什麼老太太和明蘭能對付孫家人,老家人卻束手無策

“有辱斯文”這句話是宥陽老家這一段最搞笑的臺詞,孫家母子濃濃的地方口音、貪婪無恥的嘴臉,讓觀眾印象深刻。

《知否》:為什麼老太太和明蘭能對付孫家人,老家人卻束手無策

但是,對於盛淑蘭來說,卻是一場醒不來的噩夢。

淑蘭溫柔賢淑、家境殷實,聽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滿心歡喜的嫁給了12歲就中了秀才的孫志高。

寡母洗衣、兒子得志,在當初盛家人看來是一戶好人家,值得託付。

哪裡知道,孫秀才卻是一個“中山狼”,中了秀才之後便江郎才盡、再無進益;好酒好色,稍有不順便打罵妻子;沒有生育能力,卻狂妄自大、一味推責;軟飯硬吃,花著媳婦的嫁妝卻自命清高。

孫家婆婆也是粗鄙不堪,尖酸刻薄、不知感恩,仗著兒子秀才身份,拿腔作勢,任意欺侮兒媳婦,阻止他們住在一起,還罵淑蘭“不下蛋”。

《知否》:為什麼老太太和明蘭能對付孫家人,老家人卻束手無策

連鄰居都將孫家母子看得清清楚楚,“自從盛家兒媳婦進門之後,你都要抖起來了,忘了過去漿洗縫補的苦日子了!”

盛家作為宥陽首富,空有大把錢財,卻拿他們沒轍。女兒受了委屈,除了流水一樣的送去田產、鋪子,便只有忍氣吞聲的份兒。

直到盛老太太和明蘭到來,才幫助淑蘭脫離苦海。

筆者認為,之所以能夠實現,關鍵在以下幾點。

01 冷靜理智,不投鼠忌器

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盛家大房並不是完全看不清現狀,而是被感情所困。

怕淑蘭被休,名聲不好,後半輩子沒辦法過下去,

怕品蘭因此嫁不出去,

雖然也是為兒女考慮,但投鼠忌器,想要解脫困境,又怕影響到女兒的幸福。

盛老太太和明蘭也是淑蘭的至親,在心疼的同時,更多了一份冷靜理智,沒有被感情左右。

眼下都活不下去了,哪裡還有以後。

於是能夠指點大房“既入窮巷,該及時掉頭啊!”

做事情最忌諱的就是瞻前顧後,怕這怕那,便什麼也做不了了。

《知否》:為什麼老太太和明蘭能對付孫家人,老家人卻束手無策

02底氣更足,不畏首畏尾

封建社會,士農工商社會階層明顯,商人社會地位是最低的,在社會活動中處處受限。

當時盛家選擇把嫡女嫁給孫家,也是基於想改變社會階層的考慮。

可以想象,雖然孫家貧寒,但是在商人盛家面前也是趾高氣昂的。

孫家母子可以在盛家隨便撒野,甚至當著全家人辱罵淑蘭,盛家人只有賠笑的份。

盛老太太是勇毅候獨女,明蘭也是官家的女兒,自然沒有被社會階層觀念所限,她們的社會地位比鼠目寸光的孫家高出很多,這給予了她們說話的底氣。

孫家就像小丑一樣,孫婆母還妄圖讓侄子娶明蘭,口口聲聲地說“不嫌棄她是個庶女”。

就像一隻小狗跑到獅子面前挑釁,只有被手撕的份了。

03講究技巧,不手足無措

盛家長子大婚,孫秀才大鬧酒席,站到桌子上胡言亂語,嫌別人不尊重他,沒有給他足夠的面子,讓盛家丟盡了面子。

大房主君在旁邊好言相勸卻無濟於事,無奈只得請來了盛老太太一行人。

盛老太太三言兩句,就化解了局面。

一是順水推舟,秀才何等尊貴,作為主人家怎麼能招待不周,讓孫秀才以為盛老太太是向著他說,心理上就先接受了她的話。

二是明褒實貶,連官家大相公都得捧著敬著,除了孫秀才以為是誇他,在場所有人都知道這是在譏諷他。

三是讓他成為眾矢之的,讓在場所有人都一人敬他一碗酒,這個時候孫婆母立馬急了,哄著兒子消停了下來。

對這種人,就得講究智慧,硬來不符合待客之道,勸阻不管用,就得給他戴高帽,讓他作繭自縛,自己陷入麻煩之中,自然不會再胡鬧了。

《知否》:為什麼老太太和明蘭能對付孫家人,老家人卻束手無策

04釜底抽薪,不隔靴搔癢

孫家拒絕了盛家合離的要求之後,盛家人都手足無措。

明蘭說:“與其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調走了陪嫁過去的所有丫鬟僕役,收回了所有的田產鋪面,斷了孫家的經濟來源。

在兩家談判陷入僵局的時候,又及時拿出來孫家外室的身份籍契,抓住了孫秀才身份要害,嚇唬他要去學政告他,逼得孫家不得不就範。

解決問題,一定抓住對方關鍵要害,才能斬草除根。

《知否》:為什麼老太太和明蘭能對付孫家人,老家人卻束手無策

05適可而止,不斷人後路

在乾脆利索處理淑蘭婚事上,明蘭還有一個小智慧,“趕狗入窮巷子,必遭反噬”。

盛家並沒有去學政告孫秀才,給他留了一條活路。

在分割財產時,給孫家留了一半嫁妝,供他們維持生活。

對於這種貪婪無恥、毫無底線的小人,如果真把他們逼上絕路,不知道會做出什麼極端的事情來。

所以,即使自己佔盡了優勢,也給對方留個缺口,就像《孫子兵法》中說的“圍師必缺”,也是給自己多一些贏得機會。

更何況,此時盛家的目的並不是將孫家置於死地,而是為了把淑蘭儘快解救出來,主要目標達到了即可。

《知否》:為什麼老太太和明蘭能對付孫家人,老家人卻束手無策

這幾個小智慧你學到了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討論交流!